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年道德与法治中考时政专题六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时政热点跟踪】材料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大报告第十部分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什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②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3.怎样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②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材料二:《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2022年11月5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中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本次大会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共谋湿地保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11月6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通过《武汉宣言》。材料三:《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 年)》2022 年 10 月 18 日,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 年)》。立足我国湿地资源现状,规划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提出到 2025 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 55%,科学修复退化湿地,红树林规模增加、质量提升,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提升湿地监测监管能力水平,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有法可依。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草案聚焦黄河流域突出问题,围绕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规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材料五:《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2022年9月19日,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了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等四大攻坚任务。《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长江经济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好长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材料六:中国这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这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这十年,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实现历史性转折,雾霾天气和黑臭水体越来越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来越多。植树造林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了大约34%,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装机容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是世界第一。材料七:塞罕坝建场60周年2022年8月14日,塞罕坝机械林场举办建场60周年座谈会,三代建设者代表齐聚“美丽的高岭”,共同回顾林场60年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共同分享60年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共同展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60年来,塞罕坝三代建设者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责任和重托,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材料八:“口袋公园”建设逛“口袋公园”正成为一种城市生活的新时尚。“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因其有小巧多样、环境友好、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2022年,中国会有不少于1 000个新的“口袋公园”出现在老百姓身边。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日渐成为全国各地“口袋公园”的共性。方寸之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命题角度分析】考点链接一:节约资源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有哪些?①资源日益短缺。②环境污染严重。③生态系统退化。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我国资源现状、影响及对策是什么?(1)现状:(资源国情)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资源紧缺。②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2)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3)对策: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即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考点链接二:保护环境1.我国的环境国情是什么样?(1)现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2)原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3)表现: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②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③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4)对策: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怎么办 ①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②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考点链接三:绿色发展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有责任保护自然。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和一味地索取,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5.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③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 ①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7.青少年学生建设美丽中国怎么做?①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②自觉践行环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做好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绿色出行,节约用水;③依法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考点链接四:开放性设问1.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我国实施的什么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④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⑤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等。3.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有利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有利于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④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⑤有利于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4.塞罕坝创造了从“荒原”到“林海”的绿色奇迹,告诉你哪些道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5.“口袋公园”建设体现了哪些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6.建设“口袋公园”有哪些益处?①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②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④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中考试题预测】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指导思想,其重要抓手是( )A.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B.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C.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D.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坚持( )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A.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C.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D.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3.这 10 年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的 10 年。中国制定修订生物安全法、森林法等 20 多部法律法规,首创设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超过 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 5 个国家公园,实施长江 10 年禁渔。从中你感受到( )A.我国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B.生态环境理念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C.法治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保障D.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已非常完善4.2022 年 10 月 30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的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制定本 法。这体现了( )A.只能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黄河B.开发大自然获取人类更大生存空间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我国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中心5.《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提出的2025年和2030年全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说明了我国( )①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②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③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④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实现2025年和2030年全国湿地保护规划提出的目标,我国应该( )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③与世界各国坚持合作共赢,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④充分开发湿地经济价值,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的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制定本法。这体现了( )①只能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黄河②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我国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中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给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中强调,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这表明我国( )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②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全面推进环保立法④资源浪费严重,形势严峻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9.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 C )A.促进了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B.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C.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10.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需要身体力行。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是( )①使用一次性筷子②坚持生活垃圾分类③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④看完电视不关电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 60年来,塞罕坝三代建设者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责任和重托,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三代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A.我国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的基本国策B.我国自然资源总体紧缺的事实C.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D.只有绿水青山能创造金山银山12.2022年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主题为“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落实“双碳”行动,青少年应该( )①积极宣传“双碳”政策 ②践行低碳生活方式③及时举报破坏环境行为 ④主动参与环保法规制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现实意义。(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14.材料一:塞罕坝建场60周年2022年8月14日,塞罕坝机械林场举办建场60周年座谈会,三代建设者代表齐聚“美丽的高岭”,共同回顾林场60年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共同分享60年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共同展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60年来,塞罕坝三代建设者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责任和重托,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材料二:“口袋公园”建设逛“口袋公园”正成为一种城市生活的新时尚。“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因其有小巧多样、环境友好、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2022年,中国会有不少于1 000个新的“口袋公园”出现在老百姓身边。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日渐成为全国各地“口袋公园”的共性。方寸之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塞罕坝创造了从“荒原”到“林海”的绿色奇迹,告诉你哪些道理?(2)“口袋公园”建设体现了哪些理念?(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青少年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哪些努力?15.《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2022 年 11 月 5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 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本次大会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 题,共谋湿地保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 保护全球行动。(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传达出怎样的理念?(2)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有什么时代价值?(3)为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湿地保护,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以“我们身边的湿地系统” 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次调查本地区湿地系统的活动,请你谈谈参与此次活动的收获。参考答案:1.D 2.C 3.C 4.C 5.C 6.A 7.B 8.B 9.C 10.C 11.A13.(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现实意义。①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力量;③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4.(1)塞罕坝创造了从“荒原”到“林海”的绿色奇迹,告诉你哪些道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口袋公园”建设体现了哪些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青少年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哪些努力?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②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③绿色出行,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④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习惯。⑤积极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⑥自觉履行环保义务等。15.(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传达出怎样的理念?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湿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有责任保护湿地。③人类开发和利用湿地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湿地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2)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有什么时代价值?①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②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③有利于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中国力量。(3)为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湿地保护,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以“我们身边的湿地系统” 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次调查本地区湿地系统的活动,请你谈谈参与此次活动的收获。①增长了湿地相关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②认识了湿地系统的独特性和对生物多样 性的重要性,体会了湿地系统的神奇;③了解了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和规划,增强了保护湿 地的意识;④更深刻的认识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关,休戚与共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