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一、课标要求
3.2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二、学习目标
目标1:阐述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目标2: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我国文化建设;
目标3:明确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都要立足国情;懂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目标4:理解文化交流和借鉴要立足于国情,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学习过程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
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
①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③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
【名词解释】
①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类产品。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②文化产业:以盈利性为目的,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如:影视音像、图书出版、游戏动漫等产品。
③注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 :
①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②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③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如何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①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注意: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既丰富本民族文化也能繁荣世界文化。不能说成文化趋同或文化逐渐统一。
3.知识整合: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2)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角度)
(3)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4)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5)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原则)
三、突破提升
1.发展中国文化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
①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将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具体结合。
2.知识拓展:
五、学后反思
(1)请尝试画出本框学习的思维导图或概念图
(2)请查找问题、记录或指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并写下你需要何种帮助。
(3)写下你学习本框的收获或心得体会,并于其他同学分享
六、课堂练习
1.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服装设计师在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式时装。旗袍的设计思路说明,文化创新要(  )
A.敢于摒弃传统,不断推陈出新 B.善于面向世界,不断否定自身
C.敢于破旧立新,做到雅俗共赏 D.善于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合璧
2.(2019·天津卷)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自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目前选修人数已拓展至11个班。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该校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此前,该校学生用中文写信给习近平,表示他们喜爱中国的语言文字、音乐和美食,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中华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D.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018 ·海南卷)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钱学森曾说:“外文名词中译,的确要慎重,总该从中显示出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我在这方面是在不断努力,有成功的,如:激光、航天、航天飞机、也有失败的,如我原建议‘黑洞BlackHole'译为‘陷光星'。”我国科学家解决科技名词定名问题时,考虑“中国味”“中国文化味”“中国化”“汉语化”( )
①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准确把握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
②有助于把握语言上层建筑对科技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让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③创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交流途径,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④有助于让中国的科技新名词更好体现中华科技文化传统和中国语言文化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近年来,过洋节、吃快餐、看好莱坞电影、争相前往美国留学似乎成为国民的追捧对象,国民对美国文化越来越狂热,美国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似乎只有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才算是世界的。材料警示我们( )
①要加强中美文化的交流交融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博采众长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立足国情,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将于11月5日在上海举行,进博会是一场汇集了全球创新产品和前沿技术的盛会,这里不仅有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同时也有文化和理念的交流,从东帝汶的特色咖啡到秘鲁的羊驼制品,再到韵味十足的海派非遗。如同百川入海,不同文化在上海融合,让这里成为精彩汇聚的舞台。充满自信的本土文化、淋琅满目的国际文化、世界--流的顶级赛事……灵感在这里碰控交融,上海化身为一座激情鸣响的舞台。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共同勾勒出一幅关关与共的世界文明大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如何勾勒世界文明火画卷。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答案】①④:我国科学家解决科技名词定名问题时,考虑“中国味”“中国文化味”“中国化”“汉语化”有助于让中国的科技新名词更好体现中华科技文化传统和中国语言文化传统,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准确把握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①④正确。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②排除。③:材料未涉及创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交流途径,并且也不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排除。
5.【答案】D ③④:国民对美国文化越来越狂热,美国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似乎只有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才算是世界的。材料警示我们立足国情,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材料强调要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而不是强调要加强中美文化的交流交融、博采众长,①②与题意不符。
6.【答案】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待国际文化,我们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学习和借鉴,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积极借鉴外国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有益经验。⑤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决不能简单照搬照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