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是熟悉的陌生人,他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说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方法。2.熟练掌握方法,高效、规范答题。高考怎么考?2020年浙江卷《雪》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2020年江苏卷《少男》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2019年全国一卷《理水》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2019年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18)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6分)2019年浙江卷《呼兰河传》(萧红)(11)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6分)2019年江苏卷《表妹》(林斤澜)(13)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6分)2018年全国卷1《赵一曼女士》(阿成)(5)小说中赵一曼女士“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2016年全国卷2《战争》(美*迈尔尼)(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2016年全国卷3《玻璃》(贾平凹)(3)小说中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常见设问方法:(1)XXX有哪些性格特点?(2)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常考设题类型注意:分析/概括性格/形象如何概括(分析)出人物的形象(性格)?探究一: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入手假如你是一位小说家,如果以你们的语文老师为原型来塑造人物,你将如何表现他的性格?《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 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别再提了。”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语言描写短短一段人物语言描写,把王熙凤的机巧善变、曲意逢迎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结论:“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因此,人物语言是小说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 , 腾地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动作描写鲁提辖嫉恶如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一脚、只一拳、只一拳、又只一拳。结论:人物的动作是其性格外在的具体体现。动作描写简洁有力,深刻体现鲁提辖嫉恶如仇的内在品质和拳脚利落有力的外在气概。这是鲁提辖人物个性具体而高度的体现.《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外貌描写揭示了他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了他还要硬摆“读书人”的架子,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穷困潦倒,自命不凡,孤芳自赏)“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皱纹”和“花白的胡子”点明他年岁已老,精神萎靡,已是风烛残年;他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表明他好逸恶劳,穷困不堪。《最后一课》中写道:“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徒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迈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法国孩子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结论: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特殊手段,是直接揭露人物心理世界的一种描写方法。分析心理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心理特点和情感的发展变化。心理描写《背影》片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细节描写是包括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细节描写图中的华妃是个怎样的形象?导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探究二:从侧面描写角度入手(1)其他人物的衬托(2)环境描写的烘托(3)故事情节的烘托侧面描写在贾宝玉出场前,作者对贾宝玉进行侧面描写: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三是通过两首《西江月》的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按照封建正统观念,宝玉是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的,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另外与宝玉出场之后他大放光彩,英俊多情形成了对比,对人物性格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结论:借作者或文中人或他人的评价来表现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或直接或侧面的介绍评价(该人物)的言语态度,是鉴赏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方法一、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中分析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别人的描述、其他人物的衬托、故事环境的烘托)2019年全国一卷《理水》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如何变化?林教头沧州遇故知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随遇而安、得过且过情节的推进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所以分析小说情节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方法二:在情节发展中分析《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鲁四老爷的书房: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书房环境迂腐、保守,推崇礼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心理。人物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方法三:在特定环境中分析方法四:借助作者的介绍和评价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作者在小说中对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的介绍和评价,都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的基本方法1.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中分析2.在情节发展中分析3.在特定环境中分析4.从作者的介绍和评价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2020年浙江卷)《雪》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11.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4分)①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帮他实现了愿望。②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③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敢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规范形式: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第一步:仔细,明确方向。概括/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性格/形象人物的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形象”一词大于“性格”,它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二步:总体把握,划句分析。情节环境人物1、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的句子。2、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3、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评价(议论)句。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主次关系。有关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的语句,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联系主题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概括 分析 分析 概括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总括句(人物身份)。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例:为了爱国战争宁愿放弃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第三步:归类合并,恰当表述。答题策略答案要分点宜多不宜少尽量用原文词语要概括(2020年江苏卷)《少男》刘庆邦13、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6分)①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是一个关心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②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等,可见她是一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③从订亲后坐着出神、打听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规范形式: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2016年新课标全国III卷)《玻璃》贾平凹 P259(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生一:憨厚老实,不贪图钱财,胆小怕事等这些从他的语言、行为、神态特点均可表现出来,面对诱惑理性的选择拒绝了别人的帮助去店里索要赔偿,并且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把钱赔偿给人家,体现了王有福一种善良与做人要高尚品德。生二:①“电杆下果然坐着一老头”,“坐”字看出他的朴实、接地气;②“给我鞠个躬”可见他的懂礼数;③“老头瓷在那里……赤红”神态描写看出他的憨厚老实;④从老头拒绝去承认是自己撞的玻璃而领取赔偿可看出他不谋取小利,为人老实。分析、概括不当且重复2分审题不准,答案不规范3分生三:①胆小怕事,遇到事情这样逃避;②不勇于承担自己所犯下的错误;③对社会保持着警惕;④知识狭隘,见识少。生四:低声下气,见了晚辈也弯腰;胆小,做事不承认;淳朴、固执。理解不当、缺乏分析2分分析过于简单2分答案: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② 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参考答案规范形式: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1、2019江苏卷 《表妹》P257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2、2015全国卷2 《塾师老汪》P258老范是一个怎样的人?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3、2015全国卷《马兰花》P255简析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是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4、2016全国卷2 《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P2825、2017山东卷《七岔犄角的公鹿》P251简要概括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小说形象的作用-44-一、两个方面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1.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要关注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2.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反映了社会现实;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入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45-二、四个角度分析次要人物形象作用1.情节上,牵线搭桥,线索作用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相关的故事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2.形象上,侧面衬托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使主要人物的特征更加鲜明清晰。如果是群像人物,还有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46-3.主题上,揭示主题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4.效果上,增加真实感如果次要人物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起到串联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现场感的作用。-47-特别提示“我”——小说中的特殊人物和特殊作用在小说中,“我”是个值得关注的角色。首先,同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身不同,小说中的“我”是作品中的角色,不一定是作者。其次,小说中的“我”主要是文本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拟人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动物。再次,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角,又可以是配角,更多的时候是配角,只有这样,“我”才意蕴丰富。高考对“我”的考查主要有两点:形象特点和作用。分析概括“我”的形象特点同分析概括其他人物形象一样,重点是分析概括“我”的作用。“我”有四重作用,当认真体会和把握。-48-①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作为“有限视角”的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②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③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④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49-2016全国卷2《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P259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比如他的胆小怕事,固执,不失本分善良等。(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50-三、三个角度分析物象的作用1.从人物塑造方面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特点的映衬。2.从情节安排方面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3.从表现主旨方面物象或点明社会环境,或具有象征意义,进而深化文章主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