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案)-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案)-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资源简介

【2014考纲解读】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重点知识梳理】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1.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 分布及说明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 ①大陆的低纬地区: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②大陆的高纬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 极地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垂直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性: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呈现出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但陆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受地形、洋流及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在个别地区呈现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例证及原因分析见下表: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东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位于西风带控制下的安第斯山的背风坡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3.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热量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4.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5.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于北边(指赤道至回归线之间)或始终在南边(指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图所示:
6.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7.可根据不同山坡的自然带分布的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1】 (2012·广东文综)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例2】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考点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例3】(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经典考题精析】
(2013·北京卷)40.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14,回答第(2)题。
(2)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分)
(2013·山东卷)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为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
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2013 四川卷)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7-8题。
7.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8.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2013 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2所示。读图回答5-6题。
图2
5.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1.( 2012·安徽卷)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图9
26.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12·北京卷)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图2
4.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5.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6.(2012·广东卷)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图8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
(4)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7.(2012·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8.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9. (2012·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4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图14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在________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等。
(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10.(2012·山东卷)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图1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11.(2012·天津卷) 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10~11题。
图7
10.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11.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12.(2012·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
图2
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 2012·重庆卷)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10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图10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图10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_______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原因。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
1.(2011年高考广东卷)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2.(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3.(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7-9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① 23°08′ 13.3 28.4 40.0 210.0 1614.1
② 39°48′ -4.7 26.0 2.6 196.0 682.9
③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 54°17′ 1.8 13.4 225.0 117.0 2399.0
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 30度附近
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6-9题
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
根系不发达 B. 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 叶面宽大,多气孔【2014考纲解读】
【重点知识梳理】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1.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 分布及说明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 ①大陆的低纬地区: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②大陆的高纬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 极地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垂直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性: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呈现出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但陆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受地形、洋流及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在个别地区呈现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例证及原因分析见下表: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东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位于西风带控制下的安第斯山的背风坡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3.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热量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4.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5.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于北边(指赤道至回归线之间)或始终在南边(指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图所示:
6.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7.可根据不同山坡的自然带分布的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1】 (2012·广东文综)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例2】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考点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例3】(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经典考题精析】
【2013年高考试题】
(2013·北京卷)40.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14,回答第(2)题。
(2)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分)
(2013·山东卷)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为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
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第3题
(2013 四川卷)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7-8题。
7.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8.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2013 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2所示。读图回答5-6题。
5.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2012年高考试题】
1.( 2012·安徽卷)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图9
26.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在距地面6米内风速最小(小于3千米/小时),因此防风效果最好。
27.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B正确。
4.(2012·北京卷)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图2
4.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5.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答案】A 【解析】由山麓基带的自然带为雨林季雨林带,结合由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山顶有永久冰雪带,山地海拔很高,近8 000米,容易选出答案为A。
6.(2012·广东卷)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
(4)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4)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结合材料信息不难得出答案要点。
7.(2012·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8.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9. (2012·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4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图14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在________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等。
(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型及其发展条件。澳大利亚热带草原带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该地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10.(2012·山东卷)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图1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自然带沿OF方向体现的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山地垂直地带性自然带变化规律。
11.(2012·天津卷) 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10~11题。
图7
10.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判断能力。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少于北半球,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多于中纬地区,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草原地带。
11.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12.(2012·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
图2
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影响风电的区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因素。结合酒泉的所在位置,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用排除法不难得出答案为A。
9.( 2012·重庆卷)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10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图10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图10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_______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原因。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
【2011年高考试题】
1.(2011年高考广东卷)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2.(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答案】A
【解析】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范围大,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
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3.(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7-9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① 23°08′ 13.3 28.4 40.0 210.0 1614.1
② 39°48′ -4.7 26.0 2.6 196.0 682.9
③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 54°17′ 1.8 13.4 225.0 117.0 2399.0
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 30度附近
【答案】D
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答案】A
【解析】根据上题判断,④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北纬54°17′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受海岸山脉阻挡,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
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6-9题
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答案】A
【解析】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
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
根系不发达 B. 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 叶面宽大,多气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