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蜀相》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3
蜀 相
第一单元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素养目标
1. 掌握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和律诗的相关知识。
2. 把握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学习借古抒怀的表现手法。
3. 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味诗歌的深层意蕴,感受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抱负。
4. 背诵并默写本诗。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经历坎坷,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开始后,便流亡颠沛,之后定居成都。晚年漂泊鄂、湘一带,最后因贫病而死。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被称为“诗史”。
写作背景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也就是杜甫初到成都访武侯祠时所作。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完全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持续了四年多还没有平定,叛军再次攻陷了洛阳,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昏庸无能,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是很苦闷的。想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他与刘备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杜甫心潮起伏、感叹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课文探究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
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翻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遮蔽。 空:徒然地。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赏析:“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然地。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 然而用这二字修饰,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
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空怀忧国忧民之情但知音者少,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啊!
此联以乐景衬哀情 。“自”“空”二字, 让人体会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表现出感伤叹婉的情调,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翻译: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徒然婉啭鸣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翻译: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翻译: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深入探究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
开头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之情。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森森”是树木茂盛繁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营造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颔联中的“自”“空”改为“尽”“皆”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尽”“皆”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繁盛热闹的景象,传达的是兴奋之情,而诗歌开篇就已经笼罩在“柏森森”的庄严、肃穆、寂静的氛围之下,使用“尽”“皆”使悲凉的感情荡然无存。
颔联描绘的是一幅带着浓浓寂寞和悲凉情感的春色图。正所谓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尽管眼前的武侯祠春色无限,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贤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再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心中涌起无限感伤与凄凉之情。“自” “空”二字寄寓深沉感慨。
3.结合诗句,分析借古抒怀这一艺术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孙、刘、曹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天下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辅佐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是为了鉴今。诗人写作此诗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4.诗中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
诗中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首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成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这里的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都无可奈何地落空了。杜甫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这痛苦是他心头永远的伤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寄托了诗人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诗人用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诗人借游览武侯祠,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和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抒发了自己虽以身许国但报国无门的感慨。
课堂练习
1.下列语句中加色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扶助
B. 映阶碧草自春色 映:映衬
C. 锦官城外柏森森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D. 隔叶黄鹂空好音 空:徒然
解析:B. 映:遮蔽。
答案:B
2.下列对《蜀相》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 颈联写诸葛亮一生的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 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解析:“奔放飘逸”不恰当,应为“沉郁顿挫”。
答案:D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杜甫《蜀相》中“         ? ”两句,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⑵杜甫《蜀相》中“         ,   ”两句,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对唐肃宗的失望。
⑶杜甫《蜀相》中“        ,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
⑷杜甫《蜀相》中“        ,        ”两句,在叙事中抒情,表达对诸葛亮因病逝五丈原而兴复大业未竟的痛惜之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