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澧水船夫号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的种类,说出山歌、劳动号子的基本含义,通过歌曲欣赏能够辨别两种民歌体裁。2、能够自信的演唱《放马山歌》《澧水船夫号子》和模仿劳动号子片段。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劳动号子,由音乐知识、欣赏、演唱、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让学生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并且了解民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劳动号子,由音乐知识、欣赏、演唱、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让学生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并且了解民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重点难点1、有表情地学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2、聆听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体验感受音乐,并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频《浏阳河》)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吗?并说出歌名。导语:同学们喜欢中国民歌吗 看看谁知道的民歌最多 (学生活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歌天地,感受中国民歌的无穷魅力!二、新课教学(一)了解什么是民歌?民歌的概念: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集体创作;篇幅短小;口耳相传。汉族民歌按体裁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二)欣赏云南民歌《放马山歌》。1、聆听《放马山歌》思考:(1)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2)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如何?小结:这是一首独唱歌曲,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山歌,结构简练、旋律欢快活泼,歌曲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切地反映了牧马人的生活。2、体验:学会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3、探讨:什么是山歌?小结:指劳动人民在山头、田间、牧场劳动或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上一个吆喝性的喊句。(三)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1、聆听《澧水船夫号子》思考问题:(1)乐曲有着怎样的变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平水与急流)——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情景变化等方面进行回答。2、体验:嗨—|嗨—嗨—嗨—嗨0 |嗨0 |嗨0 |嗨0 |嗨—嗨—嗨—嗨—3、探究: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演唱船工号子呢?4、小结号子音乐的基本特点:劳动号子的律动感强、节奏固定、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四)知识回顾:1、聆听下面民歌片段,辨别其体裁。(1)《船工号子》——劳动号子(2)《赶牲灵》——山歌(3)《太阳出来喜洋洋》——山歌2、小结:汉族民歌的体裁及其特点。号子——坚毅有力、粗犷豪迈山歌——自由奔放、悠长舒展小调——流畅﹑婉柔﹑细腻三、拓展延伸:民歌的传承。1、探讨: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歌,都是经过千万人传唱,并在即兴、口头的创作中更加完美,这是一种永远都不会结束的创作过程。可是却有人说我们的民歌会随社会的高速发展而消亡,你是怎样认为的?2、欣赏视频音乐: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阿宝2、《龙船调》——宋祖英在维也纳的演出3、小结:民歌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们应当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歌!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欣赏传统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和山歌为主,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听赏音乐,观看图片,并且体验歌曲,感受山歌和劳动号子的鲜明特点,懂得民歌来源于生活,是老百姓在生产和生活中最自然、最本真的情感表达,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生活的精髓留下的优秀民族文化,我们不仅要热爱民歌,更要做一个民歌的传承者!在最后拓展部分选听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虽是一首经过改编的民歌,但是学生非常喜欢,我觉得这也是对民歌的一种传承与发展。不足之处: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做得不够,特别是对民歌的创作手法很少提及。在今后的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挖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