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中考一轮复习--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化学中考一轮复习--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年化学中考一轮复习--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一、单选题
1.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向老师请教
2.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g固体
B.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大小相同的滤纸称氢氧化钠
C.用250mL烧杯量取100mL水
D.用10mL量筒量取9.6mL水
3.小宇用量筒量取液体,开始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6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mL,这位同学实际倒出液体体积为(  )
A.8 mL B.小于8 mL C.大于8 mL D.无法判断
4.在配制10%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会导致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10%的原因可能是 (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所用天平的砝码生锈了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中有少量10%的氯化钠溶液
D.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氯化钠固体散落在实验桌上
5.某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50mL量筒量取5.28mL的稀硫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6.7g氧化铜粉末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5
D.所配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
6.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H偏大
C.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结果偏小
D.配制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7.用托盘天平称取10.5克某固体药品,称取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则应该(  )
A.减少砝码 B.减少药品 C.增加药品 D.增加砝码
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仰视刻度,读数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10mL B.小于10mL C.大于10mL D.无法确定
9.下列数据记录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4g食盐
B.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4.8
C.用量筒量取45.5mL的水
D.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10.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取了7.4mL水
B.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
C.用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D.用pH试纸测得某次酸雨的pH约为6.5
二、填空题
1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的相关问题。
(1)过氧化氢溶液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取用11.0mL双氧水,应选用   (填“10mL”、“20mL”或“50mL”)量筒;若读数时俯视,则实际取用的双氧水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0 mL。
(3)取用2.5g二氧化锰,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左,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
A.增加砝码 B.减少砝码
C.增加药品 D.减少药品
12.小王同学欲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
(1)需要氯化钠   g。
(2)在配制过程中,若其他操作都符合题意,在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那么他配制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会   (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1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有计算、   、量取、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于6%,则可能是量取水时   (填“仰视”或“俯视”)读数导致。
14.实验室现有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用   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   ;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15mL(填“<”、“>”或“=”)。
15.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让我们化学兴趣小组一起探究:
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 Cu2(OH)2CO3.甲组同学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制取纯铜.如图是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分析评价】
(1)黑色固体C是   
(2)步骤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是   
(4)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   (填“>”或“=”或“<”)方案二。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   (答一点)
16.某学生用图示装置测定生铁中碳的含量(假定生铁中不含有其他杂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为了减少实验误差,A装置加入药品的方法是   
③若氢气密度为ρg/L,称取生铁a g.完全反应后量筒里的水为b L,则此生铁中碳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④如果此生铁中混有少量锌,则测得结果    (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三、综合题
17.废铁屑主要成分是铁,还有少量铁锈(Fe2O3),硫酸亚铁的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1)在反应器中除发生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SO4)3+Fe=3FeSO4这两个反应外,还会发生另外一个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器要加强通风,严禁烟火,其原因是:   。
(2)将成品在有氧条件下焙烧,可转化为Fe2O3、SO2和SO3。为了提高SO3的产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系列探究,实验数据如下:
编号 空气通入量/Ls-1 温度/℃ SO2产率% SO3产率/%
a 0.02 850 45.4 54.6
b 0.06 850 30.5 69.5
c 0.10 810 11.1 88.9
d 0.10 850 11.1 88.9
e 0.10 890 11.2 88.8
①本实验主要研究了哪些因素对SO3产率的影响   
②根据上表数据,生产过程中采用实验   (填编号)的提取条件最合理.
③分析上表数据,空气的通入量对SO3的产率的影响规律是   
18.
(1)Ⅰ:在农业上通常用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g,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认真观察②,其中的不正确操作是:   。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3)改正②不正确后,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4)Ⅱ: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80.8 87.6 94.9 103 113 124 136 149
20℃时,将90 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最简质量比为   。
(5)80℃时,将249 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
(6)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   g NaNO3固体。
19.抗击新冠肺炎做好消毒很关键,一些家庭常见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如下。
84消毒液 酒精消毒液 双氧水消毒液
次氯酸钠(NaClO) 酒精(C2H5OH) 过氧化氢(H2O2)
(1)下列NaClO各元素的化合价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Na ﹢1 B. Cl ﹣1 C. O ﹣2
(2)酒精溶液可消毒。如图为常温下,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   。
20.药品的保存与取用:
(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取一定量液体时,通常用量筒,实验室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   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2)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读出读数为15mL,则实际液体体积为   15mL(填“>”、“<”或“=”)。
21.为测定钢铁中的含碳量,设计如下装置,钢铁样品在装置A中煅烧时,气体产物只有CO2和SO2。
(1)钢样处理成粉末的主要目的是   。钢样中的Fe3C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Fe3C+3O2   +CO2
(2)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中Mn的化合价为   。
(3)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B中的现象是   。
(4)装置C的作用是   。若无装置C,则测定结果   (填“偏大”“无影响”或“偏小”)。
(5)装置D的作用为    ;装置E的作用为     .
(6)钢样中加入某物质可降低煅烧温度,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该物质在组成上需满足的条件是   。
四、实验探究题
22.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部分实验过程的装置图: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b   。
(2)A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   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游码显示仍为A图,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g。
(3)如图B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4)欲量取4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   ,某同学如C图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   4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   ;若实验时,未能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A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B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
C待铁丝前端的火柴快燃尽时将其伸入瓶内 D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2)B实验中的不正确是   ;检验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
(3)C实验中的不正确是   ,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g。
24.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中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3)文中填写操作③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填“是”或“否”),理由是   。
(5)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   。
25.同学们需要12g食盐和68mL水用于实验,如图为实验操作过程:
(1)称取12g食盐时,5g以下需要移动游码,若按如图操作,天平平衡时,实际称得的药品质量   (填“偏大”“偏小”“不变”)。
(2)按正确操作称取食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右测,应如何操作_____。
A.减少砝码
B.增加食盐
C.调节平衡螺母
(3)需要量取68mL水,量筒的规格应选择(50、100、200)   mL,写出量取68mL水的操作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在进行实验时若出现异常现象或实验与结果有偏差,要查明原因,不能忽略;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任何实验都可能有误差分析,但要反应确认,不能一有异常就认定是误差而放弃追究原因。
2.【答案】D
【解析】【解答】A.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故不符合题意;
C. 量取100mL一定量体积的水需要使用量筒,而不是烧杯,故不符合题意;
D. 量筒要选择大而接近的,用10mL量筒量取9.6mL水,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
B、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垫质量、大小相等的纸片,不能直接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C、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需要使用量筒。
D、量筒要选择大而接近的。
3.【答案】C
【解析】【解答】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6mL实际比16mL大;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8mL,实际小于8mL,所以倾出液体的体积是大于8mL。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量筒读数时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大,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水正好偏大,溶质不变,溶剂大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砝码生锈了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偏大,溶质偏大,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中有少量10%的氯化钠溶液,与配好了的10%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氯化钠固体散落在实验桌上,会导致溶质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也会变小.
故选: B
5.【答案】B
【解析】【解答】A. 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使用10mL的量筒;且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也不能用10mL量筒量取5.28mL的稀硫酸,实验数据不合理;
B. 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6.7g氧化铜粉末,实验数据合理;
C. 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不能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4.5,实验数据不合理;
D. 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为39%,实验数据不合理。
故答案为:B
【分析】A、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
B、托盘天平准确到0.1g。
C、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整数值。
D、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6.【答案】C
【解析】【解答】A、在使用量筒时,仰视读数读出的液体体积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所以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10mL,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用水湿润pH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变大;若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变小;若测定的是中性溶液,则测定结果不变。由于不知溶液的酸碱性,故无法确定测定结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就不能将氧气全部反应,因此红磷必须足量,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小,选项C符合题意;
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时,若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会使液体体积偏大;
B、先用水润湿pH试纸,会使酸性溶液的pH偏大,使碱性溶液的pH偏小;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不足会导致结果偏小;
D、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量10.5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10g砝码,再将游码移至0.5g刻度处,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说明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增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C.
【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此时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指针偏右,说明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质量,应增加药品.
8.【答案】B
【解析】【解答】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液体实际体积为20mL。后仰视刻度,读数10mL,读数偏小,液体实际体积大于10mL,所以,倒出液体实际体积小于10mL。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小,若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大。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数据记录错误即实验中不可能获得或明显违背实验常识或变化规律等的数据,根据对实验常用仪器、器材的认识,做出判断。
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一般为0.1g,可以称取5.4g食盐,故A正确;
B、广泛pH试纸只能进行粗略的酸碱度的测量,不能精确到0.1,故B不正确;
C、量筒能用于粗略地量取液体的体积,精确度能达到0.1mL,能使用量筒量取45.5mL的水,故C正确;
D、一氧化碳C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8,故D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解答】量筒和天平的精确度都为0.1,用pH试纸测出的数值为整数,故选D
【分析】要准确掌握各测量仪器的精确度
11.【答案】(1)混合物
(2)20mL;小于
(3)D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溶液中存在水和过氧化氢,属于混合物;(2)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取用11.0mL双氧水,应选用20mL量筒;若读数时俯视,则实际取用的双氧水的体积小于11.0mL;(3)称量2.5g药品时,砝码和游码都已放好,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药品质量偏多,需减少药品,直到天平平衡。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中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分析;
(2)根据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俯视时所得液体体积偏小分析;
(3)根据天平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要减少药品,偏右增加药品分析。
12.【答案】(1)4
(2)偏小
【解析】【解答】(1)需要氯化钠=50g 8%=4g。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应该平视,当仰视读数时,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水量多了从而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仰视读数得到水的体积大于读数分析
13.【答案】称取;胶头滴管;俯视
【解析】【解答】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有计算、 称取 、量取、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胶头滴管 ;
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于6%,则可能是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时,量取的体积会比需要的体积偏小,根据公式: 进行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分析】根据配制溶液按计算、 称取 、量取、溶解,配制溶液所城邑食品及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时,量取的体积会比需要的体积偏小分析。
14.【答案】20;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解析】【解答】选择量筒的量程时,要按照一次量取且量程稍大于所量体积的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则读数大,实际体积偏小。
故答案为:20;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分析】根据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小,若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大。
15.【答案】(1)CuO
(2)CO+CuO Cu+ CO2
(3)过滤;漏斗;引流
(4)Fe+H2SO4= Fe SO4+ H2↑
(5)=;操作简单(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铜加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3)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为过滤,过滤所需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其中铁架台为铁制仪器,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液体;(4)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5)两种方案中,方案二操作简单,不需要加热,所以比方案一更好些。
【分析】根据实验流程进行分析解答,评价方案时一般要从操作是否简单合理、是否节约能源、是否对空气有污染或成本方面评价;根据金属铜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设计其提纯方案。
16.【答案】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H2SO4═FeSO4+H2↑;先加入一定的生铁,加入稀硫酸后立即塞上塞子;;偏小
【解析】【解答】解:①由于铁是一种活泼金属,能跟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H2SO4═FeSO4+H2↑②由于该装置是简易装置,如果操作速度慢,就会导致生成的气体跑到空气中,因此操作必须要快,故答案为:先加入一定的生铁,加入稀硫酸后立即塞上塞子③由于生成的氢气难溶于水,完全反应后排到量筒里的水有多少,就说明生成了多少体积的氢气,
设ag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 H2↑
56 2
x pg/L×bL
= ,x= =28pb
故生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100%
故答案为: ×100%(4)由于锌也可以和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就会使生成的气体增多,则计算出的金属的质量偏多,则生铁中的碳的质量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分析】由于生铁中的铁是一活泼金属,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计算出生铁中铁的质量.
17.【答案】(1)Fe+H2SO4=FeSO4+H2↑;反应器中含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2)空气通入量和温度;c;空气通入量在0.02Ls-1到0.1Ls-1范围内,空气通入量越大,SO3的产率越高
【解析】【解答】(1)废铁屑中含有铁单质,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H2SO4=FeSO4+H2↑;反应器中含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遇明火或加热的情况下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所以反应器要加强通风,严禁烟火,故填反应器中含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2)①由图可知,实验中研究了空气通入量和温度对SO3产率的影响,故填空气通入量和温度。②由图可知,实验c和d中SO3产率均为88.9%,且氧气的通入量相同,为节约能源,采用实验c的提取条件最合理,故填c。③由图可知,空气通入量在0.02Ls-1到0.1Ls-1范围内,空气通入量越大,SO3的产率越高,故填空气通入量在0.02Ls-1到0.1Ls-1范围内,空气通入量越大,SO3的产率越高。
【分析】(1)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的原理及氢气的易燃易爆性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及题中所给数据分析。
18.【答案】(1)④②①⑤③
(2)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小于
(3)A
(4)187.6;9:10
(5)60
(6)13
【解析】【解答】(1)配制12%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60g,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⑤③;
(2)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A、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正确;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不正确;
C、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不正确;
(4)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6g,20℃时,将90g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最多能溶解87.6g,则得到溶液的质量为87.6g+100g=187.6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则加入的硝酸钠能全部溶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0g:100g=9:10;
(5)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49g,含义是8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钠149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249g;溶液质量变为224g,则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为224g-100g=124g;6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24g,则80℃时,将249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60℃,溶液质量变为224g;
(6)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中含有硝酸钠的质量为200g×50%=100g,5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13g,则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113g-100g=13g硝酸钠固体。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分析;
(2)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及溶质偏少质量分数偏小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分析;
(4)根据溶解度确定所给物质在定量水中溶解情况确定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分析;
(5)根据溶解度判断所给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质量分析;
(6)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分析。
19.【答案】(1)AC
(2)常温下,酒精浓度在40%-90%范围内, 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的时间先变小后变大,70%的酒精溶液杀灭葡萄球菌所需时间最短
【解析】【解答】(1)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故答案为:AC;(2)由常温下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图,可以得出常温下,酒精浓度在40%-90%范围内,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的时间先变小后变大,70%的酒精溶液杀灭葡萄球菌所需时间最短。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分析;
(2)根据图示中酒精浓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死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
20.【答案】(1)细口瓶;20;凹液面的最低处
(2)<
【解析】【解答】(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中;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是,量筒的量程应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保证误差最小;当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填:细口瓶 20 凹液面的最低处;(2)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读数,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故填:<。
【分析】(1)根据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及量筒读数的正确方法分析;
(2)根据量筒俯视读数实际体积会偏小分析。
21.【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Fe3O4
(2)2KClO3 2KCl+3O2↑;+4
(3)除去CO2中的SO2;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吸收CO2中的水蒸气;偏大
(5)吸收CO2,测定产生的CO2质量;防止空气的CO2和H2O进入D装置
(6)不能含有碳元素
【解析】【解答】(1)钢样处理成粉末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钢样中的Fe3C煅烧时生成的另一种物质为Fe3O4;
(2)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MnO2中Mn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为+4价;
(3)为准确测定钢铁中的含碳量,吸收二氧化碳以前,要处理二氧化硫和水蒸气;故装置 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SO2;现象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水蒸气,若无装置C,水蒸气同时被碱石灰吸收,则测定结果偏大;
(5)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CO2,测定产生的CO2质量,;装置E的作用为防止空气的CO2和H2O进入D装置;
(6)钢样中加入某物质可降低煅烧温度,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该物质在组成上需满足的条件是不能含有碳元素.
【分析】(1)根据反应速率与接触面积有关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氧气制取原理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根据空气中水与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分析;
(5)根据该实验原理及碱石灰的性质分析;
(6)根据碳元素对该实验的影响分析。
22.【答案】(1)漏斗
(2)12.4;7.6
(3)炸裂试管
(4)胶头滴管;小于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b为漏斗;
(2)A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10g+2.4g=12.4g;
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游码显示仍为A图,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食盐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0g-2.4g=7.6g;
(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冷凝水倒流,会炸裂试管;
(4)欲量取4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胶头滴管;
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故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小于40mL。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分析;
(3)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分析;
(4)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选择量筒和胶头滴管分析。
23.【答案】(1)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AD
(2)长颈漏斗下端伸在液面以上;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3)砝码和药品放反了;12
【解析】【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在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是为了吸收热量,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A、未打磨生锈的铁丝,铁丝表面有一层氧化物,导致不能燃烧,正确;
B、铁丝在集气瓶内自上而下缓慢伸入,可以使铁丝与氧气充分反应,现象明显,不正确;
C、待铁丝前端的火柴快燃尽时将其伸入瓶内,可以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影响实验,不正确;
D、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会导致氧气的浓度不够,导致铁丝不能燃烧,正确。
故答案为:AD;(2)B实验中的不正确是长颈漏斗下端伸在液面以上,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不然,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和药品放反了;
托盘天平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故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5g-3g=12g。
【分析】(1)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及氧气不纯或铁丝生锈都会影响实验现象分析;
(2)根据制取气体的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要浸没在液面以下及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3)根据天平的“左物右码”的原则及放颠倒时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分析。
24.【答案】(1)Mg+H2SO4=MgSO4+H2↑
(2)不能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否;因为残留的氢气体积等于从试管中排出的空气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5)未冷却至室温就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解析】【解答】(1)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
(2)因为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所以不能称量0.030g镁带样品;
(3)涉及气体的实验体系,在装药品进行实验之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在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所以反应前试管内是空气,反应后是氢气,体积是相等的,所以不影响实验结果;
(5)根据第⑦步中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如果不冷却到室温,就会产生误差,因为镁与硫酸反应时会放出热量。
【分析】(1)根据镁与硫酸反应的原理分析;
(2)根据托盘天平的精确度分析;
(3)根据该实验要求装置不漏气分析;
(4)根据生成气体不能全部排出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5)根据未冷却就记录结果时会使测得气体的体积偏大分析。
25.【答案】(1)偏小
(2)B
(3)100;先向量筒中倒取一部分的水,快到68mL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刻度处
【解析】【解答】(1)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故称取食盐的实际质量比要求的偏小;(2)在正确称量氯化钠的过程中,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说明药品的质量少,所以此时应该添加药品;
故答案为:B;(3)需要量取68mL水;配制时应选择100mL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用100mL量筒量取68mL的水,先向量筒中倒取一部分的水,随后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刻度处。
【分析】(1)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分析;
(2)根据在正确称量氯化钠的过程中,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说明药品的质量少进行;
(3)根据量筒的选用和读数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