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备考2023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之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一、单选题1.(2022八上·榆树月考)《浙江潮》创办于1903年,系浙江籍留日学生同乡会发起创办。它的主要栏目有:论说、学术、政法、实业、哲理、教育、地理、科学、各国内情、国际政局、留学界纪事、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等。由此可知这一刊物( )A.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B.起到了传播革命思想的作用C.是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先驱D.推动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形成2.(2022八上·深圳期中)1912年3月2日,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民政府就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代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一律改称职务,而民间普遍改称呼为“先生”或“君”。这说明( )A.当时社会等级森严,不可逾越B.国民政府提倡自由平等的新风尚C.服饰革新改变了社会的风气D.传统婚姻礼仪烦琐需要简化革新3.(2022八上·江城期中)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B.推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政府 D.建立近代工矿企业4.(2022八上·江城期中)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经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夕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被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5.(2022八上·宽甸月考)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912年。与它的创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6.“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内容出自( )A.《阿Q正传》 B.《骆驼祥子》C.《愚公移山》 D.《狂人日记》7.做好课堂笔记是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因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A.《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B.中华书局成为解放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C.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D.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8. 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又进一步发展;一战后,纱厂屡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A.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民族工业B.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C.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D.张骞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9.出现下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10.《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现为我国的国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 )A.冼星海 B.周立波 C.聂耳 D.赵树理11.“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火车轮船的传入 B.大众传媒的兴起C.有线电报的出现 D.社会习俗的变化1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从部门分布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非常薄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整体实力来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由此可见民族工业的缺点包括( )①分布不均衡 ②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整体实力较弱 ④一直发展缓慢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13.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在近代中国的是( )A.中国人坐轮船 B.汽车在路上行驶C.接线员在电话公司工作 D.利用电脑“炒股”14.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元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15.如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二、填空题16.(2022八下·泾阳月考)图A人物的白话小说 ,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图B作品的作者是 , 他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17.(2021八上·黔西期末)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2021八上·合阳期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的大城市;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 的特征。19.(2021八上·西安期末)鲁迅的白话小说《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20.(2021八上·西安期末)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严复等主持的《 》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21.教育:时期 主要贡献 意义或影响洋务运动 、福州船政学堂 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甲午战后 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百日维新 1905年 废除 22.新闻出版业:(1)报刊:① 年在上海创办的《 》,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②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③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2)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 ,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23.线索构建A: B: C: 24.文学艺术的成就 人物及作品文学 ① :《狂人日记》《阿Q正传》。②郭沫若:《女神》。③茅盾:《子夜》。④曹禺:《雷雨》。⑤巴金:《家》。⑥老舍:《骆驼祥子》绘画 解放区文艺作品: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齐白石:擅绘花乌草虫;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音乐 聂耳:《 》(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音乐共和国国歌)《毕业歌》;冼星海:《 》电影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2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主要原因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清末 萌芽 ⑴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⑵ 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短暂的春天 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的法令,掀起了发展 的热潮。 ⑵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萎缩 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⑵除了受 和 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 的摧残三、问答题26.(2021八上·永吉期末)素有“东方梦巴黎”之称的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名称。(2)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见证了地主阶级哪一探索活动?(3)写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4)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及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名称。(5)写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名称。(6)对上海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27.(2017·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四、辨析题28.(2022·安徽三模)时势造英雄。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1)尧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2)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在台州大败金军主力。(3)状元实业家侯德榜创办了大生纱厂,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4)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9.(2021八上·烈山期末)京张铁路是以张謇为首的中国人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五、材料分析题30.(2022八上·凤山期中)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先进的中国人在技术、制度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引进技术】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通过从欧美国家购买机器和引进技术,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1890年张之洞又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制度革新】材料二:帝制被推翻,民主共和国的确立,使中国政治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与此政治大变动相伴而生的便是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其中,社会生活方面尤其是禁缠足、剪辫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革较为深入。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跪拜礼仪、改变称呼、限期剪辫与劝禁缠足等措施,加快了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改革的潮流。——张海鹏、李细珠《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思想解放】材料三: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他们主张推倒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他们大多掌握了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极其有效的利器,这就是白话国语。有了这个利器,他们能够很方便地与社会各阶层联络,传播思想,把许多民众甚至工人和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社会动员。——耿云志《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创办这些企业的特点和作用?(2)材料二中“帝制被推翻,民主共和国的确立”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事件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3)材料三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根据材料指出这一内容的作用?(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化探索与社会进步”的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除示例外选取其他角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论不能简单重复观点)示例: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和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总之,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31.(2022八上·全椒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为此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广州陆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都是这一时期在“掌握西语,了解西技”的新人才标准下创办的。——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材料二: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材料三: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人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并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办新式学堂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3)根据材料三指出,开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是什么?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内容又有何特点?(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教育发展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六、综合题32.(2021·吉林模拟)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文献或刊物。(1)太平天国运动中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 (2)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1950年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文件 33.(2020·房山模拟)京城老字号是北京的城市名片。某班组织同学们进行“探访北京老字号”的实践活动,请你一同参加。【行前学】材料一:各组同学搜集整理的资料卡资料卡3:部分老字号店内标语“养生、济世” “人心、人术” “人品如茶品、做茶先做人” “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无二价、童变无欺”【行中看】材料二“东来顺”此名寓意每日顺东风而来,事事顺心。“内联升”中的“内”指“大内”(即朝中), “联升”寓意步步高升。“荣宝斋”有“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鹤 年堂”寓意“松鹤延年,长命百岁”。“庆 丰包子铺”取吉庆、丰年之意得今名。 ——《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指导意见―老字号篇》材料三:走进“都一处”2019年10月北京市认定的首批2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中最年轻的吴华侠是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从一个“打工妹”成长为都一处烧卖传人, 在苦练烧卖技艺的日子里,她总是早出晚归,反复练习排皮、包烧卖,技术水 平也飞速提高。近些年,吴华侠先后研制出奥运五彩烧卖、彩炫烧卖、玫瑰烧卖、 五谷烧卖等新品,不断为老字号烧卖带来新花样。【行中问】第*小组采访提纲产品特色 企业文化经营现状 发展愿望(1)综合材料一中各资料卡内容,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老字号” (2)通过实践过程中观察店铺名称并结合材料二,说出老字号的取名有什么特点?(3)依据材料三,谈谈从北京老字号工匠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4)实践活动后将形成各组的考察报告,请选择采访提纲中的一个版块,设计两个采访问题采访老字号的经营者。示例:产品特色问题1请问老字号经营的产品与普通商家有何不同?问题2 如何确保老字号产品让更多的消费群体接受?(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各大老字号纷纷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既介绍了产品又宣传了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老字号在经营方面还可以做些什么,请你出谋划策。七、列举题34.(2022·佳木斯一模)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是 。(2)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3)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俄国作家是 。(4)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应对经济危机他实行了“新政”,领导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 。八、论述题35.(2022·龙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西方教育发展简况(节选)国家 (地区) 时期 发展简况中国 清末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 堂等一批新式学校,除了开设语言文字课程外,还开设算学、 化学、天丈、医学等课程。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准备设天学(附算学)、农学、工学、医学、商学 等十科。新中国时期 中国政府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在20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扫除 了青壮年文盲。中等教育取得长足进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 育并举,满足各种教育需要。高等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学科、专业丰富,培养了大批人才。西欧 中世纪时期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大 学。当时,大学的课程有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法学、医学、神学等。近代以来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整理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上、八下)及《世界历史》(九上、九下)(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清末时期的新式学堂和西欧中世纪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相似之处。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以来教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36.(2022八下·定远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大清王朝的覆灭。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根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发生的变化。(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由材料“它的主要栏目有:论说、学术、政法、实业、哲理、教育、地理、科学、各国内情、国际政局、留学界纪事、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等”可知,《浙江潮》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革命思想传播,推动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等内容,排除BD两项;材料中也看不出,《浙江潮》是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先驱,排除C。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2.【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1912年3月2日,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民政府就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一律改称职务,而民间普遍改称呼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想,说明国民政府提倡人人平等、互相尊重,排除ACD,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社会生活变迁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相关史实。3.【答案】A【知识点】戊戌变法;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张謇兴办实业【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孙中山、张謇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仁人志士,他们的选择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挽救中华民族,救亡图存。A符合题意;推行君主立宪制是康有为的主张,排除B;推翻清政府是孙中山的主张,排除C;建立近代工矿企业是张謇的目标,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总结和掌握。4.【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夕方式已然做了‘维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说的是民国成立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他们的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人们的春节习俗也发生了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据“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并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近代中国文化习俗的变迁。5.【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属于戊成变法的“新政”之一,是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至90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C;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成变法期间,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京师大学堂创办的时间即可作答。6.【答案】D【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内容出自《狂人日记》。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在小说中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排除ABC,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7.【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徐悲鸿擅长画马,他笔下的马形神兼备,傲骨嶙峋,具有独创性和时代感。他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并将举办画展的全部收入捐献给祖国,救济灾民,资助抗战,选项C正确;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徐悲鸿的相关史实。8.【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据"1899年,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有进一步发展一站后,纱厂履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可知,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曲折,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厂限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吞并。它成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说法合理,C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不符,ABD不符合题意;故选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9.【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图表1912年到1922年, 纺织业和面粉业产量大幅度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符合题意;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与事实不符,A不符合题意;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不符合题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较为薄弱,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10.【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现为我国的国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排除ABD,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11.【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题干材赞扬的是有线电报传入中国后,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信息传递快;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使各地区之间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排除ABD,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史料的阅读能力,明白材料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特点轻重工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工业分布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缓慢落后。综上所述结合材料可知民族工业的缺点包括①②③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A正确;④的观点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BCD;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原因等有关内容。13.【答案】D【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A.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到中国,排除;B.汽车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卡尔 本茨在1885年发明的交通工具,排除;C.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D.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的结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网络技术出现在20世纪40年的,是近代中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把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的异同。14.【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社会习俗变化即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15.【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图表反映了1913年-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符合题意;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与事实不符,A不符合题意;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与事实不符,B不符合题意;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与事实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16.【答案】《狂人日记》;徐悲鸿【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图A人物是鲁迅,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图B作品《愚公移山》的作者是徐悲鸿 , 他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故答案为:1、《狂人日记》2、徐悲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后以写小说闻名,他创作的小说,无情的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数,成就卓著,影响巨大,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后来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他以杂文为匕首,直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徐悲鸿的代表作《天横五百士》、《九方皋》、《群马》、《愚公移山》。徐悲鸿作品的特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7.【答案】申报【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答案为:申报。【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难度较低,掌握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迅速,需要根据地域不同熟记一些重要的报刊。18.【答案】沿海沿江;多元发展【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故答案为:沿海沿江,多元发展。【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灵活运用。19.【答案】狂人日记;定军山【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是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也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故答案为:狂人日记;定军山。【点评】本题考查《狂人日记》、《定军山》及其影响。《狂人日记》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20.【答案】国闻报;申报【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答案为:国闻报;申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闻报》《申报》的相关史实。21.【答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科举制【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故答案为: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科举制【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科举制发展的相关史实。22.【答案】(1)1872;申报(2)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这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故答案为:(1)1872;申报(2)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的相关史实。23.【答案】科举制;申报;商务印书馆【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科举制;B:申报;C:商务印书馆。【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框架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史实。24.【答案】鲁迅;徐悲鸿;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目记》《阿 Q 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入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等。 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早期的电影只有影像,没有声音,称为无声电影。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故答案为:鲁迅;徐悲鸿;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25.【答案】甲午中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巻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故答案为:甲午中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26.【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2)洋务运动。(3)中共二大。(4)《申报》;商务印书馆。(5)淞沪会战。(6)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探索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中国人民具有顽强不屈,誓死保家卫国精神等。【知识点】洋务运动;淞沪会战;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解析】【分析】 (1)据所学知识,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中国战败,清王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ロ号下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如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申报》。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局。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6)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探索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中国人民具有顽强不屈,誓死保家卫国精神等。故答案为:(1) 中英《南京条约》。(2) 洋务运动。(3) 中共二大。(4) 《申报》;商务印书馆。(5) 淞沪会战。(6)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探索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中国人民具有顽强不屈,誓死保家卫国精神等。【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7.【答案】原因: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积极影响:开启民智,素食人们观念更新;促进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依据“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可知,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可知,西方文化已经对中国的社会有了影响;依据“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可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革命变革的推动;依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可知,由于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其积极影响是由于西方新思想的传入促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也开启民智,素食人们观念更新等。故答案为:原因: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积极影响:开启民智,素食人们观念更新;促进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影响。28.【答案】(1)错误;“尧”改为“禹”。(2)错误;“台州”改为“郾城”。(3)错误;“侯德榜”改为“张謇”。(4)正确【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大禹治水;南宋的偏安;张謇兴办实业【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题干表述错误。(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题干表述错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题干表述错误。(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题干表述正确。故答案为:(1)错误;“尧”改为“禹”。(2)错误;“台州”改为“郾城”。(3)错误;“侯德榜”改为“张謇”。(4)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大禹治水、岳飞抗金、张謇、袁隆平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熟记基础知识即可作答。29.【答案】错误;将“张謇”改为“詹天佑”。【知识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故京张铁路是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人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材料表述错误,应将“张謇”改为“詹天佑”。故答案为:错误;将“张謇”改为“詹天佑”。【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的修建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30.【答案】(1)特点: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或引进外国机器和技术。)作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事件:辛亥革命。变化: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或禁缠足、剪辫子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改革。)(3)文学革命。(或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用:推动社会各阶层联络,传播思想,发动民众,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社会动员。(4)技术革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创建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培养了近代人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总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制度革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可见,制度革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可得出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都是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或引进外国机器和技术。)根据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 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1890年张之洞又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可得出这些企业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根据材料二“《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制被推翻,民主共和国的确立”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帝制;根据材料二“社会生活方面尤其是禁缠足、剪辫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 面的变革较为深入。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跪拜礼仪、改变称呼、限期剪辫与劝禁缠足等措施,加快了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改革的潮流”可得出中华民国建立后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或禁缠足、剪辫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改革。)(3)根据材料三“他们大多掌握了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极其有效的利器,这就是白话国语”可得出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或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根据材料三“有了这个利器,他们能够很方便地与社会各阶层联络,传播思想,把许多民众甚至工人和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社会动员”可得出文学革命推动社会各阶层联络,传播思想,发动民众,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社会动员。(写到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即可)(4)本题是开放题,围绕上述材料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近代化探索事件结合当时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如:技术革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创建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培养了近代人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总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或制度革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可见,制度革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故答案为:(1)特点: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或引进外国机器和技术。)作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事件:辛亥革命。变化: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或禁缠足、剪辫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改革。)(3)文学革命。(或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用:推动社会各阶层联络,传播思想,发动民众,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社会动员。(4)示例一:技术革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创建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培养了近代人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总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示例二:制度革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可见,制度革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31.【答案】(1)特征:主要培养近代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影响: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2)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3)目的:开启民智,培养人才,特点:中西并重,既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倡导学西方。(4)社会转型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都是这一时期在 ‘ 掌握西语 , 了解西技 ’ 的新人才标准下创办的 ”,可以看出,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培养近代科技、 翻译和军事人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式学堂的创办, 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 ,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当时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 以西方科学技术 , 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翻译西方书籍,这反映了当时学习西方,变法图强的时代要求;(3)依据材料三信息“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 , 乃欲培植非常之人才 , 以备他日特达之用 ”“ 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可以看出, 开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是 开启民智 , 培养人才 ;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 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内容 中西并重 , 既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 又倡导学西方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社会转型推动教育的发展 , 教育发展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 ;故答案为:(1)特征:主要培养近代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影响: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2)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3)目的:开启民智,培养人才,特点:中西并重,既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倡导学西方。(4)社会转型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3)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分析理解,不要向外延伸;(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者的关系,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32.【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2)《申报》(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知识点】土地改革;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想要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据此法律,开始了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故答案为:(1)《天朝田亩制度》(2)《申报》(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主要是需要学生识记,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33.【答案】(1)历史悠久,经营涉及到百姓吃喝玩乐穿的传统服务业。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2)每家老字号的用字大多取吉祥如意、财源兴旺等美好的寓意。(3)传承、吃苦耐劳、创新……(4)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传承特色、产品创新、扩大营销范围、开拓海外市场……【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的变迁【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一中资料卡1“诞生于北京的部分老字号”、资料卡2“关于老字号的歇后语”、资料卡3“部分老字号店内标语”等内容可知,我认为可以用历史悠久,经营涉及到百姓吃喝玩乐穿的传统服务业定义“老字号”。老字号是指 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2) 通过实践过程中观察店铺名称并结合材料二“ “东来顺”此名寓意每日顺东风而来,事事顺心。“内联升”中的“内”指“大内”(即朝中), “联升”寓意步步高升。“荣宝斋”有“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鹤 年堂”寓意“松鹤延年,长命百岁”。“庆 丰包子铺”取吉庆、丰年之意得今名。 ”可知,老字号的取名每家老字号的用字大多取吉祥如意、财源兴旺等美好的寓意。(3)依据材料三“走进都一处”“ 在苦练烧卖技艺的日子里,她总是早出晚归,反复练习排皮、包烧卖,技术水 平也飞速提高。近些年,吴华侠先后研制出奥运五彩烧卖、彩炫烧卖、玫瑰烧卖、 五谷烧卖等新品,不断为老字号烧卖带来新花样。 ”可知,从北京老字号工匠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传承、吃苦耐劳、创新等精神。(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设计两个采访问题采访老字号的经营者。问题1:请问老字号经营的现状与以前有何改变?问题2:如何确保老字号现在的经营让更多的消费群体接受并保持良好的销售。(5)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各大老字号纷纷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既介绍了产品又宣传了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老字号在经营方面还可以传承特色、产品创新、扩大营销范围、开拓海外市场等。故答案为:(1) 历史悠久,经营涉及到百姓吃喝玩乐穿的传统服务业。(2) 每家老字号的用字大多取吉祥如意、财源兴旺等美好的寓意。(3) 传承、吃苦耐劳、创新……(4)示例:产品特色问题1请问老字号经营的产品与普通商家有何不同?问题2 如何确保老字号产品让更多的消费群体接受?(5) 传承特色、产品创新、扩大营销范围、开拓海外市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老字号”的定义、老字号的取名特点、从北京老字号工匠身上感受到的精神的相关史实。34.【答案】(1)戚继光(2)张謇(3)列夫 托尔斯泰(4)罗斯福【知识点】戚继光抗倭;张謇兴办实业;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2)甲午战败后,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张謇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很大,因而被称作“状元实业家”。(3)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4)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超过两届的总统,是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张謇、列夫 托尔斯泰和罗斯福的相关史实。35.【答案】(1)都设置了算学、医学等实用性学科,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影响: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平等、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推动社会变革等(2)论点举例1:教育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2: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变革。3: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参考示例论点: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变革论证1:10世纪以来,西欧经济开始恢复,使得城市商业走向繁荣,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为此,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逐渐形成,成为中世纪教育的“最美的花朵”,同时,大学为了进一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了算术、几何、医学等实用性学科。论证2: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新式学堂不断涌现,既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也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同时,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也使得中国旧有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导致的科举制的废除。结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教育教育的进步和变革。【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 (1)、 分析材料中 “中西方教育发展简况 ”可知,从科目设置来看, 中国清末时期的新式学堂和西欧中世纪大学在都设置了算学、医学等实用性学科;根据“高等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学科、 专业丰富,培养了大批人才”和“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可知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影响方面,近代以来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平等、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推动社会变革等。(2)、 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据材料信息可拟定题目: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变革。论述: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0世纪以来,西欧经济开始恢复,使得城市商业走向繁荣,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为此,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逐渐形成,成为中世纪教育的“最美的花朵”,同时,大学为了进一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了算术、几何、医学等实用性学科。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新式学堂不断涌现,既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也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同时,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也使得中国旧有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导致的科举制的废除,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教育教育的进步和变革。【点评】 本题以中西方教育发展简况为依托,综合考查中国清末时期的新式学堂和西欧中世纪大学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36.【答案】(1)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2)观点:辛亥革命打开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国政府还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促进了自由平等社会新风尚的局面出现。结论: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启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知,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是社会风俗发生的根本性变化。(2)(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以上材料,可以提炼的观点为:辛亥革命打开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国政府还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促进了自由平等社会新风尚的局面出现。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启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故答案为:(1)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2)观点:辛亥革命打开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国政府还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促进了自由平等社会新风尚的局面出现。结论: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启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备考2023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之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一、单选题1.(2022八上·榆树月考)《浙江潮》创办于1903年,系浙江籍留日学生同乡会发起创办。它的主要栏目有:论说、学术、政法、实业、哲理、教育、地理、科学、各国内情、国际政局、留学界纪事、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等。由此可知这一刊物( )A.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B.起到了传播革命思想的作用C.是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先驱D.推动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由材料“它的主要栏目有:论说、学术、政法、实业、哲理、教育、地理、科学、各国内情、国际政局、留学界纪事、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等”可知,《浙江潮》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革命思想传播,推动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等内容,排除BD两项;材料中也看不出,《浙江潮》是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先驱,排除C。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2.(2022八上·深圳期中)1912年3月2日,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民政府就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代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一律改称职务,而民间普遍改称呼为“先生”或“君”。这说明( )A.当时社会等级森严,不可逾越B.国民政府提倡自由平等的新风尚C.服饰革新改变了社会的风气D.传统婚姻礼仪烦琐需要简化革新【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1912年3月2日,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民政府就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一律改称职务,而民间普遍改称呼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想,说明国民政府提倡人人平等、互相尊重,排除ACD,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社会生活变迁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相关史实。3.(2022八上·江城期中)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B.推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政府 D.建立近代工矿企业【答案】A【知识点】戊戌变法;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张謇兴办实业【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孙中山、张謇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仁人志士,他们的选择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挽救中华民族,救亡图存。A符合题意;推行君主立宪制是康有为的主张,排除B;推翻清政府是孙中山的主张,排除C;建立近代工矿企业是张謇的目标,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总结和掌握。4.(2022八上·江城期中)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经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夕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被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夕方式已然做了‘维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说的是民国成立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他们的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人们的春节习俗也发生了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据“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并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近代中国文化习俗的变迁。5.(2022八上·宽甸月考)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912年。与它的创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属于戊成变法的“新政”之一,是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至90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C;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成变法期间,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京师大学堂创办的时间即可作答。6.“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内容出自( )A.《阿Q正传》 B.《骆驼祥子》C.《愚公移山》 D.《狂人日记》【答案】D【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内容出自《狂人日记》。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在小说中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排除ABC,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7.做好课堂笔记是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因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A.《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B.中华书局成为解放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C.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D.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徐悲鸿擅长画马,他笔下的马形神兼备,傲骨嶙峋,具有独创性和时代感。他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并将举办画展的全部收入捐献给祖国,救济灾民,资助抗战,选项C正确;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徐悲鸿的相关史实。8. 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又进一步发展;一战后,纱厂屡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A.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民族工业B.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C.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D.张骞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据"1899年,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有进一步发展一站后,纱厂履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可知,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曲折,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厂限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吞并。它成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说法合理,C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不符,ABD不符合题意;故选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9.出现下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图表1912年到1922年, 纺织业和面粉业产量大幅度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符合题意;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与事实不符,A不符合题意;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不符合题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较为薄弱,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10.《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现为我国的国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 )A.冼星海 B.周立波 C.聂耳 D.赵树理【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现为我国的国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排除ABD,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11.“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火车轮船的传入 B.大众传媒的兴起C.有线电报的出现 D.社会习俗的变化【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题干材赞扬的是有线电报传入中国后,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信息传递快;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使各地区之间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排除ABD,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史料的阅读能力,明白材料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从部门分布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非常薄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整体实力来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由此可见民族工业的缺点包括( )①分布不均衡 ②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整体实力较弱 ④一直发展缓慢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特点轻重工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工业分布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缓慢落后。综上所述结合材料可知民族工业的缺点包括①②③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A正确;④的观点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BCD;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原因等有关内容。13.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在近代中国的是( )A.中国人坐轮船 B.汽车在路上行驶C.接线员在电话公司工作 D.利用电脑“炒股”【答案】D【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A.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到中国,排除;B.汽车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卡尔 本茨在1885年发明的交通工具,排除;C.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D.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的结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网络技术出现在20世纪40年的,是近代中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把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的异同。14.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元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社会习俗变化即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15.如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图表反映了1913年-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符合题意;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与事实不符,A不符合题意;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与事实不符,B不符合题意;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与事实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二、填空题16.(2022八下·泾阳月考)图A人物的白话小说 ,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图B作品的作者是 , 他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答案】《狂人日记》;徐悲鸿【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图A人物是鲁迅,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图B作品《愚公移山》的作者是徐悲鸿 , 他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故答案为:1、《狂人日记》2、徐悲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后以写小说闻名,他创作的小说,无情的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数,成就卓著,影响巨大,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后来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他以杂文为匕首,直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徐悲鸿的代表作《天横五百士》、《九方皋》、《群马》、《愚公移山》。徐悲鸿作品的特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7.(2021八上·黔西期末)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答案】申报【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答案为:申报。【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难度较低,掌握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迅速,需要根据地域不同熟记一些重要的报刊。18.(2021八上·合阳期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的大城市;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 的特征。【答案】沿海沿江;多元发展【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故答案为:沿海沿江,多元发展。【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灵活运用。19.(2021八上·西安期末)鲁迅的白话小说《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答案】狂人日记;定军山【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是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也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故答案为:狂人日记;定军山。【点评】本题考查《狂人日记》、《定军山》及其影响。《狂人日记》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20.(2021八上·西安期末)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严复等主持的《 》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答案】国闻报;申报【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答案为:国闻报;申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闻报》《申报》的相关史实。21.教育:时期 主要贡献 意义或影响洋务运动 、福州船政学堂 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甲午战后 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百日维新 1905年 废除 【答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科举制【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故答案为: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科举制【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科举制发展的相关史实。22.新闻出版业:(1)报刊:① 年在上海创办的《 》,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②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③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2)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 ,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答案】(1)1872;申报(2)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这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故答案为:(1)1872;申报(2)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的相关史实。23.线索构建A: B: C: 【答案】科举制;申报;商务印书馆【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科举制;B:申报;C:商务印书馆。【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框架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史实。24.文学艺术的成就 人物及作品文学 ① :《狂人日记》《阿Q正传》。②郭沫若:《女神》。③茅盾:《子夜》。④曹禺:《雷雨》。⑤巴金:《家》。⑥老舍:《骆驼祥子》绘画 解放区文艺作品: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齐白石:擅绘花乌草虫;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音乐 聂耳:《 》(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音乐共和国国歌)《毕业歌》;冼星海:《 》电影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答案】鲁迅;徐悲鸿;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目记》《阿 Q 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入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等。 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早期的电影只有影像,没有声音,称为无声电影。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故答案为:鲁迅;徐悲鸿;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2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主要原因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清末 萌芽 ⑴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⑵ 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短暂的春天 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的法令,掀起了发展 的热潮。 ⑵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萎缩 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⑵除了受 和 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 的摧残【答案】甲午中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巻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故答案为:甲午中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三、问答题26.(2021八上·永吉期末)素有“东方梦巴黎”之称的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名称。(2)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见证了地主阶级哪一探索活动?(3)写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4)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及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名称。(5)写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名称。(6)对上海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2)洋务运动。(3)中共二大。(4)《申报》;商务印书馆。(5)淞沪会战。(6)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探索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中国人民具有顽强不屈,誓死保家卫国精神等。【知识点】洋务运动;淞沪会战;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解析】【分析】 (1)据所学知识,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中国战败,清王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ロ号下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如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申报》。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局。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6)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探索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中国人民具有顽强不屈,誓死保家卫国精神等。故答案为:(1) 中英《南京条约》。(2) 洋务运动。(3) 中共二大。(4) 《申报》;商务印书馆。(5) 淞沪会战。(6)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探索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中国人民具有顽强不屈,誓死保家卫国精神等。【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7.(2017·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答案】原因: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积极影响:开启民智,素食人们观念更新;促进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依据“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可知,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可知,西方文化已经对中国的社会有了影响;依据“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可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革命变革的推动;依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可知,由于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其积极影响是由于西方新思想的传入促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也开启民智,素食人们观念更新等。故答案为:原因: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积极影响:开启民智,素食人们观念更新;促进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四、辨析题28.(2022·安徽三模)时势造英雄。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1)尧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2)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在台州大败金军主力。(3)状元实业家侯德榜创办了大生纱厂,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4)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答案】(1)错误;“尧”改为“禹”。(2)错误;“台州”改为“郾城”。(3)错误;“侯德榜”改为“张謇”。(4)正确【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大禹治水;南宋的偏安;张謇兴办实业【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题干表述错误。(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题干表述错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题干表述错误。(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题干表述正确。故答案为:(1)错误;“尧”改为“禹”。(2)错误;“台州”改为“郾城”。(3)错误;“侯德榜”改为“张謇”。(4)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大禹治水、岳飞抗金、张謇、袁隆平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熟记基础知识即可作答。29.(2021八上·烈山期末)京张铁路是以张謇为首的中国人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答案】错误;将“张謇”改为“詹天佑”。【知识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故京张铁路是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人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材料表述错误,应将“张謇”改为“詹天佑”。故答案为:错误;将“张謇”改为“詹天佑”。【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的修建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五、材料分析题30.(2022八上·凤山期中)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先进的中国人在技术、制度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引进技术】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通过从欧美国家购买机器和引进技术,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1890年张之洞又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制度革新】材料二:帝制被推翻,民主共和国的确立,使中国政治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与此政治大变动相伴而生的便是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其中,社会生活方面尤其是禁缠足、剪辫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革较为深入。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跪拜礼仪、改变称呼、限期剪辫与劝禁缠足等措施,加快了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改革的潮流。——张海鹏、李细珠《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思想解放】材料三: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他们主张推倒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他们大多掌握了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极其有效的利器,这就是白话国语。有了这个利器,他们能够很方便地与社会各阶层联络,传播思想,把许多民众甚至工人和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社会动员。——耿云志《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创办这些企业的特点和作用?(2)材料二中“帝制被推翻,民主共和国的确立”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事件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3)材料三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根据材料指出这一内容的作用?(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化探索与社会进步”的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除示例外选取其他角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论不能简单重复观点)示例: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和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总之,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答案】(1)特点: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或引进外国机器和技术。)作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事件:辛亥革命。变化: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或禁缠足、剪辫子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改革。)(3)文学革命。(或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用:推动社会各阶层联络,传播思想,发动民众,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社会动员。(4)技术革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创建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培养了近代人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总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制度革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可见,制度革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可得出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都是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或引进外国机器和技术。)根据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 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1890年张之洞又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可得出这些企业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根据材料二“《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制被推翻,民主共和国的确立”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帝制;根据材料二“社会生活方面尤其是禁缠足、剪辫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 面的变革较为深入。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跪拜礼仪、改变称呼、限期剪辫与劝禁缠足等措施,加快了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改革的潮流”可得出中华民国建立后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或禁缠足、剪辫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改革。)(3)根据材料三“他们大多掌握了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极其有效的利器,这就是白话国语”可得出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或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根据材料三“有了这个利器,他们能够很方便地与社会各阶层联络,传播思想,把许多民众甚至工人和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社会动员”可得出文学革命推动社会各阶层联络,传播思想,发动民众,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社会动员。(写到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即可)(4)本题是开放题,围绕上述材料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近代化探索事件结合当时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如:技术革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创建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培养了近代人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总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或制度革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可见,制度革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故答案为:(1)特点: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或引进外国机器和技术。)作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事件:辛亥革命。变化: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或禁缠足、剪辫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改革。)(3)文学革命。(或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用:推动社会各阶层联络,传播思想,发动民众,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社会动员。(4)示例一:技术革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创建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培养了近代人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总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示例二:制度革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可见,制度革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31.(2022八上·全椒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为此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广州陆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都是这一时期在“掌握西语,了解西技”的新人才标准下创办的。——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材料二: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材料三: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人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并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办新式学堂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3)根据材料三指出,开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是什么?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内容又有何特点?(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教育发展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答案】(1)特征:主要培养近代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影响: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2)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3)目的:开启民智,培养人才,特点:中西并重,既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倡导学西方。(4)社会转型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都是这一时期在 ‘ 掌握西语 , 了解西技 ’ 的新人才标准下创办的 ”,可以看出,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培养近代科技、 翻译和军事人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式学堂的创办, 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 ,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当时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 以西方科学技术 , 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翻译西方书籍,这反映了当时学习西方,变法图强的时代要求;(3)依据材料三信息“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 , 乃欲培植非常之人才 , 以备他日特达之用 ”“ 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可以看出, 开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是 开启民智 , 培养人才 ;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 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内容 中西并重 , 既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 又倡导学西方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社会转型推动教育的发展 , 教育发展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 ;故答案为:(1)特征:主要培养近代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影响: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2)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3)目的:开启民智,培养人才,特点:中西并重,既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倡导学西方。(4)社会转型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3)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分析理解,不要向外延伸;(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者的关系,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六、综合题32.(2021·吉林模拟)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文献或刊物。(1)太平天国运动中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 (2)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1950年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文件 【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2)《申报》(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知识点】土地改革;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想要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据此法律,开始了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故答案为:(1)《天朝田亩制度》(2)《申报》(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主要是需要学生识记,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33.(2020·房山模拟)京城老字号是北京的城市名片。某班组织同学们进行“探访北京老字号”的实践活动,请你一同参加。【行前学】材料一:各组同学搜集整理的资料卡资料卡3:部分老字号店内标语“养生、济世” “人心、人术” “人品如茶品、做茶先做人” “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无二价、童变无欺”【行中看】材料二“东来顺”此名寓意每日顺东风而来,事事顺心。“内联升”中的“内”指“大内”(即朝中), “联升”寓意步步高升。“荣宝斋”有“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鹤 年堂”寓意“松鹤延年,长命百岁”。“庆 丰包子铺”取吉庆、丰年之意得今名。 ——《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指导意见―老字号篇》材料三:走进“都一处”2019年10月北京市认定的首批2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中最年轻的吴华侠是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从一个“打工妹”成长为都一处烧卖传人, 在苦练烧卖技艺的日子里,她总是早出晚归,反复练习排皮、包烧卖,技术水 平也飞速提高。近些年,吴华侠先后研制出奥运五彩烧卖、彩炫烧卖、玫瑰烧卖、 五谷烧卖等新品,不断为老字号烧卖带来新花样。【行中问】第*小组采访提纲产品特色 企业文化经营现状 发展愿望(1)综合材料一中各资料卡内容,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老字号” (2)通过实践过程中观察店铺名称并结合材料二,说出老字号的取名有什么特点?(3)依据材料三,谈谈从北京老字号工匠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4)实践活动后将形成各组的考察报告,请选择采访提纲中的一个版块,设计两个采访问题采访老字号的经营者。示例:产品特色问题1请问老字号经营的产品与普通商家有何不同?问题2 如何确保老字号产品让更多的消费群体接受?(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各大老字号纷纷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既介绍了产品又宣传了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老字号在经营方面还可以做些什么,请你出谋划策。【答案】(1)历史悠久,经营涉及到百姓吃喝玩乐穿的传统服务业。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2)每家老字号的用字大多取吉祥如意、财源兴旺等美好的寓意。(3)传承、吃苦耐劳、创新……(4)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传承特色、产品创新、扩大营销范围、开拓海外市场……【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的变迁【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一中资料卡1“诞生于北京的部分老字号”、资料卡2“关于老字号的歇后语”、资料卡3“部分老字号店内标语”等内容可知,我认为可以用历史悠久,经营涉及到百姓吃喝玩乐穿的传统服务业定义“老字号”。老字号是指 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2) 通过实践过程中观察店铺名称并结合材料二“ “东来顺”此名寓意每日顺东风而来,事事顺心。“内联升”中的“内”指“大内”(即朝中), “联升”寓意步步高升。“荣宝斋”有“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鹤 年堂”寓意“松鹤延年,长命百岁”。“庆 丰包子铺”取吉庆、丰年之意得今名。 ”可知,老字号的取名每家老字号的用字大多取吉祥如意、财源兴旺等美好的寓意。(3)依据材料三“走进都一处”“ 在苦练烧卖技艺的日子里,她总是早出晚归,反复练习排皮、包烧卖,技术水 平也飞速提高。近些年,吴华侠先后研制出奥运五彩烧卖、彩炫烧卖、玫瑰烧卖、 五谷烧卖等新品,不断为老字号烧卖带来新花样。 ”可知,从北京老字号工匠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传承、吃苦耐劳、创新等精神。(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设计两个采访问题采访老字号的经营者。问题1:请问老字号经营的现状与以前有何改变?问题2:如何确保老字号现在的经营让更多的消费群体接受并保持良好的销售。(5)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各大老字号纷纷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既介绍了产品又宣传了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老字号在经营方面还可以传承特色、产品创新、扩大营销范围、开拓海外市场等。故答案为:(1) 历史悠久,经营涉及到百姓吃喝玩乐穿的传统服务业。(2) 每家老字号的用字大多取吉祥如意、财源兴旺等美好的寓意。(3) 传承、吃苦耐劳、创新……(4)示例:产品特色问题1请问老字号经营的产品与普通商家有何不同?问题2 如何确保老字号产品让更多的消费群体接受?(5) 传承特色、产品创新、扩大营销范围、开拓海外市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老字号”的定义、老字号的取名特点、从北京老字号工匠身上感受到的精神的相关史实。七、列举题34.(2022·佳木斯一模)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是 。(2)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3)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俄国作家是 。(4)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应对经济危机他实行了“新政”,领导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 。【答案】(1)戚继光(2)张謇(3)列夫 托尔斯泰(4)罗斯福【知识点】戚继光抗倭;张謇兴办实业;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2)甲午战败后,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张謇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很大,因而被称作“状元实业家”。(3)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4)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超过两届的总统,是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张謇、列夫 托尔斯泰和罗斯福的相关史实。八、论述题35.(2022·龙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西方教育发展简况(节选)国家 (地区) 时期 发展简况中国 清末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 堂等一批新式学校,除了开设语言文字课程外,还开设算学、 化学、天丈、医学等课程。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准备设天学(附算学)、农学、工学、医学、商学 等十科。新中国时期 中国政府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在20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扫除 了青壮年文盲。中等教育取得长足进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 育并举,满足各种教育需要。高等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学科、专业丰富,培养了大批人才。西欧 中世纪时期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大 学。当时,大学的课程有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法学、医学、神学等。近代以来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整理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上、八下)及《世界历史》(九上、九下)(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清末时期的新式学堂和西欧中世纪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相似之处。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以来教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答案】(1)都设置了算学、医学等实用性学科,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影响: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平等、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推动社会变革等(2)论点举例1:教育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2: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变革。3: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参考示例论点: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变革论证1:10世纪以来,西欧经济开始恢复,使得城市商业走向繁荣,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为此,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逐渐形成,成为中世纪教育的“最美的花朵”,同时,大学为了进一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了算术、几何、医学等实用性学科。论证2: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新式学堂不断涌现,既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也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同时,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也使得中国旧有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导致的科举制的废除。结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教育教育的进步和变革。【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 (1)、 分析材料中 “中西方教育发展简况 ”可知,从科目设置来看, 中国清末时期的新式学堂和西欧中世纪大学在都设置了算学、医学等实用性学科;根据“高等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学科、 专业丰富,培养了大批人才”和“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可知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影响方面,近代以来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平等、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推动社会变革等。(2)、 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据材料信息可拟定题目: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变革。论述: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0世纪以来,西欧经济开始恢复,使得城市商业走向繁荣,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为此,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逐渐形成,成为中世纪教育的“最美的花朵”,同时,大学为了进一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了算术、几何、医学等实用性学科。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新式学堂不断涌现,既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也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同时,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也使得中国旧有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导致的科举制的废除,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教育教育的进步和变革。【点评】 本题以中西方教育发展简况为依托,综合考查中国清末时期的新式学堂和西欧中世纪大学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36.(2022八下·定远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大清王朝的覆灭。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根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发生的变化。(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答案】(1)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2)观点:辛亥革命打开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国政府还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促进了自由平等社会新风尚的局面出现。结论: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启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知,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是社会风俗发生的根本性变化。(2)(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以上材料,可以提炼的观点为:辛亥革命打开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国政府还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促进了自由平等社会新风尚的局面出现。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启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故答案为:(1)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2)观点:辛亥革命打开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国政府还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促进了自由平等社会新风尚的局面出现。结论: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启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考2023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之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学生版).docx 备考2023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之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