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2张PPT。 群星璀璨的 晚明科学巨匠医药学——李时珍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人。李家世代业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李时珍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本草纲目》——中国古代药学史上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全书约有19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也做出贡献.对动植物分类学的贡献全书药物以十六部为纲,附品为目。各部又按“从微到巨”“从贱到贵”为序排列。每一药物以正名为纲,附品为目,形成了该书独特的纲目体系。这一体例不仅方便检索,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较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纠正前人错误甚多资料:1、教材P18阅读卡
2、蕲州产的白花蛇,有医治风痹、
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开始研
究它,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不是真的蕲蛇。李时珍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长满石南藤的龙峰山上。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
问: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精神品质?严谨的治学精神,注重实践、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徐光启生平: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教名Paul(保罗),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青少年时代的徐光启,聪敏好学,活泼矫健,当时人们说他“章句、帖括、声律、书法均臻佳妙”,二十岁考中秀才。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广泛阅读古代的农书,钻研农业生产技术。1604年光启考中进士,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在北京住了下来。 1606年,徐光启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并翻译《几何原本》。1618年后金叛乱,明廷召徐光启于病中。他不但自己力疾赴命,同时还感召别人放弃安适生活,共赴国难。魏忠贤阉党擅权时,为笼络人心,曾拟委任徐光启为礼部右侍郎等官职,但徐光启不肯就任,引起阉党不满,被劾,于是他回到上海(1624)。崇祯帝即位,杀魏忠贤,阉党事败。崇祯五年(1632)六月,徐光启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予机要。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成就(1)论述了中国数学在明代落后的原因;
“算术之学特废于近代数百年间耳。废之缘有二。其一为名理之儒士苴天下实事;其一为妖妄之术谬言数有神理,能知往藏来,靡所不效。卒于神者无一效,而实者亡一存,往昔圣人研以制世利用之大法,曾不能得之士大夫间,而术业政事,尽逊于古初远矣。”
(2)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3)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并出版了《几何原本》。
资料:《几何原本》古希腊大欧几里得的《原本》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完整而且流传最广的数学著作之一。
徐光启确定了研究图形的这一学科中文名称为“几何”,并确定了几何学中一些基本术语的译名。
许多学者认为《几何原本》所代表的逻辑推理方法,再加上科学实验,是世界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徐光启在农学方面的成就《农政全书》共分12门(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收养、制造、荒政),60卷,70余万言。
徐光启的农政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垦荒和开发水利的方法来力图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2)备荒、救荒等荒政,是徐光启农政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他提出了“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的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农业技术方面:
(1)破除了中国古代农学中的“唯风土论”思想。
(2)进一步提高了南方的旱作技术。
(3)推广甘薯种植,总结栽培经验。
(4)总结蝗虫虫灾的发生规律和治蝗的方法。
资料:1、昔人云“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吾辈言几何之学,政与此异。因反其语曰:“金针度去从君用,不把鸳鸯绣与人”,……欲使人人真能自绣鸳鸯而已。问:徐光启的这段话表达了怎么样的科学思想? 2、陈子龙说《农政全书》是“杂采众家”又“兼出独见”的著作。
3、“人间或一引先生独得之言,则皆令人拍案叫绝。”(刘献廷《广阳杂记》)
问:为什么时人对他评价这么高?
教给别人科学研究的方法比教给别人科学研究的成果更重要。宋应星生平: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
,中国明末科学家,奉新(今
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
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
(1643)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
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
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
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开物成务”,作者说是“盖人巧造成异物也” 。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分为《乃粒》、《乃服》等共18卷。包括当时许多,工艺部门世代相传的各种技术,并附有大量插图,注明工艺关键,具体描述生产中各种实际数据。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天工开物》问:宋应星具有怎么的精神?资料:1、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
2、在物理学方面,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
《天工开物》价值《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徐霞客生平:1587年-1641年,明朝人,名弘祖,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直隶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就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资料:体现了怎么的品质?徐霞客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接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李申《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
《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算法统宗》、《瘟疫论》,……在这些科学著作背后,不仅有高水平发展的农业,还有高水平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所以算法统宗一出,就‘竟相翻刻’,闹得一时‘纸价腾贵’。《天工开物》问世以后,第二年就被刻印出版。几年后,书商杨素卿认为有利可图,决定翻刻。雕版已成,未及印刷,适值明朝灭亡。到了清初,经过改版,才得付印。但杨本以后,便无人翻刻了。因为情况变了——
“明末出现一批实用的技术科学著作,是适应当时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是手工业、商业的需要。清兵入关,扬州、江阴、嘉定等江南城市被屠,许多手工业基地成为一片废墟。受祸不太严重的山西潞安,明末有织机三千余张,到顺治17年(1660年)仅剩下二三百张,减少90%多,江南的受祸可想而知。在这样残破的经济基础之上,还会有谁去关心技术问题?就是有了技术书籍,又有谁购买?所以《天工开物》在明末的杨本以后就不再版。”
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晚明科学巨匠迭出的原因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研究特点:
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
共同的品质精神是:
志向远大,重视实践,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清朝科技落后的原因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1、经济方面:清朝时中国的农耕经济仍然是社会经济的主导,是农业文明。而西方各国这时已经开始步入甚至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工商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是工业文明。2、政治方面:当时清王朝仍是专制而腐朽的封建制度,但西方各国的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3、文化方面:清政府实行文化专制,儒家文化、在社会文化中仍占主导地位,而西方各国已经倡导人文主义思想。4、科技方面:西方各国已经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已是世界领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