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0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0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7张PPT。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明朝中晚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民主、平等,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第二框1、明朝晚期“异端”思想家李贽《藏书》《焚书》一、思想观念的变化: (1)君主专制是诸多弊端根源。
(2)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哪一观点?2.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阅读课本P14
资料1、资料2和资料3,思考一下李贽、黄宗羲等的言论会有什么影响?他们的议论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的意识,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 中华文明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不乏杰出的思想家。如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等,但他们的思想为什么都没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①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②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框架,因此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
③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3.“重农抑商”观念受到挑战资料1 明代学者李维桢记陕西商人王来聘诫子孙之语曰:“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商贾。”
资料2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
资料3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资料4 雍正时山西巡抚奏折上说,山西“子孙后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说一说,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了怎样的挑战,并分析导致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二、社会风俗的变迁:挑战: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评价出现了新动向。
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
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商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
4.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表现为:
①商业的发展使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他们成为城市中最富裕的阶层,社会地位也有逐渐提高;
②晚明时期,伴随着商业化程度的日渐加深,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普通市民、村妇也不例外,衣食住用,无不夸奇。读课本15页材料回答:
材料中的观点比起传统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材料中陆楫和顾公燮的观点)传统价值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1.四大名著: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曹雪芹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中期 清前期三、明清小说与戏曲:2.明朝中后期后的小说、戏曲等文艺与之前相比有什么特征?1)明中后期的文艺,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商人、手工匠等市井人物,堂堂正正地登上艺术殿堂。
2)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戏曲的发展请阅读课本,思考:
1.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为什么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
2.京剧是如何产生的?(见课本17页正文第3段)
3. 京剧包含哪些内容?
4.昆曲(见课本17页阅读卡)
5. 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3、欣赏戏剧成为主要的娱乐形式19世纪中期,一种以徽、汉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新剧种初步形成——京剧。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国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及“国剧”之称。它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起????源 徽剧、昆曲及汉剧
起源时间 距今200多年
行????当 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
发源地 安徽省安庆市
发展兴盛地 北京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文名 昆曲
外文名 Kunqu Opera
起源时间 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
发源地 苏州昆山
代表作品 牡丹亭
文化价值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的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曲4、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一、课后练习
1、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一股要求个 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 性质的进步思想,代表人物有 、 等。
2、黄宗羲对 进行深刻的批判。他宣称“ ”,指责君主 “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他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 ”,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
3、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和士大夫一般认为,农业的地位在手工业和商业之上,主张“ ”甚至“ ”。明朝中期以后,这种观念受到挑战。
4、明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 、 、 、和《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
5、明清中后期,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它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
启蒙黄宗羲李贽 高度膨胀的皇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下下为主,君为客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三国演义》京剧 《水浒传》《西游记》6.明朝中晚期,掀起了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要求个性解放、民主、平等,_______等思想家为其突出代表.
7.明朝中期以后,"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观念受到挑战,_____社会地位不断提高,______成为社会风尚.
8.明清时期的文化领域,古典小说异军突起,成为文学的主流,最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等四大名著.
9.清朝中后期,___成为戏班荟萃的地方.以____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了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的新的剧种——____剧._____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10.___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