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制法)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制法)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制法是粤教版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二氧化碳是在水之后我们比较系统研究的第二种化合物,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将这节课安排为二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的内容为二氧化碳的性质,第2课时的内容为二氧化碳的制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二氧化碳的制法教学目标
课标依据 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如何选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实验装置的选择依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装置与操作方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分析过程及操作,总结实验室制取其他气体的一般思路。
二、课堂教学设计
表2 二氧化碳的制法课堂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二氧化碳的制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分析如何选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实验装置的选择依据。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1.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分析反应物的状态、发生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装置。 2. 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初三3班学生整体思维灵活,爱思考,喜欢接触新事物。 3. 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初三学生年龄在15-16岁之间,学生的认知趋于成熟,逐步摆脱了具体实际经验的支柱,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4. 学生学习态度分析 学生逐步进入初中毕业生的状态,化学是一门新开的课程,初步的教学不宜过难,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为主,给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教学设计要服务于学生的要求,习题阶梯式链接中考,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感受化学的魅力,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5.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第三章已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知识,会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见过并了解简单的实验装置,在知识层次上达到了可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在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上较容易掌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装置与操作方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分析过程及操作,总结实验室制取其他气体的一般思路。
教学策略的选择
主要采用实验法和讲授法。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气体的检验和验满;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一般思路。
课程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新 课 引 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一种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并说出它的性质和用途。 回顾上节课中所讲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带领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内容,为接下来验证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和收集装置的选取做准备。
新 课 讲 授 原料及反应原理 问:你知道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气体不仅要考虑反应条件是否容易达到,还要考虑气体是否纯净,这些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吗? 回答学过的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思考上述反应能否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否容易达到。 巩固加深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学过的反应都不能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到底用什么原料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 联想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过程,思考制取二氧化碳时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归纳得出选择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分析大理石和稀盐酸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并思考实验装置的选择依据。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自己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取使记忆更加深刻,使学生逐渐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说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步骤。 联想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结合本节课内容,尝试说出制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通过高锰酸钾制氧气较复杂的实验步骤,思考后,删减得出制二氧化碳较简单的实验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装置变式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改进装置的优点。 讨论分析各组实验装置的优点。 实验装置的变式是中考的热门考点,学生已经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对基本的实验装置已经熟知,给出几组实验装置,让学生通过比较装置的区别分析不同装置的优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联想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整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流程,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通过回忆整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结合制取氧气和氢气的实验,让学生体验知识间的联系;由特性到共性、由特殊到一般,得出实验室制取其他气体的思路,这样,当遇到陌生的气体时,学生也会分析制取的思路了。
巩 固 练 习 设计一道基础题和一道拔高题。 思考并根据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 学生通过运用新知解决习题,加深对本内容知识点的理解。一道基础题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的,一道拔高题是以信息的方式给出氨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气体性质,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装置,体现了思维的拓展和延伸。
总 结 归 纳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之后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 学生组内讨论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通过小结,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三、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
3.收集气体
4.验满 5.检验
四、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确定反应原理
2.确定实验装置
3.确定实验步骤
4.如何验证气体
)一、原料及反应原理 1.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1. 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 2.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三、教学反思
第一,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是中考的重点,教学中缺少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知识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官上体会两者的异同,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二,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不能总是大合唱式的问答。有目标的提问,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也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
第三,引导学生回忆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时,最好留给学生充足时间,让他们书写自己想到的化学方程式,以此巩固并规范书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