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学习目标
会认“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并称“济南二安”。
走进诗人
先借助注释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
初读古诗
茅檐 翁媪 锄豆
亡赖 剥莲蓬
máo yán
wēnɡ
chú
lài

生字学习
自由朗读古诗,结合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想一想:词跟诗有什么不一样?
初读古诗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有长有短
上下两段
换韵脚
题目与诗不同
初读古诗
这首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阕,后一部分,词中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同,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
初读古诗
上阙中“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试着想象词人描绘的画面吧!
互动课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诗句大意: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叠词,更有韵味
代指茅屋
诗意解读
景物清新体现喜爱
想象画面:这是怎样的小溪?小溪的两边又是什么样子的?
清澈的小溪映着两岸的青草,仿佛草长在“溪水”上。
诗意解读
读上阕的三四句,思考:“白发翁媪”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诗意解读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白发翁媪恩爱
相亲相爱
老翁和老妇
陶醉
老两口小酒微醉
诗句大意: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吴地方言
诗意解读
想象:恩爱的老两口,一边喝酒一边会聊些什么呢?
诗意解读
读一读词的下阙,说说下阙写了哪些人的活动。
诗意解读
在田里除草
你能夸一夸大儿子和二儿子吗?
勤劳能干
心灵手巧
小儿子在做什么呢?
诗意解读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夏季莲蓬成熟
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诗意解读
诗句大意: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人物各有活动,体现喜爱
诗意解读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调皮的孩子怎么“卧”剥莲蓬呢?想象“卧”的画面。
诗意解读
(   )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   );二儿子正在院子里用(   )的双手编织(   );(   )的小儿子,正(   )在溪边,(   )地哼着歌儿剥着(   )。
读完下阙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锄草
勤劳
鸡笼

可爱
灵巧
开心
莲蓬
诗意解读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展现了   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   和   之情。
悠闲
喜爱
赞美
主题概括
翁媪—相媚好
环境
茅檐 低小
无忧无虑
乡村之美
清平乐·村居
溪上 青青草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人情之美
生活之趣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