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3课 我能行 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3课 我能行 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第13课 我能行 (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学会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欣赏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保持和发扬。能发现欣赏和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赞美同学,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2.道德修养: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认识其中的原因,并寻找获得自信的方法和途径。懂得坚定的信心和持久的努力是扬长避短、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送大拇哥”活动,学会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欣赏自己,善于发现自己和同学的优点、长处。(重点)
2通过反思交流活动正视自己的不足,探索“不行”背后的原因,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增强自信心。(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教师夸赞学生的图片、父母夸奖孩子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大拇哥”送给你和我
1.“大拇哥”送自己
(1)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大拇哥”,我们一起去见见它吧!
(2)播放:播放“大拇哥”的音频。
音频内容:“嗨,大家好!我是‘大拇哥’。我们先来玩一个“你说我猜的游戏吧。”
(3)玩游戏:玩‘我说你猜’的游戏。
①读一读: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看着“照片”,说出“照片”中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不要说出他/她的名字。
②请一名学生上台,教师给这名学生一张“照片”(其实是一面镜子),请学生看着“照片”(镜子)中的人,不报名字,只说他/她的优点和长处。
③请其他学生猜一猜,这名学生说的是哪个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并说出理由。
④亮出镜子,揭晓答案,其实台上的学生说的是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4)活动:学着刚才玩游戏同学的样子,说说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给自己送上“大拇哥”,你还可以给自己的“大拇哥”取个名字哦。
(5)提问:你送给自己的“大拇哥”叫什么名字?你认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哪些?
预设1:我的力气大,搬课间餐的时候我一个人就可以了。我送给自己的“大拇哥”叫“大力士”。
预设2:我在运动会上跑步得了第一名,我送给自己的“大拇哥”叫“跑步小健将”。
预设3:我的朗读很好,每次语文课上读课文,老师总是请我读给大家听。我的“大拇哥”叫“小小朗读者”。
预设4:我的抽屉整理得很整齐,我送给自己的“大拇哥”叫“整理小能手”。
(6)小结:真好!同学们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和“大拇哥”交上朋友,经常把它竖起来,告诉自己“我能行”。(板书:我能行)
2.“大拇哥”送同伴
(1)引入:如果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同学各个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接下来,请同学们给同伴的“大拇哥”也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如“跳绳小王子”“阅读小达人”等),并把它送给同伴,在送之前先填写一张任务单。
(2)填写任务单。
我的“大拇哥”叫___________________,我把它送给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送“大拇哥”活动。(配乐)
(4)提问:你送给同伴的“大拇哥”叫什么名字?你送给了谁?为什么送给他呢?
预设1:我的“大拇哥”叫“魔方小达人”,我送给了琦琦,他是我们班玩魔方最厉害的,每次都得第一名。
预设2:我的“大拇哥”叫“小歌唱家”,我送给了玲玲,她唱的歌非常好听。
预设3:我的“大拇哥”叫“绿化小卫士”,送给了乐乐和青青,她们每天都照顾我们班里的小植物。
(5)采访:收到同学送你的“大拇哥”,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预设1:很开心,我很喜欢他送我的“大拇哥”。
预设2:我希望下次能够收到更多的“大拇哥”。
预设3:我收到了好几个“大拇哥”,有一个“大拇哥”上的优点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呢。
(6)小结:看来,在同学的眼里,我们大家都有“行”的地方。让我们带着这种开心对自己再说一次“我能行”!
3.老师送“大拇哥”
(1)引入:老师们也要参与到我们的“送大拇哥”活动中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把“大拇哥”送给了哪些同学。
(2)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并呈现照片中学生的名字,解说完后照片上出现一个“大拇哥”。 (照片内容:学生正在分课间餐、打上五角星的优秀作业、漂亮的绘画作品等)
(3)采访:收到"大拇哥”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谢谢老师送我“大拇哥”,我会继续努力的。
预设2:收到老师的“大拇哥”我好开心呀!
预设3:我希望收到所有老师的大拇哥"呢!
(4)小结:在老师的眼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很棒的地方。作业本上一个红红的五角星, 一个赞赏的眼神,贴在班级展示栏里的一张绘画 作品等,其实都是老师送你的“大拇哥”呢!
4.爸爸妈妈送“大拇哥”
(1)引入:你瞧!爸爸妈妈也加入“送大拇哥”的活动中来啦!
(2)播放爸爸妈妈夸孩子的视频(2~3个)。
(3)教师把爸爸妈妈事先写好的夸奖孩子的“大拇哥”转交给每个同学。
(4)采访:爸爸妈妈在“大拇哥”上写了你的什么优点和长处?你看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预设1:爸爸夸我这段时间学习很认真,回家作业及时完成,还能自己检查。很开心,谢谢爸爸!
预设2:妈妈说我很贴心,她下班后会给她倒水,一起帮忙做家务。
预设3:妈妈说我会自己整理房间,房间很整洁。我感到很开心。
(5)小结:爸爸妈妈将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和成长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们送你的“大拇哥”里饱含着对你的赞赏。
5.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送大拇哥”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每个人都有自己“行”的地方。(板书: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二、找找哪里还不行
1.他们哪里不行
(1)引入: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勇敢面对的事情。以下这些同学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教材第51页主版绘本图。
①提问:选择一幅图,请你想 一想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不行。
预设1:图一中的同学不敢在联欢会上表演,可能是太紧张了,其实多上台表演几次,就不会紧张了。
预设2:图二中的同学,他可能是害怕自己说错,担心别人嘲笑他,所以声音很轻。
预设3:踢毽子的同学,觉得自己学不会,可能是没有掌握方法,可以先去学学别人是怎么踢的。
②小结:看来很多“不行”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是担心别人的负面评价,有的是不愿主动尝试,也有的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2.我哪里还不行呢
(1)引入: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了别人“不行”背后的原因,我们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2)想一想:我哪里还不行呢?
(3)画一画:请选择一个现在最想改变的“不行”的方面,并把它画下来。
(4)提问:同学们,你们画了自己哪些方面的“不行”呢?找到“不行”的原因了吗?
预设1:我画的是一个三角形。我数学中“角”的知识还不太懂,上课有点没听懂,下课后又没有去问老师。现在我决心争取把它学会。
预设2:我画了一个扎辫子的小姑娘。我还不会自己扎头发,每天都是妈妈给我梳头,我想学会自己梳头。
预设3:我画的是一根跳绳。我跳绳还不行,一分钟只能跳90多个,我想跳得更快一些。
(5)小结:同学们能看到自己的“不行”,老师要把“大拇哥”送给你们。今天还不行,明天可能行。只要付出努力,每个人的“不行”都能得到改变,我们要相信自己! (板书:今天还不行,明天可能行)
三、总结升华,增强信心
1.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开展了“送大拇哥”活动,“大拇哥”一直陪着我们讨论、交流,我们已经和“大拇哥”交上了朋友。
2.提问
经过活动和交流,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1: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行”和“不行”的地方。
预设2:收到同学、老师和爸爸妈妈送我的“大拇哥”,我感到很开心。
预设3:如果有“不行”的地方,要努力去改变。
3.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发现了自己和他人的优点、长处,还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又找到了原因。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找找好方法,努力把自己的“不行”变成“行”。
板书设计
我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还不行,明天可能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