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课标要求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理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过程;理解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形成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的能力。理解认识从“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核心素养1.科学精神: 树立辩证否定观,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树立科学精神。 正确认识感性具体的含义和局限性,正确认识思维抽象的含义和环节,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关系。2.公共参与: 积极思维、科学思维,实现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升华。知识体系构建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一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1.肯定方面与否定的含义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2.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1)对立:①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②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2)统一: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③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肯定否定统一辩证否定的丰富内容在“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我们要把否定的环节、否定的过程既看成是消灭旧事物的环节,又看成是产生新事物的环节;既看成是先进事物与后续事物中断的环节,又看成是后续事物与先前事物连续的环节。3.掌握辩证否定的意义: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比较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的动力 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发展的中断比较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否定的双重特性(1)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2)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2.如何掌握辩证否定观(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2)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3)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旧事物中没有但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新事物—— 旧事物辩证的否定弃扬取代克服保留增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处理好“立”和“破”的关系。一方面,新规矩没有出台前,老规矩要继续用,确保改革期间政府各项职能的履行连续稳定,“不立不破”;另一方面,原有的政府机构设置与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不完全适应,只有在法治轨道上,破解原有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造成职责缺位、权责脱节、效能不高等问题,才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不破不立”。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国家机构改革中的“立”和“破”的关系。【学以致用】如何处理好国家机构改革中的“立”和“破”的关系?【参考答案】(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辩证否定双重性之间的关系。没有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即“不破不立”;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经过改造,把它们容纳到新事物之中,即“不立不破”。(2)要保留原有国家机构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成分,为国家机构改革“立”的基础。要撤销与新时代、新要求不适应的国家机构及其职能配置,为国家机构改革开拓道路。设置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新机构,配置新职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知识小结考点二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1.感性具体(1)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局限: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2.思维抽象(1)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2)内容: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如:初见小红,了解到的外表、性格等,这属于感性具体小红是中学生这句话已经舍弃了这个人在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属性,剩下的知识她作为中学生这种属性,这就属于思维抽象(3)思维抽象的环节①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例:小明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得分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小明重抓审题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明的成绩有了起色。小明重抓审题关,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分离。②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例: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提纯。③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对事物的情况作单一状态的考察本身就是一种简略化。表述认识的结果,也要简略化.例:恩格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认为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但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消费,而是为他人消费,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它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的消费。所以,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简略化。④理想化——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理想化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1.思维具体的含义: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人们早已知道雷电,知道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还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屑等现象。人们还发现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在实验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以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电机、电动机等。电磁波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被制造出来,产生了现代遥控、导航等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结合材料,说说人类对电磁认识的发展历程。探究与分享感性具体雷电,知道漆棒、玻璃棒与毛皮、丝绸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还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屑等现象,还发现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电磁感应定律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电机、电动机等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被制造出来,产生了现代遥控、导航等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2.认识如何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2)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3)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和规律的认识。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理解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小结典型题目演练【例题1】“常反思”“常超越”“常突破”是我们主动跳出舒适区、实现自我迭代升级的三把金钥匙。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辩证否定观,用一事物否认另一事物实现发展B.坚持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进行肯定与保留C.认识到相对于否定阶段来说,肯定阶段是较高环节D.在肯定性的因素与否定性的因素的斗争中自我更新【解析】D:“常反思”“常超越”“常突破”是我们主动跳出舒适区、实现自我迭代升级的三把金钥匙。这启示我们要树立问题导向,敢于自我否定,在肯定性的因素与否定性的因素的斗争中自我更新,D符合题意。A:辩证否定观是事物在自身否定中实现发展,而不是用一事物否认另一事物实现发展,A错误。 B:辩证的否定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而不是坚持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进行肯定与保留,B错误。 C:肯定与否定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阶段,不存在较低环节和较高环节,C错误。【答案】D命题点1 辩证否定【例题2】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炮火硝烟的洗礼、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改革开放的考验、脱贫攻坚的挑战等重大历史进程,依然朝气蓬勃、生机活力,靠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善于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之所以成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风华正茂的关键密码,是因为“自我革命”(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自我否定②在肯定旧事物基础上开拓创新③在肯定与否定的的循环往复中永续发展④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①④: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这是在辩证的否定中不断的破旧立新,敢于自我否定,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④入选。②: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要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前的辩证关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的否定一切,②不选。③:事物在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中实现发展,而不是循环往复,③不选。【答案】B【例题3】东城是北京历史文脉丰厚的核心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发展迅猛,东城加快了老城保护和住房改善的进程。菊儿小区在菊儿胡同北侧,这里有明弘德禅林寺庙、清末大臣荣禄的宅邸……改造前,人口拥挤、住房困难、生活设施落后。菊儿小区的改造是当时北京旧城改造的试点之一。菊儿小区改造采用新四合院模式,既有徽派青瓦白墙建筑之风,又与原有的胡同院落融为一体;一进套一进的小院,不仅给人以传统四合院的层层进深之感,也提供邻里交往的公共空间;进入院中,二至三层的小楼,既实现了较高的容积率,又合理安排了每一户的室内空间,保障了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要。菊儿小区改造坚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了传统文化、地方特色和社会价值观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菊儿小区改造是如何坚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参考答案】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并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菊儿小区改造参照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借鉴徽派建筑风格,吸收了现代公寓楼的优点,保持了原有的街区风貌,继承了家庭和美、邻里相亲的传统文化内涵,满足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使传统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命题点2 认识发展的历程【例题1】(2022.山东卷)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故①错误。②④:习近平通过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对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说明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故②④符合题意。③:选项本身的表述有误,不能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只能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排除③。【答案】C【例题2】2022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文博、舞蹈、音乐、文学和非遗传承中探寻和提炼出了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精髓。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中国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者将画作中的青绿设色“抽离”为一群女性人物形象,通过舞蹈形式表达了层峦叠嶂的概念,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从思维的角度看,该创作( )①正确把握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②把思维具体作为整个思维过程的起点③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并进行了迁移和想象④注意力集中在“点”上是其成功的关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③:创作者将画作中的青绿设色“抽离”为一群女性人物形象,通过舞蹈形式表达了层峦叠嶂的概念,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从思维的角度看,该创作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并进行了迁移和想象,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正确把握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①③正确。②:思维具体作为整个思维过程的终点,感性具体是起点,②排除。④:分析方法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通过舞蹈形式表达了层峦叠嶂的概念,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并不是分析方法,因此不是注意力集中在“点”上,④排除。【答案】B【例题3】◆执着追求不止步。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月有阴晴圆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人们遥望月亮,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大约在周朝初期,中国古人就已经把月亮的圆缺运行规律划分为四个阶段,此后,人们还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编制历法。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其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从2007年10月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如期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深化了对月球的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2021年10月8日,“嫦娥五号”返回样品首篇研究成果发表,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使目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十四五”时期,中国计划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实施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等任务。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阐述。【参考答案】①中国古人对月球的有感而发中蕴含着人们对月球的感性具体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只停留在月球的外部形象,没有揭示月球的内部联系与本质,对月球的认识还不完全。②中国古人将月亮的圆缺运行规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且以此编制历法,形成对月球的思维抽象认识。③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认识还不能把握月球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中国通过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任务,深化了对月球的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逐步形成对月球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④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我们还要继续深化对月球的认识,获得更加全面而具体的认识。易错易混提醒1、辩证否定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2、肯定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提示:在事物内部,肯定方面处于优势,事物保持原有性质和自身存在。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事物改变自己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3、辩证否定中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 )提示:辩证否定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的否定;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且不是照搬,而是改造、包含。4、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本质、现象的认识。( )提示: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5、感性具体是错误的,思维具体是正确的。( )提示: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的反映,因此,二者可能都正确,也可能都错误。6、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示: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