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 六年级下册1.2.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 六年级下册1.2.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案

资源简介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神奇的能量
2.各种各样的能量
1.教学内容
本课在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能量形式的感知,使学生意识到如果没有能量,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认识最直观、最常见的热能。通过观察冰融化时的状态,体验双手握住冰块时手逐渐变冷的感觉,理解热能在其中起的作用;通过回顾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
活动二,以交流、分析的方式认识电能和化学能。电能的形式和作用学生比较熟悉,而化学能则是一种隐蔽的能量,需要通过大量事例引导学生理解。
活动三,通过实验体验光具有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进而了解电磁能。活动四,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核能及其应用。
2.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多种能量形式的作用。
能通过实验体验光具有能量。
懂得能量对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多种能量形式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体验光具有能量,知道光与微波、X光都是电磁波,具有电磁能。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冰块;辐射计、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1课《什么是能量》。下面请同学们回顾第1课学习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能量?
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流动的泥石流、运动的龙卷风、运动的保龄球、钱塘江大潮等等都具有动能。
什么叫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
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做势能。
拉长的橡皮筋、准备跳水的跳板运动员、拉开的弓、压缩的弹簧等等都具有势能。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板书课题:2.各种各样的能量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了解能量的形式
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机械能,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了解能量的形式,知道能量的形式包括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活动二:体验热能
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根据实际经验体会冰融化时的现象以及常识。
预设:
冰融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0℃时开始融化;冰水混合物的状态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直到冰完全融化,水温才会慢慢升高,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的吸收热量。
引导学生体验双手握住冰块时的感觉。
引导学生取一块冰放在手心,用双手握住,体验双手握住冰块时的感觉,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双手握住冰块时的感觉以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预设:
取一块冰放在手心,用双手握住,我们会明显感觉手心发凉,冰块表面会融化成水。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观察了冰块的融化过程,并且双手握住冰块体验冰块融化时的感觉,我们可以发现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回顾我们以前所学的科学知识,想一想热能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向周围传递?
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并回顾我们在五年级上册所学的有关热传递的知识。
预设:
热传递又称传热,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我们通常把它分成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重要方式,它是指在没有物质迁移的情况下,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物体由于具有温度变化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热对流是指流体中热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一般是指依靠液体或者气体本身的流动传热的过程。
出示课文第5页的下面一幅图片,提出要求:图中的热能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传递?请用红线标出来。
预设:
太阳光照射大地是热辐射。
空气在流动,有微微的风吹来,这是热对流。
女同学用手抓住单杠,单杠上的热传递到了女同学的手上,这是热传导。
活动2:认识电能
出示课本第6页的上面5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5幅图片,想一想这5幅图片中的电能体现在哪里。
预设:
图片1:台灯通电后发光。
图片2:小女孩正在使用耳机听音乐。
图片3:用电饭煲煮饭。
图片4:播放电视节目。
图片5:电风扇通电后会转动。
教师小结:电灯、耳机、电饭煲、电视机、电风扇都是使用电能才工作的。
除了这5种电器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电器也是使用电能才工作的?
预设:电脑、电冰箱、空调、手机、消毒柜等等。
出示有关电能的概念:
台灯、电风扇、电视机、电饭煲、录音机等电器有了电就可以进行各种工作,做各种运动或者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做电能。
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有关电能的概念。
活动3:认识化学能
教师引导:电能和热能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化学能又是什么呢?
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的4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4幅图片,想一想这4幅图片中哪里存在着化学能。
预设:
人体内的化学能。人体的能量来源于每天吃的食物,食物在体内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所以食物中储存着化学能。
燃料中的化学能。篝火燃烧是利用木材中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过程释放木材中的化学能发光发热。汽车开动时通过发动机燃烧汽油来提供能量。汽油来源于生石油,通过燃烧汽油释放化学能。
化学物质中的化学能。在电池中储存着一定的能量,因此可以带动玩具小汽车进行运动。
教师引导:在化学电池中,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靠电池内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出示课本第6页有关化学能的概念知识点。
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化学能。
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化学能?化学能隐藏在哪些物质中?
活动4:体验光具有能量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探究知道热具有能量,电具有能量,化学物质也具有能量,那么光具有能量吗?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
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所需材料、方法、步骤等等。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辐射计、手电筒等等。
实验方法:
第1步:将辐射计平放在桌面,待叶片静止。
第2步:打开手电筒,照射叶片黑色一面。
第3步:观察叶片的变化情况。
教师按照步骤演示本次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由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预设:
辐射计的叶片会转动。
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光具有能量。
出示课本第7页微波炉和X光机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回顾在日常生活中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和在医院中使用X光机拍片子的经历,再次体验光具有能量。
微波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微波炉利用微波的电磁能加热食物。
X射线也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它的波长约为0.001~10nm,医学上应用的X射线波长约为0.001~0.1nm。
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有关光的知识点。
可见光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微波、X光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它们所具有的能量都属于电磁能。
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体会电磁能、光能都是能量的一种。
活动5:阅读资料,了解核能。
出示课本第7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两幅图片,并读一读有关核能的文字资料,初步了解有关核能的知识。
全班交流。
什么是核能?
核能是原子核在聚变或裂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核能是如何产生的?
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核聚变产生的,核电站发电所用到的热能是由原子核裂变产生的。
教师引导:核能是一种非常巨大的能量。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核能可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较重的原子核分裂释放结核能。2、核聚变,较轻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释放结核能。3、核衰变,原子核自发衰变过程中释放能量。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能量具有多种形式,除了机械能之外,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等。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能量的形式方面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