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1.5当环境改变了(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1.5当环境改变了(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 《生物与环境》单元 5.当环境改变了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生物与环境》 课题 5.当环境改变了 课时 1
核心 概念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内容及要求 7.1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 5~6年级 ①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科学思维 意识到动物要依赖于环境而生存,保护环境就保护了许多动物。 探究实践 能够通过分析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行为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 态度责任 在探究活动中,能依据事实独立思考,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分享。 表现出进一步探究动物与其生活环境联系的兴趣。
教学 重点 不同动物是怎样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
教学 难点 不同动物是怎样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
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丹顶鹤相关阅读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预设3分钟) 1.谜语:三人同日去观花,百友原来是一家。禾火二人相对坐,夕阳底下一对瓜。 谜底:春夏秋冬 2.请你说说你眼中的春夏秋冬,并说一说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二、聚焦,明确问题(2分钟) 1.当环境改变后,人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三、探索(预设30分钟) (一)活动一:青蛙在不同季节的行为 1. 青蛙你了解吗?请说一说 预设:生存环境、食物、栖息地等方面 2.青蛙在春夏秋冬有什么表现?小组讨论 3.出示图片,将青蛙的行为图片与环境图片相对应。 4.四季变化中气候、草木、蝴蝶及青蛙有什么变化? 以春天为例:从气候、草木、食物、青蛙、蝴蝶等方面进行交流,初步认识环境与动物之间的联系。 季节气候草木蝴蝶青蛙春温暖发芽由卵孵化成幼虫由卵孵化成蝌蚪夏秋冬
(1)讨论并填表。 ① 这一季节,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② 草木有什么变化? ③ 蝴蝶有哪些活动? ④ 青蛙有哪些活动? (2)汇报交流 (3)小结 同学们,通过之前的交流,我们发现了很多青蛙在不同季节的各种行为。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青蛙的这些变化,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预设:气候等非生物环境,青蛙食物和周边植物等生物环境,青蛙自身身体特征等 (二)活动二:丹顶鹤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过渡:青蛙、蝴蝶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不同的行为,我们周围其它动物又有哪些行为来适应环境变化呢? 1.阅读资料 (1)当环境改变时,丹顶鹤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2)丹顶鹤的这种行为是为了适应哪些环境条件? 2.还有哪些动物适应环境的哪些行为?
四、研讨拓展(预设5分钟) 如果在野外遇到正在冬眠的动物或迁徙中“掉队”的鸟,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它们? 小组讨论
五、练一练 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会用冬眠方式过冬的是( ) A.大雁 B.青蛙 C.鲤鱼 D.松鼠 2.草鱼洄游属于动物的( )行为。 A.冬眠 B.迁徙 C.换毛 D.储存食物 3.下列不是动物适应环境行为的是( )。 A.啄木鸟换羽 B.燕子南飞 C.羊换毛 D.乌龟产卵 4.鸟类秋天开始了自然换羽,旧羽脱落,长出厚而浓密的新羽为了( )。 A.吸引雌鸟 B.储存食物 C.觅食 D.御寒 5.下列哪些行为不是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 ) A 冬眠 B 迁徙 C 变色 D 呼吸 二、判断题 1.叶片退化成刺,这是为了保护自己( )。 2.骆驼长出驼峰是为了储存水分( )。 3.大雁南飞是为了适应环境( )。 4.蛇、熊和青蛙都会冬眠( )。 5..大雁、丹顶鹤、燕子都会迁徙( )。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D 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当环境改变了 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有:迁徙-----天鹅、燕子、大雁 冬眠-----青蛙、蛇、熊 储存食物-----松鼠、蚂蚁、蜜蜂 换毛-----猫头鹰、羊、狼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阳光、空气、水 食物等。不同类别的动物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有明显不同。由于季节更替,自然界中的环境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中的动物为了生存,会做出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比如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提前储存食物以及一些动物换毛等。其本质就是当环境改变后,动物通过这些行为依然能够获得生存所需的条件,从而适应新的环境。 教材的探索环节安排了2个活动内容,一是四季变化和青蛙的行为关系,二是丹顶鹤的迁徙行为。 二、教学反思 科学课分哪几种类型?估计大家一般会写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等。我觉得这个分类并不是很恰当,学科特色也不明显。查阅了一些资料,我觉得以下五分法有点科学特色: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和科学讨论课(具体分类说明见文末)。按照这个分类,这一节课大家觉得是属于科学阅读课还是科学讨论课?我个人倾向归为科学阅读课。 1.四季变化和青蛙行为关系,估计来自某绘本。这个内容要求将青蛙行为图片与四季变化对应,其实是不怎么严谨的。比如序号④青蛙吃食,除了冬季冬眠不存在之外,春夏秋三季都存在这种行为。不过,既然这是本课的主要活动之一,总是要落实的,我教学生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把最容易确定的青蛙行为和季节先对应起来,比如青蛙产卵一般在四月中下旬,蝌蚪则顺其而出,再如青蛙冬眠肯定在冬季,然后再去解决另外两图。 这个活动,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答案,而应是让学生自由发表、充分讨论,不仅要说怎么对应,更要说出这样对应的理由,这是关键和重点! 2.丹顶鹤的迁徙,这个内容教材图文并茂,让学生了解丹顶鹤春季因繁殖而迁,秋季因气温而徙,教师不要说太多,只需安排学生自行阅读分析,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概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扩大课堂含金量,老师可适当补充候鸟、留鸟的知识,以及其他候鸟的资料,当然还有其他因环境改变后动物的适应对策,总计有迁徙、冬眠、换毛、储存食物等。并顺势引到拓展环节:遇到冬眠或掉队的动物,怎么办? 遇到冬眠或掉队的动物怎么办?最好的方法是不打扰。如果情况特殊,也可以采用适量喂食和送动物救助站。提醒下,一定要注意我们自身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