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环境保护(教学案)-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21 环境保护(教学案)-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资源简介

【2014考纲解读】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专题在考试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格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题目一般难度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从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入手,从成因、危害、预防治理措施等方面去整体把握。
【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梳理】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综合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2.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增加 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 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剂;加强国际合作
酸雨 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二、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问题 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 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动排出的生产垃圾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等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保护
【特别提醒】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②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③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
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以南 大 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山地、丘陵地形,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增强酸雨的酸性
长江以北 小 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
(3)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不同,只有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具体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三、资源问题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
1.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
(1)降水稀少:①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②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
(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面积较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资源紧张。
2.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四、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7次缔约方大会(COP17)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各国就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议题展开讨论。以“共同努力:拯救明天”为主题的南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是关系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前景的最后一次机会。
(1)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利条件。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考点二、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
例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初,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中国近海最大油气作业项目蓬莱19 3油田发生了严重漏油事故。
材料二 据相关调查,目前渤海海水中Ⅰ类和Ⅱ类海水只占到55.1%,也就是说,渤海有将近一半的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
材料三 渤海示意图。
(1)简要分析渤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渤海污染的预防措施。
考点三、资源问题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
例3.2012年2月20日,央视《新闻1+1》播出《地面沉降,不能承受之重?!》,据悉,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最严重的是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结合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造成地面沉降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2)防治地面沉降可采取哪些措施?
考点四、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例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春季,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洪湖水面减少了1/4。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站在洪湖围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来的枯黄湖底。
(1)洪湖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011年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严重的打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考点五、考查植被的生态功能及环境问题
(2013·山东)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点六、考查读表分析能力、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例6、(2013·福建)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平均坡度(°) 平均海拔(m)
占用耕地 0.94 674.46
增补耕地 8.40 1 830.19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考点七、考查了沙尘天气的成因、影响、应对措施
例7、(2013·江苏)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地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
【经典考题精析】
【2013年高考真题】
(2013·山东卷)34.(10分 )【地理—环境保护】
图11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6分)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第(1)题
(2013·新课标Ⅱ卷)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2分)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2分)
(2013·新课标Ⅰ卷)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013 江苏卷)D.【环境保护】
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图24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24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 。(3分)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 。(4分)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 、__________。(2分)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 。(1分)
(3)根据图示: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减轻沙尘危害可以从削弱风力和增加地表植被方面考虑。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大面积的灌溉。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2012年高考真题】
(2012·福建卷)[选修6——环境保护]图17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7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2012·江苏卷)[环境保护]图21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1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2012·课标全国卷]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
图13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2012·山东卷)环境保护
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单位:km2)
 年 份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计 1 238 1 445 1 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2012·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9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
图9 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示意图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图10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置示意图
图11 新加坡位置图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10列举三项。
(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11说明原因。
【答案】 (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2011年高考真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26 图27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 ▲ 和 ▲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 和 ▲ 。(4分)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 ▲ 。(2分)
① ② ③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 ▲ ;其主要来源是
▲ 。(2分)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2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44)环境保护(10分)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40)【选修6——环境保护】
图21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9分)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6分)【2014考纲解读】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专题在考试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格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题目一般难度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从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入手,从成因、危害、预防治理措施等方面去整体把握。
【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梳理】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综合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2.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增加 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 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剂;加强国际合作
酸雨 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二、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问题 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 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动排出的生产垃圾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等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保护
【特别提醒】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②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③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
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以南 大 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山地、丘陵地形,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增强酸雨的酸性
长江以北 小 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
(3)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不同,只有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具体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三、资源问题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
1.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
(1)降水稀少:①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②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
(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面积较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资源紧张。
2.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四、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7次缔约方大会(COP17)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各国就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议题展开讨论。以“共同努力:拯救明天”为主题的南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是关系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前景的最后一次机会。
(1)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利条件。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考点二、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
例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初,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中国近海最大油气作业项目蓬莱19 3油田发生了严重漏油事故。
材料二 据相关调查,目前渤海海水中Ⅰ类和Ⅱ类海水只占到55.1%,也就是说,渤海有将近一半的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
材料三 渤海示意图。
(1)简要分析渤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渤海污染的预防措施。
考点三、资源问题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
例3.2012年2月20日,央视《新闻1+1》播出《地面沉降,不能承受之重?!》,据悉,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最严重的是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结合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造成地面沉降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2)防治地面沉降可采取哪些措施?
考点四、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例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春季,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洪湖水面减少了1/4。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站在洪湖围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来的枯黄湖底。
(1)洪湖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011年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严重的打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考点五、考查植被的生态功能及环境问题
(2013·山东)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点六、考查读表分析能力、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例6、(2013·福建)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平均坡度(°) 平均海拔(m)
占用耕地 0.94 674.46
增补耕地 8.40 1 830.19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考点七、考查了沙尘天气的成因、影响、应对措施
例7、(2013·江苏)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地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
【经典考题精析】
(2013·山东卷)34.(10分 )【地理—环境保护】
图11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6分)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2013·新课标Ⅱ卷)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2013·新课标Ⅰ卷)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013 江苏卷)D.【环境保护】
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图24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24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 。(3分)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 。(4分)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 、__________。(2分)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 。(1分)
(2012·福建卷)[选修6——环境保护]图17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7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2012·江苏卷)[环境保护]图21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2012·课标全国卷]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
图13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2012·山东卷)环境保护
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单位:km2)
 年 份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计 1 238 1 445 1 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2012·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9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
图9 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示意图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图10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置示意图
图11 新加坡位置图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10列举三项。
(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11说明原因。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26 图27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 ▲ 和 ▲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 和 ▲ 。(4分)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 ▲ 。(2分)
① ② ③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 ▲ ;其主要来源是
▲ 。(2分)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2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44)环境保护(10分)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40)【选修6——环境保护】
图21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9分)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