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
《 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本框所属单元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本框所属课程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建议课时安排 2课时(若压缩时长请自行删减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二框题内容即《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本节课主要包括“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两目内容。第一目“设置国家机构”。本目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贯彻的原则,从三个方面来阐明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职权。其一,国家机构组织办法,依据宪法第三条的规定展开探讨,这部分教材给出了结构图,能够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记忆;其二,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及其意义;其三,我国国家机构贯彻的原则。第二目“规范权力运行”。本框的意义在于阐明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主要从“权力”概念的探讨以及“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如何正确行使职权”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其一,通过对权力概念的解释,明确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的必要性;其二,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按程序行使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认识国家机构,初步了解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治原则;知道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认同我国宪法的价值追求。
道德修养 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
法治观念 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怎样规范权力行使
难点 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学情依据 小学阶段的相关课程通过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使学生初步养成守法的意识和习惯;通过普及宪法常识教育,认知国家标志,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以及司法制度等内容,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公民、国籍、国家的概念,形成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功能的初步认知。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对个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的初步法律认识,为初中阶段法治专册教材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进入初中后,伴随着学生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变化,以及生活领域的扩大,他们需要面对和处理日益复杂的个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从认知特点来看,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好奇心强,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十分旺盛,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在小学阶段初步培养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基础上,学生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思考。例如,宪法为什么要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障公民权利?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因此,在这一时期,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使之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公民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是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定位。本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专册的第一课,需要教师在授课前了解本册教材的编写依据,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熟悉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把握好初中阶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建议教师事先通读全册教材,掌握贯穿于整册教材的主线、呈现形式、重点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本单元教学主旨和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二是教师需要一定的宪法知识储备。本册教材对学生进行的是宪法教育,第一单元涉及宪法学概论方面的内容。建议教师事先学习宪法学相关书籍,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和宪法精神;事先学习中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真研读我国现行宪法,掌握我国宪法的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三是教师要课前了解学情。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所涉及的宪法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生活中对宪法性事例的关注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实际来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准备 准备宪法文本,将本课所引用的宪法法条标记出来,并认真阅读。
↓ 教学过程 ↓
第一目·设置国家机构 展示第一目的标题:设置国家机构 解释什么是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全部国家机关的总和。国家的权力和义务是通过各级各类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来行使和履行的
【复习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那么,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呢?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展示结构图,讲解人民、人大、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总结:依据宪法,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通过图示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人大与人民以及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让我们以宪法设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例来看看宪法如何设置国家机构: 第六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八)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九)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十)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十一)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十五)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以上说明宪法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 第六十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以上说明宪法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 第六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如果遇到不能进行选举的非常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延长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在非常情况结束后一年内,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以上说明宪法明确国家机构的任期 第七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 第七十一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并且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 ……………… ——以上说明宪法明确国家机构的工作方式 可以只提到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快速过一遍
【重点知识】宪法如何设置国家机构 宪法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职权,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 国家机构的权力源自于宪法的授予,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学生齐声朗读知识点
展示结构图: 人民选举人大代表的过程,就是民主过程(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权力集中(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以上体现了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第一条: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播放视频《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
以上体现了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第二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新闻:部分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有关情况 一、《立法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情况: 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立法法修正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978条意见,另收到来信2封。社会公众就完善立法的指导思想,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体制机制,推进立法公开,完善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等提出了意见建议。相关意见建议在草案二次审议稿中作了体现。 二、《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情况: 2022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会后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3806位社会公众提出的12057条意见,另收到来信11封。社会公众主要就规范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展演、放生等提出了意见建议。相关意见建议在草案三次审议稿中作了体现。其中,吸收采纳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和社会公众提出的多条具体修改意见。 通过介绍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修正案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在充分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法律的决定,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民主集中制。
以上体现了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第三条: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听取群众意见 少数服从多数
【知识小结】 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 国家机关内部
【重点知识小结】宪法如何设置国家机构 依据宪法,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宪法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职权,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 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学生做笔记,齐声朗读知识点
第二目·规范权力运行 展示第二目的标题:规范权力运行 只有严格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才能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展示图片:宪法至上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根据刚才的视频内容,思考课本P15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 公章表示什么?——权力 笼子表示什么?——制度 阳光表示什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漫画的寓意: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因此,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阐释了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必要性
展示宪法条文: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总结: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重点知识小结】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学生做笔记,齐声朗读知识点
课本P16 探究与分享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国家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职权? 总结: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在材料中标识处关键词
概括刚才的视频:在2023年的春晚小品《坑》中,沈腾演绎了一位“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 展示图片 解说:现实中有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经常会犯这种“懒政怠政”的问题,如: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消极应付,挑三拣四、拈轻怕重,左躲右闪、上推下卸,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比资历不比贡献,玩心较重、贪图安逸,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 可以班干部的职责为例,举例说明
课本P17 探究与分享 请谈谈你对这一案例的看法。 解答: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如果像李某那样玩忽职守,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总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课本P17 探究与分享 划出关键句:“既然已经查明了违法事实,为什么还要听取张某的申辩呢?” 展示《行政处罚法》第32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结合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总结: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重点知识小结】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这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这就是:法定职责必须为 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学生做笔记,齐声朗读知识点
过渡: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
展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