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的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的内容,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包括了三个目的知识。第一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主要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二目“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主要阐述为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第三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学情分析】学生对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知识兴趣浓厚,有利于提升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以便于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政治实践能力。【课标要求】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提示: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可开展红色旅游,如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革命历史展览馆等相关教育实践基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访谈,请老党员宣讲党的使命,请老战士、老模范口述历史,从中汲取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力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2)了解各种政治力量为了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所提出的三种方案。(3)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历史阐述中国各阶层在解决中国问题方面所做的各种探索,对比各种方案,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才能救中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题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科学精神:结合当时的国情,科学的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梳理辩证思维。3.法治意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框知识学习,明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4.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党的知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②两个中国之命运。2.教学难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相关视频和图文资料,收集整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相关资料。2.学生准备: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备用,拓展知识储备。【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合作研学、探究式学习法、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宪法序言: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深刻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建立新中国。(2)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建设和发展新中国。(二)新课讲授本框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讲述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人民反对压迫、抵御侵略的斗争中,为了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出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在比较与鉴别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和主张,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探究与分享: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五四运动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的革命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议题:(1)如果请你参与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你会重点描述哪几个历史瞬间,为什么?(2)引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实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小结:(1)对于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中重点描述的历史瞬间,可以有多种选择,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能反映1919-1949年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合作与较量,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即达到目的。(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创造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成就了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遑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取得今天的成就、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探究与分享: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议题:结合上述论断,谈谈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小结: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究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准确地判断并把握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教师讲解: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日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先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帝国主义的人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教师讲解:①半殖民地,即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②半封建,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战争 不平等条约 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贯穿始终,如: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教师讲解: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师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在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以及当时中国的历史任务后,为了解决当时中国的所有问题,近代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又做了哪些努力呢?下面,我们共同进入第二目的学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前者是民族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引自:高中——《知识清》单】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的内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帝国主义同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极其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采用国内战争的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2.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1)区别比较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主题 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 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内容 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 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问题指向 生产关系的问题 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2)联系: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没有共产党就有新中的原因角度 内容 阐述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一个先进的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并使其成为领导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是当时新的社会生产恽搓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具有先进性、革命性等特征。工农联盟 中国共产党联合中国农民阶级,并始终代表其根本利益。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战无不胜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精神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在实践中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探索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探究与分享: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会现出不同的漩涡与浪花,形成所处时代的特殊问题。这些问题既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也牵动千家万户普通百姓的冷暖人生。如何面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如何回应时代的声音 面对上述问题,各种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议题: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们对时代的声音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回应。(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小结: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一个饱经磨难的时期,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推翻清王朝,建立“地上天国”,继而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这些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成变法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随着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能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问题,近代中国社会陷人新的混乱之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1)各种政治力量的具体方案和结果教师讲解:在近代中国,先后登上过历史舞台的政治力量有:农民阶级(发动了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动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史诗。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2)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师讲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②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③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3)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教师讲解: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4)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教师讲解: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5)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优缺点教师讲解:①农民阶级(主力军):Ⅰ优点:人数多、革命性;Ⅱ局限性:狭隘性、缺乏理论指导。②资产阶级(同盟军):Ⅰ优点:革命性、进步性;Ⅱ局限性;两面性、不彻底性。③无产阶级(领导核心):优点:先进性、革命性、团结性。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探究与分享:从北京城区往西一百多千米,顺着一条奔流的小溪,可以到达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堂上村。1943年,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这里,并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如今,在这首歌曲的诞生地,人们建起了纪念馆。许多学校在这里为学生举办18岁成人礼。议题:(1)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说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2)在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地举办18岁成人礼有何特殊意义 (3)了解你所在地区有哪些革命纪念地可以作为教育实践基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一次教育实践活动。(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小结:(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了新中国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新面貌。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中国有五下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个说法不太妥当。1950年,毛泽东在“中国”前面加上“新”字从此,这首歌就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在我国,很多学校会为学生举办18岁成人礼。在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地举办18岁成人礼,使学生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联系在起。(3)本问题具有开放性,略。(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教师讲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教师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3)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教师讲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探究与分享: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奠基仅式上宣读碑文。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始动工兴建,1958年4月22日建成,5月1日正式揭幕。从此以后,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中国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最神圣的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仅式,缅怀英雄烈士。”议题:(1)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内容吗 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哪几个历史时期 (2)查找资料,分别列举这三个时间段的典型事件,并加以说明。(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小结:(1)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有毛泽东所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金箔制成的小楷字体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乖不朽!”上述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1919-1949年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史。这三个时间段中,无数中国爱国志士不屈抗争,其中还有很多人献出了生命。(2)本问题具有开放性,略。(4)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教师讲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所以不能成功。(5)历史结论教师讲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三)新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中国人民一直走在寻路的征途上。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既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四)课堂小结通过本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革命的历程深刻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板书设计】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师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各种政治力量的具体方案和结果(2)中国共产党诞生(3)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4)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5)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优缺点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3)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4)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5)历史结论【高考链接】1.(引自:2021 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开学考)10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 2300 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②西方列强的人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③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答案A。题中的信息该展厅展出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列强人侵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历史,①②正确。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等运动,推翻了封建王朝,对国家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③错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④错误。2.(引自:2021 天津耀华中学第二次月考)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解析:答案A。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最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①→④→②符合题意,故A正确。3.(引自:2022 山东济南二模)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 周年。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找到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某班学生以“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启示”为议题展开了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②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答案B。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找到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领导力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③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错误。4.(引自:2021山东青岛期中质量检测)南湖上的一艘普通的画舫船,因其承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光荣使命,成为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嘉兴市某高中在此处为学生举办“18 岁成人礼”暨红色研学活动,旨在让学生 ( )①接受中国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其爱党爱国情感②感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学习传承红船精神③回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做到以史为鉴④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答案B。南湖上的画舫船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此处为学生举办“18 岁成人礼”暨红色研学活动,旨在让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接受中国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①②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党的成立、党的历史,而不是回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也不涉及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③④排除。【课后作业】5.(引自:2021 山东潍坊10月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节选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材料,概述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8分)答案: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2分)回顾近代以来的艰辛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正是由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4分)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解析:第一自然段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二自然段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成就,第三自然段讲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此可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知识,说明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