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科学1.4.给物体分类(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科学1.4.给物体分类(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 4.给物体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课题 4.给物体分类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2年级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 薄厚、颜色、 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物体有一定的外部特征,知道根据物体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 面对同样的物体,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便不同。 科学思维 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把物体分成不同的类别,初步了解分类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探究实践 经历观察、比较,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对分类结果进行解释。 态度责任 经历用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过程,产生对更多物品进行分类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经历观察、比较过程,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尝试对分类结果进行解释
教学 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乒乓球、小木块、大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玻璃珠、塑料杯、小螺母、大螺母、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找物品:出示超市物品专柜,请学生找牛肉、巧克力等物品 2.提问:超市物品繁多,但我们总能快速找到物品,是因为什么 3.引出:超市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能方便我们寻找所需物品 4.揭示课题:给物体分类(板书)
二、探索:给物体分类(预设15分钟))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个乒乓球、1块小木块、1块大木块、1块塑料块、1块小橡皮、1块大橡皮、1颗玻璃珠、1个塑料杯、1个小螺母、1个大螺母] 1.课件出示10种物体,认识物体并编号 2.找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和相同特征 3.引导: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 提问:这10种物体,我们可以用哪些特征进行分类。 4.明确任务:给物体分类 5.活动指导: (1)观察、认识每一种物体 (2)选择1种方法进行分类 明确用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编号表示物体,同一类物体编号写在一起,圈起来,分为几类画几个圈 (4)尝试用第2种方法进行分类,并记录 (5)记录单的填写,强调写编号 6.领取材料,学生实验 教师巡回,以确保每个小组能完成实验,必要时给予指导。 7.整理材料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小组交流 (1)我们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进行了分类? (2)根据同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小组内选派一名同学或多名同学准备全班汇报。 2.全班交流 (1)每个小组汇报小组交流的结果; (2)达成共识: 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通常,我们根据一个特征可以把物体进行分类; 同一特征进行分类时,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拓展:生活中的分类(预设5分钟) 1.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分类,分类给生活带来了什么? 2.交流与总结
五、练一练 4.给物体分类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不会流动的是( )。 A.水 B.空气 C.铁钉 D.油 2.按形状皮球可以和( )分在一类。 A.地球 B.文具盒 C.鼠标 D.铅笔 3.下列选项中,没有固定形状的是( )。 A.洗发液 B.木块 C.石头 D.塑料瓶 4.市场里的蔬菜是按照( )来分类摆放的。 A.颜色 B.大小 C.种类 D.形状 5.超市里物品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 A.种类 B.大小 C.颜色 D.形状 二、判断题 1.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先给物体编号。( ) 2.分类能使我们更容易地认识物品。( ) 3.给物品分类的标准有很多,比如材料、大小、颜色、是否光滑等等。( ) 4.在给动物分类时,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 5.物体通常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 6.分类时不用确定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A 1.√ 2.√ 3.√ 4.√ 5.√ 6.×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4.给物体分类 物体的特征 按特征分类 1.轻重 重 轻 2.形状 球形 方形 3.颜色 4.大小 大 小 ……
八、课堂反思
教材分析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前3课中,学生已经研究了物体的一些特征,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给物体进行分类。这节课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小结和巩固,又是对物体特征认识的深化。本课有以下活动: 1.给物体标上序号 2.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3.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并记录下来 二、活动材料 爱牛材料:乒乓球、塑料杯、小橡皮、大橡皮、小木块、大木块、玻璃珠、小螺母、大螺母、塑料块、标签纸 准备材料时,开始加入了纸块,后来发现材料太多,就取消了纸块的加入,剩下十种物体。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给物体表上序号 活动材料:乒乓球、塑料杯、小橡皮、大橡皮、小木块、大木块、玻璃珠、小螺母、大螺母、塑料块、标签纸 活动方法:让学生根据老师事先给物体的编号顺序给物体编号。 活动反思: 1.为了能快速的让学生完成物体的编号,建议老师课前把所有的物体编上序号,用PPT展示出来,学生跟着老师把数字标签贴在相对应的物体上就可以。这一活动只要第一个班级完成,后面的班级沿用。 2.老师在准备物体时,很灵活。这一课爱牛提供的材料只有两种,如果只用2种物体进行分类太单一,于是我选用了前面的材料,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增减。 活动二: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活动材料:乒乓球、塑料杯、小橡皮、大橡皮、小木块、大木块、玻璃珠、小螺母、大螺母、塑料块 活动方法:出示所有材料,学生仔细观察,找一个学生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分类的依据和分类的结果。 活动反思: 1.一年级上册有过给叶子分类,一年级下册数学也学习了分类,这一活动对学生而言很简单。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操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给物体分类,起着引领的作用。 2.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格有点指示不明,不清楚到底是分几类就画几个圈还是一个圈表示一种分类标准。巡视时发现有学生记录时,分成几大类就把圆圈分成几份,这种方法很好,后面的班级都采用了这种记录方法。 活动三: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并记录下来活动材料:乒乓球、塑料杯、小橡皮、大橡皮、小木块、大木块、玻璃珠、小螺母、大螺母、塑料块 活动方法:在完成活动二,明白了如何记录,让学生选择其他特征,尝试更多的分类并交流。 活动反思: 1.巡视时,发现有学生各玩各的现象,询问后才发现有的学生不晓得如何去合作完成,活动前建议给学生讲清楚活动方法:如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一个特征独立完成全部分类后再交流;也可以要去每个小组一起按照不同的特征给物体分类。 2.交流分享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一部分先说分类的特征,再展示分类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展示分类结果,让其余学生猜猜分类的标准。 3.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板书,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根据不同的特征给物体分类,结果不一样;同一特征给物体进行分类,细分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