资源简介 共筑中国梦 教案课时:1课时一、课标要求(一)通过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二)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二、学习目标(一)聆听器乐曲《春天的故事》、《御风万里》,《光荣与梦想》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情绪,进而理解乐曲的感情内涵和社会内涵。(二)初步认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音乐创作方针及新中国器乐创作的辉煌成就。(三)认识、理解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三、评价任务(一)任务一:通过欣赏感受体验其中的音乐情绪,作品主要音调的特点。(二)任务二:从作品的情绪上,乐曲分为几部分?结构形式是什么。(三)任务三:介绍作品的中心思想及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四)任务四:简要介绍作者及中国器乐创作的发展概况四、资源与建议(一)以聆听作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中心。(二)以比较、评价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手段。(三)以探究作为深入学习作品、开拓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四)聆听器乐曲《春天的故事》、《御风万里》,《光荣与梦想》,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情绪及其艺术和社会价值,探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音乐创作方针及器乐创作的民族化问题。五、学习过程《春天的故事》任务一: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作品的情绪,作品主要音调的特点1.教师播放作品《春天的故事》,并提示学生思考:2.教师适当介绍作品创作素材并引导学生试唱音乐主题,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古为今用”的创作思想。3.作品分析:全曲由引子、主体、尾声三个部分构成。第一乐段:歌词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第二乐段:节奏拉宽,音域提高满怀豪情的展现春天的精彩。尾声:变化重复、首尾呼应。4.指导学生演唱、体验、表现作品的情感。《御风万里》任务二:从作品的情绪上,乐曲分为几部分?结构形式1.教师播放器乐曲《御风万里》,学生思考回答,:引子、A段、B段、A段、尾声2.作品分析:(1)乐曲的引子包括三种音调素材(号角声的音调,分别由小提琴、短笛、长笛奏出)(2)A段主题:A段主题悠长,经过重复、转调的处理 情绪明朗热烈(3)B段主题:舒展宽广,采用四首民歌旋律做素材。(4)教师引导学生听出依次加入的陕北汉族民歌《黄河船夫曲》、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藏族民歌《郎玛》、哈萨克族民歌旋律,并思考《黄河船夫曲》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探讨作者这样安排的真实意图,回答作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3.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地分析作品的第二部分,并积极思考作品中《黄河船夫曲》表现的主题思想。4.通过分析感受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段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光荣与梦想》任务三:介绍作品的中心思想及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1.教师播放声乐曲《光荣与梦想》进行曲风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昂扬奋进。2.播放视频《光荣与梦想》,聆听思考:作品分几部分?3.分析作品: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附点节奏和前八后十六,具有推动感。第二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歌曲旋律由小调式变大调式,情绪逐渐高涨。4.再次聆听感受作品。深刻深入地认识理解作品。任务四:简要介绍作者及中国器乐创作的发展概况。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部分段落,探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音乐创作方针及器乐创作的民族化问题。六:学后反思1.音乐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本课在课上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2.将作品的欣赏进行合理安排,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将本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七、检测与作业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回答老师设计的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进行评价。2.在拓展部分也可评价学生的思维强度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八、学习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