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庖丁解牛》课件(共3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庖丁解牛》课件(共3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庄子》
老庄:
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类似孔孟),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老庄学派学说。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经》(别名《老子》、《老子五千言》),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看法精炼独到、积极遁世、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一并成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庄子其人: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其书: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解题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1.为:给
2.解:剖开、分割
3.所触:“所”字结构,所接触的地方
“所”+动词=名词性结构
4.倚:倚靠
5.履:踩
6.踦:支撑、接触
7.砉然:皮骨相离的声音
第一段
8.向:通“响”
9.奏:进
10.莫:没有
11.中:合乎
12.舞:节拍
13.乃:又
14.会:节奏
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进刀时(发出巨大的)騞騞的声响,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第一段
庄子是怎么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视觉: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第一段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
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1.嘻:表示惊叹、赞叹
2.盖:通“何”,怎样
第二段
借文惠君的赞叹和提问,过渡下文。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1.释:放下
2.好:喜好、爱好。这里可理解为“追求”的意思
3.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4.进:超过
5.乎:相当于“于”,介绍比较对象中的指出异同
6.未尝:不曾,未曾
第三段
7.方今:现在,现今
8.以:凭、用
9.神:精神
10.遇:会合、接触
11.官知:这里指视觉
12.神欲:精神
13.行:活动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整头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依:依照
2.乎:相当于“于”,引出对象
3.天理:古:天然结构
今:①中国古代哲学名词。
②天然的道理。
4.批:击
5.郤:空隙
6.导:顺着、循着
7.窾:空
8.因:依照
第三段
9.固然:古:本来的结构
今: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10.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
11.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12.軱:大骨
13.岁:名作状,每年
14.族:众
15.月:名作状,每月
16.发:出
17.硎:磨刀石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第三段
依照牛的天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大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从来没有碰撞过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呢!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普通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现在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彼:代词,牛
2.间:间隙
3.厚:形作名,厚度
4.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5.乎:古形容词或副词的后缀
6.是以:因此
7.虽然:古:即使这样
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8.至于:碰到
9.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第三段
10.怵然:这里带有警惕、谨慎的意思
11.为: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原因或目的。
12.謋: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
13.委:卸落
14.踌躇满志: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今: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15.善:通“缮”,修治。这里指擦拭
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第三段
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游进的刀刃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了,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谨慎地提高戒备,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卸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张望四方,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第四段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梁惠王怎么就从庖丁之言得养生之道了?
解牛之道
文本解读
“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解牛之道
“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三年内)“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不懂规律)
第二境界:(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懂得规律)
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
第三境界:“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游刃有余)(运用规律)
解牛之道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1.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文本解读
思考讨论:你从解牛之道中悟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呢?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
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 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养生之道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之理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养生之道
时代背景
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旧的经济结构被破坏,旧贵族阶级没落,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士人学子们为了推行自己的学术见解孜孜不倦地游走四方。此时生活在贫困边缘的庄子,对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残酷性有着比常人更直观更清醒的认识。
庄子像(来自网络)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
养生之道
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也就是说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用 牛体 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____,用_刀_来比喻___。
社会

如果我们人人做成这样一个庖丁,让我们的灵魂上有这样的一把可以永远锋利的刀子,让我们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变成一头整牛,让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而不必说去砍骨头,去背负担,大家不必是每天在唉声叹气中做出一副悲壮的姿态,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那么我们获得的会是人生的效率。
——于丹<<庄子心得>>

养生之道
面对春秋战国纷乱的社会
儒家热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义重整人心。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
儒道之异
儒家注重的是群体社会 孔子之为
道家所关心的是个人 庄子之不为
清代学者胡文英这样评价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说明:庄子悲慨于人命如草芥的惨状,冷眼看透统治者的贪婪、社会的失序,转而一心求索养生之道,以期保全生命,实现个体自我的救赎。但无论是孔子“有为”的践行,还是庄子 “无妄为”的告诫,都怀着一份对天下苍生的深情。
儒道之同?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以无厚入有间——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善刀而藏之——
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顺其自然,不强求
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不莽撞,谨慎行事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依理
谨行
藏锋
启示
《庄子》的主要思想:
1、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不仅如此,还必须摆脱自己身心的牵制,做到无已,只有做到无已,才是天地间的至人、神人、圣人。无忧无虑、无为无能,无祸无患。
2、人生观——主张养生,做到无过无不及,注重于善与恶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和身体不受损害。——为人处世,不把名利放在眼里,无所作为且做到不留痕迹,与世无争,不用技巧,不用权谋。
3、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