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触?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朱元璋屡兴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想一想:
1、什么是文字狱?
2、你对文字狱了解多少?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只言片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1、徐骏 作“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灭族。2、沈得潜作诗《咏黑牡丹》其中“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3、一位进士“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处斩。你知道统治者为什么会认为这些诗有问题吗?4、雍正四年,礼部查嗣庭出任江西考官,以《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为考题,后被打入监狱。案件:捕风捉影思考:为什么清朝大兴文字狱?一方面:因为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政府为了树立权威,不允许人们有丝毫不满和反抗。控制思想,巩固专制统治。另一方面: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清政府虽竭力标榜“满汉一家”,实际上为了保护满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
猜想一下文字狱后的社会变得怎样了?2、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从而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出现万马齐喑的景象。
文字狱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3年5月1日,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 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82年3月12日,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文化大典。积极一面:
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汇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传播中国古代文献作用
《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品。何谓“四不全”?因为在编修过程中,数目惊人的书籍遭到了焚毁、删削、篡改、错讹的厄运,而这一切都是蓄意为之。1、清廷借修书之机,毁禁的是哪些内容?对清政府统治不利的典籍2、毁禁的目的是什么?加强文化专制消极一面:
大批书籍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清朝加强了文化专制。
3、科举考试创立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科举考生看榜图1、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你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你想怎样写好这篇文章?
考考你:2、如果你生活在明清时期呢?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要代圣人立言),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
八股取士比较:隋唐时期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广泛不受约束无限制四书、五经只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八股文 有这样一篇八股文,题目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杀鸡为黍而食之“。
其中写道:其或公鸡欤?或母鸡欤?抑或不公不母之阉鸡欤?其或白鸡欤?其或黑鸡欤?抑或不白不黑之麻鸡欤?思考:从材料看八股文有什么特点?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的举子的七种表情: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 2、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想一想:八股取士有什么危害?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如何评价科举制?
小结:尝试归纳历史上加强思想控制的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巩固封建统治秦朝西汉明朝
清朝
加强思想控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