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 《物体的运动》单元 3.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物体的运动》 课题 3.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课时 1
核心概念 3.物体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4年级 ④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科学思维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了观察和体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又是可以归纳成几个类别的。而本课聚焦到物体的运动路线(运动轨迹),研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探究实践 在教师引导下,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态度责任 1.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判断这几种运动形式,但是会混淆对运动形式和运动方式的描述,往往采用的是生活词汇,如直的、转弯的、扭来扭去的,还不会用直线、曲线、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学生还不擅长运用从具象到抽象、单一到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他们往往只关注物体的个体特征,不习惯将之抽象为一个质点来考虑。学生结合探索板块中对直线、曲线的初步感知,直线和曲线的模型认识以及画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的运动路线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活动,明确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出示立交桥图片,提问:马路上有许多车子在行驶,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的运动路线是直直的,有的运动路线是弯弯的。 我们把直直的运动路线叫直线,弯弯的运动路线叫曲线。 2.揭示课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板书)
二、聚焦明确问题 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又是可以归纳成几个类别的。而本课聚焦到物体的运动路线(运动轨迹),研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三、探索 探索: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条直线轨道、一条曲线轨道、蓝色球、红色球、桶、学生活动手册] (一)探索1 1.出示教材上的图片,提问:“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直电梯和自动扶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怎样描述?” 2.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预设:过山车是曲线运动,老鹰是曲线运动,台球是直线运动,垂直电梯是直线运动,自动扶梯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掉落的苹果是直线运动 (二)探索2 1.击球。 我们来玩击球,操作员将红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桌子上,距离约40厘米,用蓝球击红球。 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活动。 2.讨论:说说击不中的原因。预设:因为球的运动路线不确定。 3.在轨道上击球。 要求:操作员将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两端,用蓝色球击红色球。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 4.小结:小球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三)探索3 1.我们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它,小球先在桌面滚动,再冲出桌面,直到停下,在整个过程中,它的运动路线是怎么样的?。 2.小组讨论,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猜测。 3.展示想法。 4.讲解实验规则: (1)操作员将小红球放在桌面上相应的位置,用手推向桌子边缘。(每次推的力度尽量保持一致)。 (2)组长带领其余组员蹲下来认真看,讨论好后再画出运动路线。 学生实验。画路线图。 5.展示运动路线图,思考它是属于什么运动?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 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6.慢动作微课展示小球的运动情况。
四、研讨拓展 研讨(预设2分钟) 提问: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方式? 拓展(预设5分钟) 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抛向篮框的篮球的运动是(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圆周运动 D.无法确定 2.在直线轨道里用甲球击中乙球,那么甲球的运动路线是(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无法确定 D.圆周运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直铁路上有静止开始运动的列车做直线运动。 B.投出的篮球做直线运动。 C.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做直线运动。 D. 夏天工作中的电风扇。 4.按下图所示方式用力将木块推出,木块的运动轨迹是( )。 ① B.② C.③ D.无法确定 5.打羽毛球时,羽毛球在空中的运动是(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振动 D.摆动 二、判断题 6.投篮球时篮球的路线是直线。( ) 7.荡秋千的运动轨迹是。( ) 8.小石子从手中掉落下来,运动的路线是曲线。( ) 9.拉锯不属于直线运动。( ) 10.小爱折了个纸飞机扔上天空,纸飞机的运动线是一条曲线。( )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B 6.× 7.× 8.√ 9.× 10.√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运动路线 直线 曲线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八、课堂反思
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各种各样。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击球、推球两个活动,从具体到抽象、单一到综合地对物体的两种运动路线进行描述和记录,逐步加强学生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本课有以下活动: 1.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2.尝试用蓝球去击打红球 3.在轨道上击球 4.推球入桶 二、课堂反思 1.第一个班我是跟着教材的编排进入课堂,用了主题图片引入课题,紧接着进入活动一。这样的教学很常规,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2.后面的班级我就用击球游戏引入课堂,“同学们,相隔40厘米,用蓝球去击打红球,能不能每次都击打中?”。当学生发现不能时,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办法,有学生认为缩短距离可行。真的可以吗?缩短20厘米,让学生亲身体验。就会发现缩短距离,击中的几率大些,但也不能百发百中,继续思考办法。这样很顺利进入活动三,利用轨道击球。 3.轨道上击球这一活动比较简单,大多能很好的完成。活动中可以提醒学生力度要合适:如果用力过猛,蓝球会飞出轨道;力度过小,又会在轨道中间停留。当学生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后,紧接着呈现活动一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这时学生能很快的判断出哪些物体做的直线运动,哪些物体做的曲线运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 84.“推球入桶”的活动引导学生先猜测,再活动。猜测不难,难的是何分工。这一活动不仅要对小球在在桌面上的运动路线进行观察,还要观察小球冲出桌面后的路线,所以分工要明确。活动中学生会发现到当小球在桌面做的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做的是曲线运动。部分学生还能发现当小球冲出桌面后,虽然都是曲线运动,但也有不同,这与推球的力度有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