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 六年级下册 第4单元 理想的家园 知识点整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 六年级下册 第4单元 理想的家园 知识点整理

资源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 理想的家园
13.洁净的水域
1.水域污染是怎么形成的
(1)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2)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粪便。
(3)农药、化肥等随着雨水流入水域。
(4)随意向水体倾倒固体垃圾。
2.被污染的水是如何危害人类健康的
(1)被污染的水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会引发各种传染病,如痢疾;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人体中毒。
(2)被污染的水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污水灌溉会影响灌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植食动物的健康。人食用这样的农作物以及动物的肉、奶后会致病。
3.实验:模拟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从陆地进入水域。
实验方法:
(1)在托盘的一侧铺一层湿泥土,在上面滴10~20滴食用色素,然后铺一层泥土作为表层土,再在最上面撒一些泡沫屑。
(2)将托盘装泥土的一侧垫高,把另一侧放在另一个托盘里。
(3)往泥土中慢慢倒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说明:
(1)含有食用色素的水代表的是污水。
(2)泡沫屑代表的是地面的固体废弃物。
实验注意:
(1)不要选用有害的物质代替食用色素进行实验。
(2)在装置中铺上泥土后可以稍微压实,防止泥土在倒水的过程中被大量冲走。
(3)倒水的速度要掌握好,速度太慢很难观察到泡沫屑被冲走,速度太快会把大量的泥土冲走。
实验现象:
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慢慢地进入了水域。
实验交流:
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是怎样进入水域的
(1)污水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水域。
(2)固体废弃物会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域。
如何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
根据实验现象反向思考,我们可以想到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常用的方法,包括打捞、沉淀、过滤等。
5.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风光秀丽,碧波万顷。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红嘴鸥在此过冬,成为一大景观。
6.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1)城市规模扩大,导致入湖的污染物迅速增多。
(2)围湖造田、直接向湖中排放生活污水。
7.人们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治理滇池的
治理周边水污染源、实施雨污分流、从外流域引水、控制水面交通、生态清淤等。
8.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离,各用一条排水管道的排污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收集利用雨水,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效率。
9.治理水域污染的方法一般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10.常见的治理水污染的方法主要有:
(1)雨污分流,既可以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又可以有效降低水域污染情况发生。
(2)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这是防治水域污染的主要方法。
(3)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或者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
(4)尽量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循环利用。
11.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把可能造成水域污染的原因写在方框里。
调查你所在城市的水域污染情况及治理方法。
(以扬州为例)
调查项目 调查结果
1.饮用水的来源 运河水净化
2.饮用水的质量 优级
3.水源是否曾经被污染 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4.污染物主要来自哪里 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等。
5.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方法 (1)将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 (2)雨污分流. (3)将农田排放的水进行处理。
我对保护水域的建议:
(1)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这是防治水域污染的主要方法。(2)雨污分流,既可以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又可以有效降低水域污染情况发生。
14.清新的空气
1.清洁新鲜的空气环境会让人体感觉舒适。污浊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感官,产生很多不适反应,如刺眼、刺鼻、咳嗽、恶心等,危害身体健康。
2.实验:研究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
(1)准备两盆品种相同、生长旺盛的植物,分别放进一个大塑料袋里。
(2)在一个袋里充入空气,另一个袋里充入汽车尾气,扎紧袋口。确保每天分别充入足够的空气和汽车尾气。
(3)把两盆植物放在同一地点的向阳处,按时浇同样多的水。连续5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实验说明:
如果想做实验,需在成人的帮助下进行,小心汽车尾气烫手。
实验预测:
这个实验将会有什么结果 为什么
两盆植物的长势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装在充入空气的塑料袋中的那盆植物长势正常。装在定期充入汽车尾气的袋中的植物会出现树叶变黄、掉落等情况。
原因分析:
汽车尾气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水等进入植物体内,影响植物生长。
实验现象:
装在充入空气的塑料袋中的那盆植物长势正常。装在定期充入汽车尾气的袋中的植物出现叶子变黄、掉落等情况。
实验结论:
汽车尾气会影响植物生长。
3.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和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常常同时出现。
4.空气中的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
5.PM2.5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扬尘、工厂排放的废气,煤炭、秸秆、木柴等燃烧产生的烟尘等。PM2.5携带大量病菌、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可以直接被人体吸入肺部,并聚集在呼吸道、肺泡,甚至进入血液,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进而损害人体健康。
6.实验:测一测周围哪里的灰尘污染最严重。
实验材料:
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凡士林等。
实验方法:
(1)准备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涂上相同面积的凡士林。
(2)把三面镜子放在家中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在校园内、马路边测一测。)
(3)几天后,比较镜子上的灰尘的多少,记录哪里的空气污染最严重。
实验说明:
(1)三面镜子放置的位置尽量选择空气中灰尘含量差异较大的地区,这样便于学生比较实验结果,感受到空气质量存在差异。
(2)生三面镜子放置好后不要轻易移动,坚持定期观察,做好记录。
实验提醒:
空气中还有镜子“抓”不到的污染物,如甲醛污染、PM2.5等。
实验现象:
放在马路边的镜子上的灰尘最多,而放在卧室里的镜子上的灰尘最少。
实验结论:
马路边的灰尘污染最严重。
7.你有哪些应对雾霾的方法
(1)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和次数。
(2)外出佩戴防霾口罩等。
8.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1)植树造林。(2)治理机动车尾气,多环保出行等。
(3)禁止焚烧垃圾。(4)控制道路扬尘污染等。
9.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调查周围的灰尘污染情况。
地点 调查方法 污染情况 可能的污染源
自家阳台 镜子上涂上的凡士林 轻微 空气中的灰尘等。
教室窗台 镜子上涂上的凡士林 较重 学生活动引起的灰尘等。
马路边 镜子上涂上的凡士林 严重 汽车、行人等扬起和尘土等。
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写出你的看法。
1 植树造林。
2 治理机动车尾气,多环保出行等。
3 禁止焚烧垃圾。
4 控制道路扬尘污染等。
15.多样的生物
1.地球上有着众多不同的生态环境,每个生态环境中都生活着许多物种,同一物种又有着许多个体差异,这些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2.仔细观察并比较雀鸟的鸟喙有什么不同。
鸟喙
雀鸟名称 莺雀 小树雀 勇地雀 大嘴地雀
鸟喙特点 喙较细弱 喙小而尖 喙大小适中 喙大而钝
食物 吃虫子 吃虫子 吃小的仙人掌种子 吃坚果
3.鸟喙的不同,对雀鸟的延续有什么意义
环境的改变会影响雀鸟的食物来源,但是无论环境怎么变化,总有一些雀鸟会获取食物存活下来。正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才确保这一物种能够延续。
4.制作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卡片。
极地环境
环境名称 极地环境
生态环境特点 天寒地冻、降水极少
不同类生物 企鹅、海豹、苔藓
同类生物的差异 大小、外表、食物等不同
极地环境中有帝企鹅、帽带企鹅、跳岩企鹅等,都属于企鹅科,区别主要在于头部色型和个体大小。
沙漠环境
环境名称 沙漠环境
生态环境特点 干燥炎热,终年少雨
不同类生物 沙狐、仙人掌
同类生物的差异 外形不同,应对干旱的方式也不同
沙漠环境中,仙人掌科植物较多,金琥、仙人掌、巨人柱都属于仙人掌科,区别主要在于茎的形状(球状、扁平状、柱状等)。
5.生物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一个生物种群是多样性的,那么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可能就更多,这就确保了物种的延续。而某一物种的消失,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生物的生存。
6.近年来,不断有科学家指出,昆虫的数量正在减少,而且减少的幅度非常大,涉及地域几乎遍布全球。
7.是什么原因导致昆虫数量锐减呢
人类的活动,更确切地说,是人类为了发展农业,长年累月地使用大量的杀虫剂,这些杀虫剂杀死了所谓的“害虫”,提高了粮食和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让无数昆虫遭遇了灭顶之灾。
8.如果昆虫真的消失了,对动植物以及人类会有哪些影响
如果昆虫真的消失了,会引起全球生态链的毁灭性灾难。没有昆虫参与授粉,大量植物将无法繁衍;没有昆虫,无数动物会失去食物来源。
9.查资料,了解近200年来已经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旅鸽,于1919年消失;日本狼,1905年灭绝;欧洲野马,1909年灭绝;纽芬兰狼,1911年灭绝;旅鸽,1919年消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灰熊,1922年灭绝,等等。
10.生物变少的原因是什么
生物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除此之外自然灾害也是原因之一。
11.我们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
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其中减少对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需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
12.请你说一说对“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的理解。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是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协会的口号,呼吁公众减少对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需求,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保护野生动物不受伤害。
13.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选择两种生态环境,完成下表,比较两者的不同。
(极地)环境 (沙漠)环境
生态环境 天寒地冻,降水极少。 干燥炎热,终年少雨。
不同类生物 企鹅、海豹、南极鳞虾。 骆驼、仙人掌。
同类生物的差异 大小、外表、食物等不同 外形不同、应对干燥的方式也不同。
查资料,列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包括人为和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如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全球气候变化等。
写出你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
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其中减少对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需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
16.健康的土地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地。土地为生物提供了约30%的栖息地。栖息地的健康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健康息息相关,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2.健康的土地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稳定的生产力以及足够的肥力以保持服务功能。
3.不健康的土地往往表现为板结、沙化、贫瘠的状态。造成土地不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受到了污染。
4.垃圾治理与土地保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处理垃圾最主要的方式是填埋。少量的垃圾填埋进土地里,短期内并不会对土地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长年累月地填埋,土地就会不堪重负。目前,大量垃圾围城,如何治理已成为困扰许多城市发展的问题。
5.垃圾治理的方法:在这方面,有些国家有非常好的做法,例如执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减量、发展垃圾发电技术等。
6.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一共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7.我们还可以为保护土地做什么
减少厨余垃圾、杜绝垃圾中的化学污染、枯枝落叶粉碎后做成肥料、减少垃圾填埋等。
8.开展学校食堂厨余垃圾减量行动。
步骤方法:
(1)调查学校午餐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有多少。
(2)分析厨余垃圾产生的原因,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可以避免的。
(3)根据你的研究,制订一个学校食堂厨余垃圾减量行动方案。
厨余垃圾通常有粉碎直排、填埋、肥料化处理、饲料化处理、能源化处理等方法。当采用填埋的方法处理时,减少厨余垃圾的量就能起到保护土地的作用。
9.玩“家园”转盘游戏。
游戏方法及要求:
(1)旋转转盘,将任意两个因素联系起来,说一说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2)综合考虑水、空气、土地、生物等各方面因素,说一说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的。
讨论问题:
转盘中的任意两个因素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以水和生物之间的关系为例。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水域受到污染,会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同样,如果生物灭绝,水域的情况也会恶化。
综合考虑水、空气、土地、生物等各方面因素,说一说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的?
一个理想的家园,水是洁净的,空气是清新的,土壤是健康的,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
10.绘制一幅图,包含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多样的生物和健康的土地。
11.我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水域——洁净、清澈,生活着各种水生植物和动物。
空气——清新舒适,蓝天白云。
生物——生物多样,各居其所。
土地——土壤肥沃,适宜植物生长。
12.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将破坏土壤的做法与可能产生的后果相连。
将你心中的“理想家园”写下来。
水域 空气 生物 土地
洁净、清澈, 生活着各种 水生植物和动物 清新舒适, 蓝天白云 生物多样, 各居其所 土壤肥沃, 适宜植物生长
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建议:
1.落实环保举措。
2.推进节能减排。
3.制定法律法规。
4.倡导人人出力。
STEM学习节能小屋
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把建造节能小屋的任务、要求及问题清单填写在下表。
任务 建造一座节能小屋
要求 小屋的长、宽、高分别为21厘米、21厘米、17厘米,南北朝向,南北都有窗户,墙的厚度不超过1厘米
问题清单 节能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与房屋结构有没有关系 (围合结构及门窗) 哪些材料保温隔热性能好 如何综合运用节能技术设计并建造小屋 如何检测其节能效果
把你了解的节能技术记录下来。
节能技术名称 节能方法
太阳能集热器 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热能
光电玻璃 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真空玻璃 阻断室内热散射,储存热量
轻质保温墙体 减少室内外热传递,保温隔热
铝合金断桥内开窗 阻隔铝的热传导,水密性、气密性好
塑钢保温门窗 为多腔式结构,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相变蓄热架空地板 储能密度大,温度变化小
自然通风及采光井 少开灯、少用空调,节约电能
自然通风烟囱 少用空调,节约电能
碟式太阳光收集器 充分利用太阳能
电动可调垂直外遮阳 减少阳光射入量
画出节能小屋的设计图。(每个方格边长0.5厘米,表示真实房子地基上的1米)
可以给学生提供方格纸,便于学生等比例缩小小屋的尺寸,绘制设计图。
记录你的评价和反思。
工程日记可以采用单独日记本,体现STEM项目学习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