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基本特征。2、在聆听、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柏辽兹。3、初步懂得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及与标题音乐有关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理解标题音乐及浪漫主义流派风格的内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有鲜明的标题及虚幻奇想的戏剧性情节;有固定乐思,并随着情节变化而变化:突破传统交响曲的典型结构方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片段。一、导入(一)聆听无标题固定乐思1、师提问:你觉得音乐在表现什么?其实你们心里都有答案,只是不确定。在音乐没有文字说明的时候,每个人感受都是不一样,音乐可以给我们很多想象。你们想不想知道作曲家是如何表述这段音乐的?其实这段音乐作曲家想表达的就是他心爱女人的形象二、组织教学(一)了解标题音乐1、师:作曲家在他总谱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一位具有病态过敏气质又极富想像力的青年音乐家,在一次绝望爱情的打击下用鸦片自杀。鸦片的剂量太少不足以致命,却使他陷入沉睡并进入奇异的梦境:在梦中,意识、感情和记忆在他失常的脑海里都化为音乐的形象和主题。他爱着的人作为一支旋律出现在他的面前,像一个固定乐思,一个萦绕于怀的主题,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不绝于耳。”2、小结师:这段音乐其实就是这部交响曲中的固定乐思,它始终贯穿全曲。我们再听一遍。3、复听固定乐思片段作曲家为了帮助听者理解其音乐内容而写了文字说明的器乐曲,我们就叫它标题音乐,它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标志。刚才我们听到固定乐思来自于《幻想交响曲》,整个幻想交响曲》一共分五个乐章。【设计意图】通过无标题和有标题的对比聆听,了解固定乐思及标题音乐。4、PPT展示第一乐章:梦幻与热情第二乐章:舞会 第三乐章:田野景色 第四乐章:赴刑场进行曲第五乐章:妖魔夜宴之梦(二)学唱固定乐思1、师:那我们就一起先来学唱一下这段固定乐思。2、PPT展示谱例(1)范唱(唱2—3小节即可),给学生速度,不弹琴,自己带唱①注意连音记号(长拍给学生数拍子提示)②注意力度记号(2)师:这样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恋人什么样的音乐形象?温柔,甜蜜(3)师:其实固定乐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的地方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听听下面这段音乐,这里节拍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个恋人又是出现在什么地方呢?(4)PPT展示谱例【设计意图】通过旋律学唱,比较聆听,让学生记住固定乐思的旋律,了解固定乐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的地方起着不同的作用。(5)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走进这部《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一舞会。(三)分段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1、听赏引子部【板书】引子思考:乐队中加入了什么特殊乐器,有什么作用?加上两架竖琴的华丽、装饰性的琶音,使人感觉到舞会的豪华与隆重。2、聆听第一部分圆舞曲 【板书】呈示部(1)师:音乐的节拍是怎样的?(可以跟着音乐打节奏)3/8拍表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音乐流畅、柔美。圆舞曲的旋律,典雅而纯朴。(2)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哼唱一下(要求学生一边随着音乐一起来动一动。)(3)和着音乐舞蹈师:同学们都做得非常好,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试一试,老师也邀请一位男同学来做一下我的舞伴(与学生舞蹈)【设计意图】感受圆舞曲音乐的节奏特点,与学生积极互动。3、聆听第二部分 【板书】展开部(1)师:有没有你熟悉的旋律出现?(可哼唱提示)你的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乐曲的中间部分表现主人公的恋人也来参加舞会。这时,表现主人公恋人的旋律已经圆舞曲化了,音乐显得非常典雅。4、聆听再现部 【板书】再现部(1)师:再现了哪个部分?从音乐情绪、速度、力度、音乐表现形式等方面比较。(2)与学生讨论分析(3)总结乐曲的第二部分基本上是第一部的再现。音乐十分的华丽、热烈,节日的气氛达到高潮。5、尾声 【板书】尾声(1)师: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旋律是否出现过?在第几部分出现?它在暗示什么?(2)师生讨论“固定乐思”由单簧管悠悠地吹奏,伴以长笛和圆号的长音。这种乐器音色非常“温暖”甜美,所以特别,旋风中一掠而过。它仿佛在暗示:即使在这欢乐的场合中,也可以感到主人公对恋人的隐隐思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音乐的能力。(3)师小结:引出柏辽兹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把《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欣赏完了,其实这部作品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生涯的插曲”,这里的“艺术家”实际上指的就是作曲家柏辽兹自己。他把自己全部的恋情都写进了这部交响曲。(四)简介柏辽兹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柏辽兹2、PPT展示,请学生来念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从小喜欢音乐,学习弹钢琴和吉他,12岁就为当地乐团作曲。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1821年送他去巴黎学医,但柏辽兹对医学不感兴趣,1824年获得医科学士学位后,断然改行。182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1830年的七月革命,激起了柏辽兹的革命热情。也是在这一年,他完成了代表作《幻想交响曲》。1830—1846年间,是柏辽兹的创作成熟期,有大量的优秀作品问世。1848年之后,柏辽兹的革命热情冷却,加以个人生活上的种种不幸,在创作上转向宗教题材,风格上转向平静而稳健。到晚年,由于贫病交加,儿子又死于哈瓦那,种种打击,致使柏辽兹在巴黎孤独地去世。3、小结说到柏辽兹和标题音乐,老师不得不提一下贝多芬和李斯特,贝多芬最早为交响曲加上标题:如《田园》(第六)交响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