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1.1 悄悄变化的我 》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本框所属单元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本框所属课程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课程标准依据 “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 和心理特征 道德修养:能从容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健全人格:正确认识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摆脱不必要的烦恼和忧虑 责任意识: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教学重难点 重点 悦纳生理变化难点 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矛盾心理学情依据 进人初中以来,学生的身体外形、心理和精神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源于身体的发育。在人一生的发育过程中,青春期是第二个发育高峰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会面临很多新问题。例如,为什么我发育太快或太慢 我怎么会长成这样 我心里莫名地烦,自己都搞不清楚。我的想法很多,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我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却不知道从何做起…… 青春期的学生在生理、情感、思维、人际关系、社会化等特征方面不断向成人靠近。生理上逐渐成熟并开始具备生育能力,性意识发展带来的青春困扰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重要课题;情感上从依赖父母到疏远父母,获得独立的自我感受,逐渐开启独立自主的人生,但是也会引发代际冲突;思维上,高级推理能力逐渐得到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运用更高级思维解决困难的能力有所增强;在人际关系上,与同龄人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能够收获新的友谊,但也面临,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伴随着自主自立意识的发展,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有心理学家说,青春期是一个压力巨大的时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给青春期的学生带来更大的挑战。例如,几千万留守儿童在家庭关爱缺失的情况下,其青春期往往面临更大的压力。网络的普及使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信息内容良莠不齐,青春期的各种越轨行为更加难以控制。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各种媒体中出现的价值导向偏差,引发学生更多的心理冲突,更严重的是价值虚无主义的流行,让青春期学生的价值选择更加迷惘。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第一,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在上一学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后,对课程有了初步的认知和评价,教师应根据第一学期的教学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本学期教学内容,对教育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认真研究,更好地把握这门课程的实质,在第一课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科精神和学科特色,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第二,教师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首先,本课从价值取向上看,体现了课程的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教师需要从不同学科视角储备相关知识,从生命的成长角度考虑,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关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并最终回归到学生生活,指导生活实践。其次,从基本内容上看,本课结合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不同学科内容。教师在准备新课时,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对青春期基本内容深人研究,对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情况、青春期心理特点加以分析,把交往道德、关怀伦理和公民意识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用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思想提升学科高度。例如,第一框中的两个“相关链接”栏目,分别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解读青春期,教师需要综合不同学科知识为本课教学服务。 第三,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对知识概念的解读和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与自身经验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和问题探讨生成主要观点,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青春期矛盾心理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以问题解决为线索,探讨矛盾心理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以及正确处理矛盾心理的方法。通过案例讨论与分析,教师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学生准备 第一,学生要有直面自己的心理准备。本课指向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方面的变化,这些内容都与学生个体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结合自己的价值判断,对青春期的成长有更为充分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目·悦纳生理变化 展示第一目的标题:悦纳生理变化 过渡语:青春,是成长的机遇。在青春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烦恼什么是青春期? 展示图片:男性和女性在人生不同成长阶段的插图 询问学生:猜猜看,哪些阶段是青春期? 动画展示青春发育期、青春晚期 解释什么是青春期:是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期 发起问题:你与一两年前的自己相比,身体有什么样的变化?在问答环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自我的成长。 可以使用一连串带有梯度的问题:“你对自己的身体外形满意吗?如果满意,你用什么方法保持身体外形的满意度?如果不满意,你希望自己发生哪些变化?用什么方法能让自己达到这个目的?你认为哪些方法对自己有益?如果生活中有同学对自己的外形不满意,你能帮帮他,给他出主意吗?” 让学生对一年中自己身体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看到自身的成长。 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长,用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身体发育,用关怀的视角帮助他人正确认识自己,涵养品德,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简单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变化表现。 注意事项. 一是教师在讲解时,要与生理卫生课进行区分,凸显生命教育的本质,而不是生理知识的传授。 二是学生在面对性机能成熟的话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如害羞、兴奋、窃窃私语等,这些反应表明学生对“性”的问题存在疑惑。教师要敢于直面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科特点解决学生的疑惑。 在介绍性机能的成熟时,需特别强调性的发育表明身体在初步具备孕育生命的能力,但并不代表自己能够承担孕育生命所带来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师点拨:青春期的性激素分泌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变化是人们从儿童期走向成年期的正常过程,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我们要坦然面对自己的成长。 教师在表达中应多次强调,这些生理变化是正常现象,有的同学早出现,有的同学晚出现,也是正常现象,早或者晚都不意味着“你有问题”。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给我们的积极影响: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充沛的精力:展示图片 敏捷的思维:展示图片 展示图片:青春期的我们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这个知识点很容易理解,可简单带过 特地选用了搞笑图片,活跃课堂氛围。P5 探究与分享 展示图片和问题:请分别从运动、娱乐、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说说你所体验到的青春活力,与同学分享 课本提供了学生日常生活的四个场景:运动、娱乐、学习和社会实践。这四个场景有动有静,有对兴趣和梦想的追求,也有公民责任的体现。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先组内分享,然后全班交流。 注意事项 一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分享时,要对分享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引导,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教师要关注课堂上不太活跃的学生,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自己的青春活力。 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发现青春能量、感悟青春活力,体会青春活力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展示海绵宝宝的图片:天啊,我长得比以前奇怪多了,连声音都变了,会不会被同学们笑话啊……社死啦°.°·(((p(≧□≦)q)))·°.° 作为过渡,引导学生思考:生理变化会给我们带来烦恼教师提问:发育速度和别人不一样怎么办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这是正常的。每个人的身体发育都会和别人有差异。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膳食均衡、作息规律,健康发育小组讨论:应对身体变化带来的烦恼 青春发育期的种种变化,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惑和烦恼?你会怎样应对? 请把自己的应对方法写在老师下发的匿名纸条上 把纸条交给小组长,由组长随机抽取两张 在小组内讨论它们的可行性或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完善这些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此坦然接受,以恰当的方法和积极地心态接纳这些变化【重点知识】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 尊重自己 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 尊重同伴 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教师点拨:在成长中,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我们要接纳差异,尊重差异,克服自卑,尊重他人,欣赏每个人独特的美。 学生做好笔记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这是正常的 但是,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 我们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展示好莱坞的传奇女星奥黛丽·赫本的名言: 要有吸引人的双唇,请说善意的话语 要有美丽的双眼,请寻找他人的优点 要有美妙的身材,请与他人分享食物 教师也可以引用《论语》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古人修身,讲究内外兼修,现代公民既要讲究外在的容貌举止,更要注重内在的道德修为。 引导学生做有气质、有格调、有情怀的人,以修炼自己的内在品质为主要方向。青春的魅力不仅在于追求靓丽的外表,而且在于追求内心的美好。第二目·直面矛盾心理 展示第二目的标题:直面矛盾心理 过渡语: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教师提问:青春期的你,遇到过哪些矛盾和困惑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青春期的我们,常常会遇到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等心理矛盾。 P5 探究与分享 分别指出每一段材料对应的是哪一种矛盾。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在青春期出现这些矛盾心理?内心充满矛盾是否说明自己“很怪异”?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 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产生原因: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而心理发展速度相对滞后,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除了这些矛盾,在青春期,学生还会出现人际关系上孤独与合群、高傲与自卑的矛盾,在情绪上会出现多变与固执等矛盾。这是学生在自我认知上的调整,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中的自我解放。因此,有心理学家将青春期称为“心理断乳期”。 教师可以结合辩证法,简单讲解“矛盾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小组讨论:请你支支招 请谈谈自己在应对“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等心理矛盾时,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 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讨论:“也许你一次小小的分享,能帮助某些同学走出困境”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使用自我调节方法解决心理矛盾的案例,并进行归纳。展示图片:正确应对青春期的矛盾心理的方法 方法一,参加集体活动; 方法二:求助他人; 方法三: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 方法四:自我调节 使用搞笑的图片活跃课堂氛围自我调节的方法与技能: (1)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先做几个深呼吸。调整呼吸和情绪,然后写下自己正在面对的问题。用笔来宣泄自己的心情后自然会慢慢平静下来。过一两天就用平静的心态看看当时的所思所想,进行反思,很快就能调节情绪。 在写的同时可以听一些舒缓的纯音乐,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能够很快的让自己随着轻柔的音乐冷静下来。 (2)参加体育活动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体育锻炼能够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青少年的生活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 相关脑科学研究也发现,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了大脑的执行功能,促进大脑的活动,能够有效减小不良情绪,使人更开朗。 (3)学习自我暗示 成功心理、积极心态的核心是自信,其来源就是自我暗示。擅长此法的人就是自信的人。 自我暗示可以默不做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更可以歌唱或吟诵,每天只要十分钟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抵消长期的自卑情结,激发自己强大的潜能。 自信心不是别人施舍的,要自己为自己创造出来! (4)试试自我解嘲 自嘲,不是自轻自贱,而是一种豁达开朗和返朴归真的人性美的体现。“趣说自己”是一种巧妙的应变技巧。没有足够自信心的人是无法做到自嘲的,因为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只想遮掩躲避,哪里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缺点? 凡是能够做到自嘲、轻松调侃自己缺点的人,都是不自卑的人。他们懂得欣赏自己的长处,表面挖苦了自己,实际却非常有自信。 教师口述这些拓展知识即可,无需让学生记笔记,更不需要在黑板上展示这么多文字知识总结随堂 练习 完成练习册的选择题练习,提示学生可以边做题边翻阅课本,要在题目上圈点勾画,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