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城市与城市化(教学案)-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9 城市与城市化(教学案)-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资源简介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多以区域图的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及特征、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复习时要多结合一些城市区域图进行相关知识方面的分析,以提高图文转换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复习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分区等的含义。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注意统计图表判读技能的训练,培养数据信息解读能力。(2)城市的区位、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模体系均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城市问题必须注意动态分析,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理解其变化规律,解决面临的问题。(3)辩证分析城市问题。城市问题类型多样,需要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重点知识梳理】
一、城市的功能区形成和布局
1.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带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特别提醒】工业区选址的原则
工业区的布局可以从“风”“水”“宝”“地”四个方面考虑。
(1)风——注意风向,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水——考虑河流,有水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的下游,避免对城市水源造成污染。
(3)宝——关注矿产,许多工业特别是原料指向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要靠近区域中的矿产产地。
(4)地——地域联系,运输量大的工业要靠近河流和铁路线,高新技术工业要靠近航空港。
2.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二、城市的区位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三、城市化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
2.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1)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①交通阻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城市社会问题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3)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分析
①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大、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同时需要考虑盛行风向和河流的流向。
②分析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否合理的条件
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①交通是否便利;②工业用地是否合理;③卫生防护带是否合理;④占用良田是否多;⑤居民区是否离开了污染源;⑥与旧城市的关系是否合理。此外,城市的远期发展余地是否较大,各部门间是否便于协作,也是判断城市各功能用地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考查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
例1、(2013·山东)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南移动,城市空间形态发生相应变化,B错误,C正确;仓储式购物中心,占地广,应位于交通便利、地租较低的城市环路旁,D错误。
【答案】 (1)D (2)C
考点二、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例2、(2013·浙江)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问题。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上图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考点三、考查图表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及城市化的进程
例3、(2013·安徽)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3)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正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考点四、考查城市区位、城市化等有关知识
例4、(2013·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答案】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 起步早 速度快 水平高
【经典考题精析】
【2013年高考真题】
(2013·广东卷)9. 城市首位度是之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2013·广东卷)11. 图4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其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2013·山东卷)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8.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第7题
【答案】D
(2013 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回答11-12题。
表1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选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12、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用。
【21世纪教育网考点定位】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城市化的影响
(2013 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7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18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图17 图18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 。(3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 ,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___ (3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5)② ③ ①
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苏北地区位于两大城市发展轴,应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21世纪教育网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3 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I、II两个阶段(图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第6题。
6.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 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2012年高考真题】
1.(2012·江苏卷)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图6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6
1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1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文化教育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及其特点。城市商业区,特别是中心商务区所在区域地价特别高,集约化程度最高。
(2012·江苏卷)图13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双选)
25.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布局的影响因素。新疆乌鲁木齐以西地区地形复杂,降水较少,因此交通线路的建设以及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是该地区城市建设的首要条件。
26.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2012·浙江自选)“城乡规划”模块
甲、乙为两个交通拥堵的大城市,下图是两城市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乙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是(  )
A.一城一区    B.分散成组
C.城镇组群 D.串珠状
(2)说明甲城市规划地铁走向的特征及其目的。
(3)分析乙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
(2012·北京卷)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图13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13
(3)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4)简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2012·天津卷)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4~5题。
图3
4.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5.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012·福建卷)图2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3~4题。
图2
3.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2012·广东卷)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1.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2012·山东卷)图6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6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2012·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年-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9~10题。
图3
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10.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长率由正变负,而且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低于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率,B错;费城中心城区的人口负增长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抑制,C错;Ⅵ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中心城区人口一直为负增长,D错,所以第9题答案为A。结合该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第10题答案为B。
(2012·重庆卷)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1~4题。
图1
1.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
A.林海雪原     B.奇山秀水
C.椰风海韵 D.大漠孤烟
2.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3.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4.图2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图2
A.① B.②
C.③ D.④
【2011年高考真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95.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6.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答19~20题。
图10
97.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待点是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 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98.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3题。
29.图l是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
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
30.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 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天津海河三岔口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
31.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3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国家 甲 乙 丙 丁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33.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答案】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分布以及人口出生率等相关知识。根据表格中的
34.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诲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答案】D
【解析】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人,人口出生率高,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沙漠中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处。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1回答1-2题。
图1
35.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
答案:D
解析:符合国家标准的用地应该大于国际标准最小值小雨国家标准最大值。
36.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改善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
答案:C
解析:要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需要一定的交通条件支持,从图中信息看,该城市的交通用地明显低于国家标准最小值。因而,答案选C。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
图9
78.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A. B.
C. D.
79.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图13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           (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7分)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12分)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11分)
【解析】
(1)图中甲地位于上海市中心,交通便利,土地租金高,从图中可知甲地制造业就业比重比
图3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多以区域图的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及特征、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复习时要多结合一些城市区域图进行相关知识方面的分析,以提高图文转换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复习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分区等的含义。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注意统计图表判读技能的训练,培养数据信息解读能力。(2)城市的区位、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模体系均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城市问题必须注意动态分析,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理解其变化规律,解决面临的问题。(3)辩证分析城市问题。城市问题类型多样,需要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重点知识梳理】
一、城市的功能区形成和布局
1.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带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特别提醒】工业区选址的原则
工业区的布局可以从“风”“水”“宝”“地”四个方面考虑。
(1)风——注意风向,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水——考虑河流,有水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的下游,避免对城市水源造成污染。
(3)宝——关注矿产,许多工业特别是原料指向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要靠近区域中的矿产产地。
(4)地——地域联系,运输量大的工业要靠近河流和铁路线,高新技术工业要靠近航空港。
2.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二、城市的区位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三、城市化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
2.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1)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①交通阻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城市社会问题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3)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分析
①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大、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同时需要考虑盛行风向和河流的流向。
②分析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否合理的条件
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①交通是否便利;②工业用地是否合理;③卫生防护带是否合理;④占用良田是否多;⑤居民区是否离开了污染源;⑥与旧城市的关系是否合理。此外,城市的远期发展余地是否较大,各部门间是否便于协作,也是判断城市各功能用地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考查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
例1、(2013·山东)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考点二、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例2、(2013·浙江)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问题。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上图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考点三、考查图表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及城市化的进程
例3、(2013·安徽)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3)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正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考点四、考查城市区位、城市化等有关知识
例4、(2013·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经典考题精析】
(2013·广东卷)9. 城市首位度是之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人 (2013·广东卷)11. 图4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其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2013·山东卷)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8.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2013 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回答11-12题。
表1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选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12、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2013 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7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18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图17 图18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 。(3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 ,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___ (3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2013 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I、II两个阶段(图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第6题。
6.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 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1.(2012·江苏卷)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图6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6
1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1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文化教育区
(2012·江苏卷)图13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双选)
图13
25.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26.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2012·浙江自选)“城乡规划”模块
甲、乙为两个交通拥堵的大城市,下图是两城市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乙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是(  )
A.一城一区    B.分散成组
C.城镇组群 D.串珠状
(2)说明甲城市规划地铁走向的特征及其目的。
(3)分析乙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
(2012·北京卷)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图13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13
(3)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4)简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2012·天津卷)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4~5题。
图3
4.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5.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012·福建卷)图2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3~4题。
图2
3.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2012·广东卷)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10~11题。
图4
10.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1.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2012·山东卷)图6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2012·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年-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9~10题。
图3
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10.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2012·重庆卷)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1~4题。
图1
1.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
A.林海雪原     B.奇山秀水
C.椰风海韵 D.大漠孤烟
2.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3.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4.图2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图2
A.① B.②
C.③ D.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95.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6.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答19~20题。
图10
97.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待点是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 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98.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3题。
29.图l是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
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
30.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 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天津海河三岔口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
31.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3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国家 甲 乙 丙 丁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33.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34.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诲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1回答1-2题。
图1
35.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
36.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改善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
图9
78.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A. B.
C. D.
79.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图13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           (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7分)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12分)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11分)
图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