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 溶解度(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具体内容。2.初步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3.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溶解度的含义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三、教学方法比较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问导入: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才有确定意义?答: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过渡:在课题1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二)新知探究知识点1 溶解度教师讲解: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克数。学生讨论:固体溶解度的四大要素有哪些?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 g溶剂(一般指水)状态:饱和溶质单位:克讨论: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这句话的含义。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饱和溶液的质量20℃ 31.6 g 100 g 131.6 g教师总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溶解度(20℃/g) >10 1~10 0.01~1 小于0.01教师讲解: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讨论:通过绘制、观察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你得到什么信息?通过绘制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教师讲解: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还有可以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知识点2 气体的溶解度过渡:了解了固体溶解度之后,我们来了解了一下气体溶解度。教师讲解:气体溶解度: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讨论:气体溶解度的含义怎么理解?如: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即:在101 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学生活动:学生对比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概念,总结填写下表。气体溶解度的表达方式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气体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溶剂的量 1体积水 100g溶剂条件 温度和压强(101 kPa) 温度单位 体积 克(g)问题探讨: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呢?回答以下问题找出答案。(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教师总结: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三)课堂练习1.打开汽水瓶塞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 )A.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B.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C.随温度的升高而身高 D.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选B。2.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 g,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A.1:2:3 B.2:3:1 C.3:2:1 D.1:3:2解析: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 g,其含义是5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氯化铵,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50 g:100 g:(50 g+100 g)=1:2:3。故本题选A。3.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A B C D解析:a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b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B。(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了解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我们还可以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五)作业布置完成配套作业。五、板书设计溶解度二、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3.溶解度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三、气体溶解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新知后。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