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等值线图的判读(教学案)-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2 等值线图的判读(教学案)-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资源简介

【2014考纲解读】
预测2014年高考:
(1)题型以选择题和读图分析题为主。
(2)等值线的种类不断增加,有关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以及等降水量线图的试题构成了等值线试题的主体部分;同时,新颖等值线图的出现(包括新要素和常见等值线的拓展)拓宽了试题的命题角度和命题范围。
(3)由单纯地考查等值线图像知识转向考查等值线知识的综合应用,由单视角转向多视角的综合考查,具体表现为应用等值线图分析所表达的地理事物的内涵,并揭示地理规律及影响因素。
【重点知识梳理】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通过对历年高考题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等高线试题的考查几乎都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上,因此,牢固掌握等高线的基础知识和正确的判读技巧即可准确解答此类题(见下表)。
考查方向 具体内容 判读技巧与应用
判断地形类型 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
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地形影响分析 对气候 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 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 ℃
对河流 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②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速度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①河谷处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②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③水电站选择建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带;④引水工程一般选择从地势较高处引水
地形影响分析 对区域规划 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线路过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②交通运输线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便利;③港口选址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④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①选择交通线路时,要尽量少穿越等高线;②山区应针对不同坡度、高度确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
对生活 ①登山线路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②外出宿营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远离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沿山谷徒步旅行时,一旦遭遇大雨或发生泥石流,要马上向与河谷垂直向上的方向转移
二、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等温线 等压线 等降水量线
共性特征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等高线地形图中陡崖除外);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不一定全部显示闭合;⑤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高值区或低值区  ①盆地海拔低,气温呈现闭合高值区;②山峰海拔高,气温呈现闭合低值区 ①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②北半球冬季在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闭合低值区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 判断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密大疏小
影响弯曲因素 海陆、地形、洋流等 地形、气温、大陆、海洋等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应用 ①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②分析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③与洋流结合判断寒、暖流 ①风向、风速的判断;②判断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状况;③根据气压中心判断季节 ①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②判断地形走向、海岸走向等
三、等值线的判读思路与方法
1.等值线图的判读思路
(1)读出或判断出等值线的名称或含义,明白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
(2)读出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原因。如等高线延伸方向反映地形走向;等温线延伸方向反映当地气温分布的成因,如与纬线、海岸线、等高线平行的等温线表示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地形;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可以反映海岸线或地形的走向等。如下图,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特别提醒】3 500 ℃等积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太行山影响,呈南北走向。
(3)找出等值线的极值,明确等值线数值变化范围。例如,假设下列三幅图的等值距均为50,判断三幅图中m、M、N、n的数值大小。
【特别提醒】图A中,m位于闭合等值线内,则其数值大于或小于闭合等值线的值,即100m>50。图B中,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之间,先比较闭合等值线与相邻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然后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法则来判断。若a>b,则a+50>M>a,b-50M>a-50,b(4)判断等值线的疏密,根据其疏密程度分析其变化规律。在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的地理意义不同。
等值线类型 等值线稠密 等值线稀疏
等高线 坡度陡、河流流速快 坡度缓、河流流速慢
等压线 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 气压梯度力小,风速慢
等温线 温差大 温差小
等降水量线 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5)找出图中等值线比较特殊的地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等高线图中可能会出现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这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稠密且中心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着台风。
2.等值线弯曲部分的判读方法
(1)辅助线法。此法适用范围很广,可以解决各种因素引起的等值线弯曲问题(也叫切线法)。如右图:先在等值线图中弯曲最大处连一条线AB,然后大致画一条与AB垂直相交的辅助线CDE;观察从C到D到E的数值变化规律,如果从C到D到E的数值变化为小→大→小,若等值线为等高线,则该地为山脊;若等值线为等压线,则该地为高压脊。
(2)相关推理法。①由山顶推出山脊:山脊是山顶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脊的等高线是由山顶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由盆地推出山谷:山谷是盆地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谷的等高线是盆地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如下图所示(单位:m)。②同理可由高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高压脊,由低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低压槽。
3.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判断方法
(1)通常情况下,据图中已标注出数值的等值线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①等值线数值的递变规律;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的大小。
(2)在闭合的等值线上,除据以上方法判断外,还可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简便方法分析。
【方法技巧突破】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方法 规律 示例
“大大小小”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 若a>b,则甲>a,乙<b若a<b,则甲<a,乙>b
高低低高 某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或气压等)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偏低 图示为北半球某海区等温线,则甲处温度比同纬度两侧高,有暖流经过
高高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纬(或低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图示为等压面分布图,则A点气压低于B、C两点,D点气压高于E、F两点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若a、b为等高线,且a>b,则河流从甲流向乙
洋流向凸 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若图示为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图,则c>b>a,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
1陆南7陆北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图示月份为1月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二、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
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等高线图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中主要地形的表示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①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A.水系特征
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b.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d.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
f.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B.水文特征
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c.在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
C.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②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③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A.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即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B.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为好。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陡坡、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C.进行农业区规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农林牧副渔合理的布局方案。
D.确定引水路线
引水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E.工业区、居民区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地区。
(3)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问题
①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②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差=0.6×H相/100。
③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
④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3.等温线图判读时要注意:
①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位置:由于全球温度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如果自北向南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则表示纬度逐渐增大,因此该地位于南半球;反之则是北半球。
②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陆位置、季节等信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和陆地的升温、降温速度并不相同,冬季时陆地上的温度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而海洋的温度较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时情况刚好相反。因此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海陆位置、季节等信息。
③海洋中,等温线的分布较为平直,但如果受洋流的影响,等温线常会产生弯曲。暖流流经的地区,海水的温度要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寒流流经的地区,海水的温度要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因此根据大洋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出寒、暖流,再结合其他的一些信息,甚至可判断出具体洋流的名称。
④根据等温线还可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这类图中等温线常与等高线平行。
4.等压线图判读时要注意:
①判断高、低压中心及天气状况: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大于四周,即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反之为低压中心。在高压中心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因此不易形成阴雨天气,较为晴朗;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②判断各处的气压高低及所处气压场中的部位:根据等压线所提供的数值,可判断图中任何一点气压值的高低,并进一步判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位置。由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脊线;由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槽线,在槽线处常会伴生着锋面,从而形成锋面气旋。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称为鞍部,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③判断一个地点的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但在高空中,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而风力的大小则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④判断锋面的位置、性质及雨区位置,在等压线图中常伴有锋面,它一般出现在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根据两侧空气的冷暖性质还可判断出锋的性质,冷锋一般会形成锋后雨,而暖锋则为锋前雨。
5.几种常见等值线图(等高线图除外)的判读和应用
等值线的共性特征:无论何种等值线,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图 等压线图 等降水量线图
共性特征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②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⑤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特殊闭合区 位于两等值线之间的小闭合区,表示数值不在两线数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判读方法是遵循“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的规律
高值区或低值区 盆地海拔低,气温呈闭合高值区;山峰海拔高,气温呈闭合低值区 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北半球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降水闭合低值区
数值变化趋势及应用 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垂直于等压线,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确定风向 沿海向内陆地区,一般降水逐渐减少;赤道地区和温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 判断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密大疏小
弯曲规律及影响因素 规律:同纬度相比,等值线凸向低值,比两侧高;等值线凸向高值,比两侧低
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水平方向弯曲最大处形成高压脊或低压槽;垂直方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影响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应用 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寒暖流、地形高低、海陆分布等 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季节;根据气压场和锋面气旋判断天气:低压中心和低压槽线附近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线附近多晴朗天气 判断海岸走向、地形走向等
【突破归纳】等值线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值线类型 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高线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等深线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等温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降水量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太阳辐射量线 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
等压线 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等压面 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等盐度线 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3)题。
(1)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
(2)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
(3)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方法突破】确定剖面图与剖面线对应问题的一般方法
(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是否与剖面图一致。
(2)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
(3)看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的高度在两图中是否一致。
考点二、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例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等值线反映的地理要素最可能是(  )。
A.等高线(单位:米) 
B.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
C.等温线(单位:℃)
D.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
(2)甲、乙两地的地理要素数值分别为(  )。
A.大于100 小于300 B.大于100 大于300
C.小于100 大于300 D.小于100 小于300
考点三、等值线的判读思路与方法
例3.下面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1)~(3)题。
(1)M地的值可能是 (  )。
A.0.4 B.0.8
C.1.2 D.1.6
(2)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3)N地等值线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  )。
A.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
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C.光照多于同纬度地区
D.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方法技巧】
1.找共性——等值线的共性是各类等值线中都通用的,特别是在分析不常见的等值线时这是运用最多的一点。
2.求差异——同一幅等值线图中不同地点的数值、弯曲、走向、疏密等的差别及不同地点的等值线影响因素是考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数值的大小往往被忽视,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经典考题精析】
(2013高考题安徽卷 )图10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30~31题。
30. 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 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 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31.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2013高考题大纲卷)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H、R B.Q、R C.Q、H D.H、K
【知识拓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在两条相邻等值线间有一闭合等值线,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高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高值还要大,其取值范围是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值距;反之,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低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低值还要小,其取值范围是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值距。
11.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
A.Q、R之间 B.N、M之间 C.S、R之间 D.S、K之间
(2013高考题四川卷)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7~8题。
7.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
.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56米 B. 178米 C. 220米 D. 255米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10. 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 14日14时 B. 14 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 日11时
11. 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 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 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
(2013高考题福建卷)图3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6~8题。
图3
6. 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A. a B. b C. c D. e
7. 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风带 C. 地形 D. 河流
8.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 3、4 B. 5、6 C. 7、8 D. 9、10
(2013高考题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时 B 9时 C 12时 D 14时
6.该日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2013高考题天津卷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2~3题。
2.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3.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013高考题天津卷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5,回答10~11题。
图5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10. 据图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 完善预警系统
B. 围海造田
C. 修筑沿海堤坝
D. 建防护林
(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
.图4(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14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5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6.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15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4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
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2013山东基本能力测试】 图12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势较缓。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度采伐。完成59~61题。

图12
59.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E处低于F处 B.图中 G处高于H处
C.图中E处海拔高度大于300米 D.由E处到F处地势逐渐上升
60.该区域遭遇较强降雨时,东侧的J处很快流下浑浊的径流,而西侧的G处则过一段时间才流下相对清澈的径流,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处所在的小流域
A.岩性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坡度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
61.土地利用方式与地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列四处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是
A.E处 B.J处 C.K处 D.L处
(2013年高考真题上海卷)(十)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21.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A.a区 B.d区 C.e区 D.g区
22.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央商务区
(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 图7
(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2013高考题安徽卷)(21分)图12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10分)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11分)
(2012·广东文综,41)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___和________处,水深大于5米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处。
(2012·天津文综,8)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
据上图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2012·安徽文综,32~33)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1)~(2)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2012·全国文综,10)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题。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012·福建文综,5~6)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 ℃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义及变化规律。
预测2014年高考:
(1)题型以选择题和读图分析题为主。
(2)等值线的种类不断增加,有关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以及等降水量线图的试题构成了等值线试题的主体部分;同时,新颖等值线图的出现(包括新要素和常见等值线的拓展)拓宽了试题的命题角度和命题范围。
(3)由单纯地考查等值线图像知识转向考查等值线知识的综合应用,由单视角转向多视角的综合考查,具体表现为应用等值线图分析所表达的地理事物的内涵,并揭示地理规律及影响因素。
【重点知识梳理】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通过对历年高考题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等高线试题的考查几乎都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上,因此,牢固掌握等高线的基础知识和正确的判读技巧即可准确解答此类题(见下表)。
考查方向 具体内容 判读技巧与应用
判断地形类型 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
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地形影响分析 对气候 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 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 ℃
对河流 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②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速度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①河谷处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②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③水电站选择建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带;④引水工程一般选择从地势较高处引水
地形影响分析 对区域规划 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线路过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②交通运输线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便利;③港口选址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④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①选择交通线路时,要尽量少穿越等高线;②山区应针对不同坡度、高度确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
对生活 ①登山线路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②外出宿营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远离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沿山谷徒步旅行时,一旦遭遇大雨或发生泥石流,要马上向与河谷垂直向上的方向转移
二、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等温线 等压线 等降水量线
共性特征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等高线地形图中陡崖除外);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不一定全部显示闭合;⑤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高值区或低值区  ①盆地海拔低,气温呈现闭合高值区;②山峰海拔高,气温呈现闭合低值区 ①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②北半球冬季在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闭合低值区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 判断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密大疏小
影响弯曲因素 海陆、地形、洋流等 地形、气温、大陆、海洋等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应用 ①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②分析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③与洋流结合判断寒、暖流 ①风向、风速的判断;②判断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状况;③根据气压中心判断季节 ①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②判断地形走向、海岸走向等
三、等值线的判读思路与方法
1.等值线图的判读思路
(1)读出或判断出等值线的名称或含义,明白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
(2)读出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原因。如等高线延伸方向反映地形走向;等温线延伸方向反映当地气温分布的成因,如与纬线、海岸线、等高线平行的等温线表示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地形;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可以反映海岸线或地形的走向等。如下图,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特别提醒】3 500 ℃等积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太行山影响,呈南北走向。
(3)找出等值线的极值,明确等值线数值变化范围。例如,假设下列三幅图的等值距均为50,判断三幅图中m、M、N、n的数值大小。
【特别提醒】图A中,m位于闭合等值线内,则其数值大于或小于闭合等值线的值,即100m>50。图B中,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之间,先比较闭合等值线与相邻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然后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法则来判断。若a>b,则a+50>M>a,b-50M>a-50,b(4)判断等值线的疏密,根据其疏密程度分析其变化规律。在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的地理意义不同。
等值线类型 等值线稠密 等值线稀疏
等高线 坡度陡、河流流速快 坡度缓、河流流速慢
等压线 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 气压梯度力小,风速慢
等温线 温差大 温差小
等降水量线 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5)找出图中等值线比较特殊的地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等高线图中可能会出现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这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稠密且中心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着台风。
2.等值线弯曲部分的判读方法
(1)辅助线法。此法适用范围很广,可以解决各种因素引起的等值线弯曲问题(也叫切线法)。如右图:先在等值线图中弯曲最大处连一条线AB,然后大致画一条与AB垂直相交的辅助线CDE;观察从C到D到E的数值变化规律,如果从C到D到E的数值变化为小→大→小,若等值线为等高线,则该地为山脊;若等值线为等压线,则该地为高压脊。
(2)相关推理法。①由山顶推出山脊:山脊是山顶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脊的等高线是由山顶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由盆地推出山谷:山谷是盆地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谷的等高线是盆地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如下图所示(单位:m)。②同理可由高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高压脊,由低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低压槽。
3.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判断方法
(1)通常情况下,据图中已标注出数值的等值线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①等值线数值的递变规律;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的大小。
(2)在闭合的等值线上,除据以上方法判断外,还可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简便方法分析。
【方法技巧突破】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方法 规律 示例
“大大小小”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 若a>b,则甲>a,乙<b若a<b,则甲<a,乙>b
高低低高 某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或气压等)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偏低 图示为北半球某海区等温线,则甲处温度比同纬度两侧高,有暖流经过
高高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纬(或低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图示为等压面分布图,则A点气压低于B、C两点,D点气压高于E、F两点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若a、b为等高线,且a>b,则河流从甲流向乙
洋流向凸 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若图示为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图,则c>b>a,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
1陆南7陆北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图示月份为1月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二、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
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等高线图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中主要地形的表示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①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A.水系特征
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b.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d.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
f.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B.水文特征
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c.在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
C.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②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③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A.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即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B.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为好。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陡坡、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C.进行农业区规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农林牧副渔合理的布局方案。
D.确定引水路线
引水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E.工业区、居民区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地区。
(3)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问题
①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②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差=0.6×H相/100。
③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
④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3.等温线图判读时要注意:
①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位置:由于全球温度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如果自北向南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则表示纬度逐渐增大,因此该地位于南半球;反之则是北半球。
②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陆位置、季节等信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和陆地的升温、降温速度并不相同,冬季时陆地上的温度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而海洋的温度较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时情况刚好相反。因此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海陆位置、季节等信息。
③海洋中,等温线的分布较为平直,但如果受洋流的影响,等温线常会产生弯曲。暖流流经的地区,海水的温度要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寒流流经的地区,海水的温度要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因此根据大洋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出寒、暖流,再结合其他的一些信息,甚至可判断出具体洋流的名称。
④根据等温线还可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这类图中等温线常与等高线平行。
4.等压线图判读时要注意:
①判断高、低压中心及天气状况: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大于四周,即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反之为低压中心。在高压中心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因此不易形成阴雨天气,较为晴朗;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②判断各处的气压高低及所处气压场中的部位:根据等压线所提供的数值,可判断图中任何一点气压值的高低,并进一步判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位置。由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脊线;由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槽线,在槽线处常会伴生着锋面,从而形成锋面气旋。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称为鞍部,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③判断一个地点的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但在高空中,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而风力的大小则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④判断锋面的位置、性质及雨区位置,在等压线图中常伴有锋面,它一般出现在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根据两侧空气的冷暖性质还可判断出锋的性质,冷锋一般会形成锋后雨,而暖锋则为锋前雨。
5.几种常见等值线图(等高线图除外)的判读和应用
等值线的共性特征:无论何种等值线,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图 等压线图 等降水量线图
共性特征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②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⑤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特殊闭合区 位于两等值线之间的小闭合区,表示数值不在两线数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判读方法是遵循“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的规律
高值区或低值区 盆地海拔低,气温呈闭合高值区;山峰海拔高,气温呈闭合低值区 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北半球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降水闭合低值区
数值变化趋势及应用 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垂直于等压线,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确定风向 沿海向内陆地区,一般降水逐渐减少;赤道地区和温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 判断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密大疏小
弯曲规律及影响因素 规律:同纬度相比,等值线凸向低值,比两侧高;等值线凸向高值,比两侧低
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水平方向弯曲最大处形成高压脊或低压槽;垂直方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影响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应用 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寒暖流、地形高低、海陆分布等 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季节;根据气压场和锋面气旋判断天气:低压中心和低压槽线附近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线附近多晴朗天气 判断海岸走向、地形走向等
【突破归纳】等值线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值线类型 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高线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等深线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等温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降水量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太阳辐射量线 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
等压线 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等压面 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等盐度线 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3)题。
(1)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
(2)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
(3)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方法突破】确定剖面图与剖面线对应问题的一般方法
(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是否与剖面图一致。
(2)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
(3)看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的高度在两图中是否一致。
考点二、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例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等值线反映的地理要素最可能是(  )。
A.等高线(单位:米) 
B.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
C.等温线(单位:℃)
D.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
(2)甲、乙两地的地理要素数值分别为(  )。
A.大于100 小于300 B.大于100 大于300
C.小于100 大于300 D.小于100 小于300
考点三、等值线的判读思路与方法
例3.下面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1)~(3)题。
(1)M地的值可能是 (  )。
A.0.4 B.0.8
C.1.2 D.1.6
(2)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3)N地等值线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  )。
A.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
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C.光照多于同纬度地区
D.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方法技巧】
1.找共性——等值线的共性是各类等值线中都通用的,特别是在分析不常见的等值线时这是运用最多的一点。
2.求差异——同一幅等值线图中不同地点的数值、弯曲、走向、疏密等的差别及不同地点的等值线影响因素是考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数值的大小往往被忽视,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经典考题精析】
(2013高考题安徽卷 )图10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30~31题。
30. 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 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 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31.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2013高考题大纲卷)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H、R B.Q、R C.Q、H D.H、K
【知识拓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在两条相邻等值线间有一闭合等值线,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高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高值还要大,其取值范围是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值距;反之,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低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低值还要小,其取值范围是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值距。
11.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
A.Q、R之间 B.N、M之间 C.S、R之间 D.S、K之间
【答案】B
【解析】一般在无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年均温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N到M符合此规律。答案选B。
(2013高考题四川卷)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7~8题。
图4
7.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
.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56米 B. 178米 C. 220米 D. 255米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10. 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 14日14时 B. 14 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 日11时
11. 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 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 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
(2013高考题福建卷)图3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6~8题。
图3
6. 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A. a B. b C. c D. e
7. 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风带 C. 地形 D. 河流
【答案】7.C
【解析】结合图中等高线,甲地舒适度较低,应是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高,气温低所致。
8.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 3、4 B. 5、6 C. 7、8 D. 9、10
(2013高考题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时 B 9时 C 12时 D 14时
6.该日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2013高考题天津卷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2~3题。
2.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3.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3.A
【解析】上题解析图中3处曲线为山谷,积水面积广则水源最丰富,b、c为山坡,d为山脊,水源条件差。
(2013高考题天津卷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5,回答10~11题。
图5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10. 据图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 完善预警系统
B. 围海造田
C. 修筑沿海堤坝
D. 建防护林
(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
.图4(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答案】7.A
【解析】锋面通过④地时应刮偏西风,从图中可以看出12点之前为偏西风,故A正确。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14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5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6.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15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4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
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答案】AD
【解析】从图15的左图气温曲线可以看出①、②两地均位于北半球,且最低月气温大于0°C,为亚热带地区或温带海洋气候,结合降水状况,①降水较为均匀,因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大陆西岸,甲位于英国附近,故A正确;而丙地处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排除B选项;②为冬雨型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西岸,典型分布区为地中海沿岸,乙处为波罗的海沿岸,纬度高于60°N,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排除C;丁地地处意大利沿海,为地中海气候,故D正确。
【2013山东基本能力测试】 图12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势较缓。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度采伐。完成59~61题。
图12
59.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E处低于F处 B.图中 G处高于H处
C.图中E处海拔高度大于300米 D.由E处到F处地势逐渐上升
60.该区域遭遇较强降雨时,东侧的J处很快流下浑浊的径流,而西侧的G处则过一段时间才流下相对清澈的径流,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处所在的小流域
A.岩性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坡度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
61.土地利用方式与地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列四处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是
A.E处 B.J处 C.K处 D.L处
【解析】考查等高线图判读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种植业宜平原、低缓丘陵地带。
【答案】B
(2013年高考真题上海卷)(十)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21.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A.a区 B.d区 C.e区 D.g区
22.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央商务区
(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 图7
(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3)(10分)
2小题了。第3小题,应当明确是从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两个方面去思考和分析“气温比常年低”和“降水比常年多”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013高考题安徽卷)(21分)图12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10分)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11分)
(2012·广东文综,41)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___和________处,水深大于5米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处。
(2012·天津文综,8)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
据上图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2012·安徽文综,32~33)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1)~(2)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2012·全国文综,10)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题。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012·福建文综,5~6)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 ℃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