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存在与用途。2.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使用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3.体会分类学习化学物质的方法与意义。了解前人的事迹,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三、教学方法情境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化学史导入:你知道侯氏制碱法吗?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后侯徳榜先生为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制碱方法,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为联合制碱法)。侯徳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二)新知探究知识点1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师讲解: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苏打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用途:造纸、洗涤剂、纺织印染、玻璃瓷砖。图片展示:碳酸钠的用途教师讲解: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用途:做中和胃酸的胃药、面点发酵剂、饮料原料、灭火剂原料图片展示:碳酸氢钠的用途教师讲解:碳酸钙:CaCO3存在:大理石、石灰石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用途:补钙剂、珍珠首饰、建筑材料、水泥原料图片展示:碳酸钙的用途知识点2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思考:如何鉴别碳酸根离子、碳酸氢离子?学生讨论: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知识点3复分解反应教师讲解: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字母表达式:AB + CD == AD + CB3.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4.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反应类型 反应物条件 生成物条件碱+盐 须两者都可溶 有沉淀生成或有气体生成或有水生成。盐+盐 须两者都可溶盐+酸 盐可溶可不溶,酸必须溶于水学生讨论:复分解反应时的离子反应实质: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教师总结: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硝均可溶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溶硫酸钡不溶钙银微溶教师补充:常见的难溶性碱Mg(OH)2、Al(OH)3为白色沉淀,Cu(OH)2为蓝色沉淀,Fe(OH)3为红褐色沉淀。知识点4盐的化学性质教师总结: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置换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Cu + 2AgNO3 = Cu(NO3)2 + 2AgCu + Hg(NO3)2 = Cu(NO3)2 + Hg规律:①金属比新金属活泼;②盐必须可溶;③K、Ca、Na除外。教师总结:2.盐+酸=新盐+新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3.盐+碱=新盐+新碱3NaOH + FeCl3 = 3NaCl + Fe(OH)3↓2NaOH + CuSO4 = Na2SO4+ Cu (OH)2↓AgNO3 + NaCl= NaNO3+ AgCl↓4.盐1+盐2=盐3+盐4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AgCl、BaSO4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实验视频展示: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三)课堂练习1.做馒头的面团发酵过度会发酸,要除去酸味,可在面团中加入( )A.氢氧化钠 B.氧化钙 C.碳酸钠 D.氯化钠解析:碳酸钠为弱碱性,碳酸钠与面团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并产生CO2,使面团发酵更大。故选C。2.CuSO4不能用下列哪种容器盛放( )A.铁制容器 B.铜制容器 C.银质容器 D.塑料容器解析: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使它变质。故本题选A。3.将8 g氧化钙投入92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8% B.大于8% C.小于8% D.无法确定解析: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最大也不到1 g,所以质量分数不会高于1%。故本题选C。(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总结出了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检验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条件。(五)作业布置熟记【附录】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五、板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盐三、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四、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通式:AB+CD====AD+CB六、盐的化学性质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置换反应)2.盐+酸→新盐+新酸(复分解反应)3.盐+碱→新盐+新碱(复分解反应)4.盐+盐→新盐+新盐(复分解反应)六、教学反思此节课理论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我结合实验让学生掌握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理解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中可加强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及反应规律的能力和习惯。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