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 《物体的运动》单元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物体的运动》 课题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课时 1
核心概念 3.物体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4年级 ④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思维 本节课我们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由于本单元不涉及力对运动的影响,但本课又必须让物体运动起来才能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情况,所以借助斜面来驱动物体运动是最好的选择。 探究实践 能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态度责任 1.能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形、正方体、六面体、长方体)、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聚焦: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ppt] 1.出示图片滑滑梯 提问:同学们玩过滑滑梯吗?你是怎么玩的? (预设:玩过,从高的地方滑下来) 提问: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出示图片),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斜坡是一端高,一端低)
二、聚焦明确问题 引出课题 过渡:其实,像滑滑梯,山坡这样的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斜面。当你坐在斜面上你会滑下来,如果在这个斜面上放一个物体,它会怎么运动呢? (预设:①静止不动②滑下来(滑动)③滚下来(滚动)) 小结:物体在斜面上会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板书课题: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三、探索 探索: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体、小球、立方体、六棱柱)、活动记录表] 1.搭建一个较低的斜面。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搭斜面?如果我用这本书,你能搭一个斜面吗? 今天,我们准备了塑料板和支架,谁愿意来搭搭看? 学生上台演示搭建方法。 探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 出示材料:立方体,六棱柱和小球。 温馨提示: ①将物体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不能推物体。 ②实验在同一个斜面上完成,反复实验。 ③人人动手,及时记录,轻声交流 3.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提问:你看到物体是怎么运动? 小结:立方体静止在斜面上,像六面体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滑动;像小球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滚动。(板书) 4.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预设10分钟) 出示材料:长方体,十二面体,圆柱体 提问:它们在斜面上是怎么运动的?跟你想的一样吗? (预设:逐一说滚动或滑动)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它既能滑动又能滚动? 物体的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可能跟什么有关呢? (预设:物体形状、放置方式)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同一个物体,滚动比滑动的速度更快)
四、研讨拓展 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形、立方体、六棱柱、长方体)、活动记录表] 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预设:正方体静止不动,六棱柱滑动,球形滚动,十二面体不动,圆柱形滚动......) 2.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预设:有关系......) 拓展:斜面变高(预设12分钟) 提问: 如果将斜面的一端变高,这些物体在斜面上又会怎样运动呢? (预设:变快) 操作: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将斜面高度上调,按刚才的实验操作再去观察一下物体的运动情况。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原来静止的物体变成滑动,滚动。2.原来滑动的物体变成滚动。 3.斜面越高、物体运动越快。) 总结:物体的运动速度还有很多规律和秘密,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我们将继续探索!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什么样的斜坡,六棱柱都会从斜坡上滚动下去的。 B.无论什么样的斜坡,六棱柱都会从斜坡上滑动下去的。 C.六棱柱在坡度较大的斜坡上是滚动,在坡度小的斜坡上是滑动。 D.六棱柱在坡度较大的斜坡上是滚动,在坡度大的斜坡上是滑动。 2.斜面的特点是( )。 A.一端高一端低 B.两端一样高 C.一定是木板搭的 D.不确定 3.当一辆汽车行驶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是( ):在急刹车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是( )。 A.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B.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C.滑动摩擦,滑动摩擦。 D. 滚动摩擦,滚动摩擦。。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的情况与( )无关。 A.物体的形状 B.斜面的倾斜角度 C.斜面的宽度 D.斜面的高度 5.( )可以使小球跑的更快。 A.增加小球的质量 B.减小推小球的力量 C.把轨道变缓一些 D.减小小球的质量 二、判断题 6.物体从斜面滑下来时,运动可能是越来越快。( ) 7.圆柱体在斜面上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滚动。( ) 8.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滑动和滚动等形式。( ) 9.圆形物体和方形物体在同一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 10.滑滑梯时,我们是从上面滚下来的。( )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D 6.√ 7.√ 8.√ 9.× 10.×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在同一斜面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知道物体的形状、斜面坡度的大小、摆放的方式都会影响物体的运动。本课有以下活动: 1.搭建斜面 2.探究不同物体在同一斜面的运动 3.探究不同物体在坡度较大斜面的运动 二、课堂反思 1.这样的方式引入课堂有2个好处:①让学生很容易发现斜面的特点,一边高一边低,为后面搭建斜面做铺垫;②通过动画,学生也能更好的区分滑动和滚动,记录时不容易出错。 2.学生大多能搭建斜面,巡视时发现有的小组搭建的斜面不是坡度较小的,需要提醒学生思考重新搭建。 3.探究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教材分成2步:先探究3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再探究更多物体在斜面的运动情况。教学时,我把这2个小活动合并成一个活动,直接探究各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再去探究物体在坡度较大斜面的运动情况。这样可以将拓展放到课上,能很好的探究物体在坡度较大斜面的运动情况。 4.课前我设置了2个实验记录单,每一个实验单都有一个预设。教学中发现这样的设计不仅花费时间,还不方便学生对比观察。后面的班级我更改了实验记录单,这样不论是小组的横向对比,还是班级的纵向对比,学生都很容易发现物体在斜面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形状、摆放的方式、斜面坡度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5.实验记录单因为没有设计物体的摆放这一栏,学生分享时虽然能看到运动方式不一样,但为什么会不一样表格上没有显示出来,后面的班级就要求学生记录时不仅要记录运动形式,还要把摆放的方式记下来,分享时就一目了然了。 三、爱牛材料反馈 喜欢爱牛的斜面装置,虽然没有标注哪一面是上,哪一面是下,但搭建时很灵活,将坡度较小斜面转换过来就是一个坡度较大的斜面,点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