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1.8.《测试“过山车”》(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1.8.《测试“过山车”》(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 《物体的运动》单元 8.测试“过山车”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物体的运动》 课题 8.测试“过山车” 课时 1
核心概念 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及要求 13.3 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3~4年级 ⑤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科学思维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和小球,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实践 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态度责任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描述小球的位置、运动路线,测量小球的运动快慢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测量和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改进过山车。
教学准备 教师:定好各组的测验场地、多媒体课件、黑板大表格。
学生:各组制作好的“过山车”、秒表、软尺、细绳、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测试我们的“过山车”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材料准备:各组自制的过山车、小球] 明确任务要求:用一个小球从过山车的起点出发,观察小球能否顺利到达终点,同时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每组发一个小球> 提问:你们组的过山车能否让小球顺利到达终点?如果不能 该怎么改进? 谈话:请还存在问题的组再花几分钟时间调整一下,成功的小组再多尝试几次。
二、聚焦 谈话:经过测试和调整,大家的过山车都能顺利的通过小球,那么小球的在过山车上是怎样运动的呢?下面让我们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分别从小球的位置、运动路线和快慢三个方面来描述?
三、探索 任务一、描述小球的位置 [材料准备:方位盘、小软尺、细绳、小标签纸、小组记录表] 提问:小球的位置要从那几个方面来描述? (预设:方向、距离) 明确任务要求:将方位盘平铺在“过山车”的下面,并将过山车的起点与方位盘中心对齐,然后用标签纸在过山车上取几个位置。请每位小组成员向其他同学描述自己选的小球位置。 建议:1.描述小球的方向借助方位盘;2.测量小球的距离用细绳沿过山车轨道量取,并软尺测量。 <请1组同学向其他组同学描述小球在自己组过山车的位置,教师用希沃教学助手展示> 任务二、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 讨论: 怎样描述的运动路线? (预设:先画运动路线,然后分段描述) 建议:1.在记录表上画出小球运动的路线;2.分段标注直线运动(A)和曲线运动(B) 画出运动路线 (直线运动用“A”表示,曲线运动用“B”表示)
汇报交流:将各组的画出的运动路线通过希沃教学助手收集起来,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并选取存在问题的几组进行分析和讨论。 任务三、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上的运动快慢 [材料准备:软尺、细绳、小标签纸、秒表、小组记录表、全班汇总表] 讨论:怎样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上的运动快慢? (预设:运动相同距离比运动时间的方法,或者采用运动相同时间比运动距离) 建议:1.用软尺轨道量出距离起点2米的位置,并用标签纸做好记号,作为终点;2.用秒表测出小球从起点到达终点的时间,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第1次第2次第3次取值(中位数)运动的时间
小球运动快慢小组记录表 组号时间快慢排序
小球运动快慢全班汇总表 汇报交流:那一组的过山车小球运动的最快?为什么? 把最快小组的过山车展示出来,让其他组同学进行观察,并和自己组的过山车进行比较分析原因。 (预设原因:过山车的坡度大小、运动路线、轨道表面的光滑程度等等)
四、研讨拓展 一)改进我们的过山车 讨论: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为什么? (预设改进方法:①增加起点的高度或降低终点的高度 ②用更加光滑的轨道 ③运动路线曲线运动部分减少,直线运动部分增加 ……) (二)改进后二次测试 [材料准备:学生自带材料、木块等] 测试操作小提示: 1.改进时可用自己带来的材料,也可以到材料超市领取。 2.同样需要及时测量和记录下小球运动2米所需要的时间。 3.边改进边完善你们的设计图,并及时补充加快速度的方法。 4. 时间有限,改进加测试的时间一共10分钟。 (三)展示改进后的过山车 [材料准备:各组改进后的过山车和设计图,以照片的形式通过希沃教学助手上传电脑供小组展示时投放。] 交流:根据再次测试的运动时间对比介绍过山车改进前、后的设计及改进的效果。 (四)欣赏各种各样的过山车,寻找更多改进策略 展示各种各样的真实过山车 提问:在保证安全通过的前提下,怎样让我们的过山车运动速度更快,更加刺激?请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课后继续改进完善设计。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的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 )。 A.温度计 B.秒表 C.放大镜 D.湿度计 2.某小组在调试过山车时,发现小球总是在第一个弯道外侧冲出,下列调整有效的是( )。 A.将这个弯道外侧的轨道适当变高一些 B.将这个弯道内侧的轨道适当变高 C.把起点调高一些,让这个弯道更陡峭 D. 不需要调整 3.下列对“过山车”制作的几条要求,在测试前无法确定的是( )。 A.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B.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会脱轨 C.轨道总长在2米以上 D. 过山车搭建要反复测试 4.( )的办法,更能方便我们测量“过山车”轨道的长度。 A.用拃来测量 B.用班级的春格尺(木制)测量 C.用细绳测量后量取细绳长度 D. 直接用肉眼测量估算 5.在测试我们的“过山车”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秒表记录运动的距离 B.可以用软尺测量运动的时间 C.制作好后的“过山车”如果有需要还要调整 D. 无法判断 二、判断题 6.游乐场里的过山车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 ) 7.指南针是古人计时的仪器。( ) 8.“过山车”设计时应该考虑坡度的大小。( ) 9.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的快慢无法测量。( ) 10.描述小球的位置时,只需说明小球距离起点有多远就行了。( ) 参考答案: B 2.A 3.B 4.C 5.C 6.√ 7.× 8.√ 9.× 10.×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第7课的基础上,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为主线开展的探索活动,即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观察和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借助秒表和软尺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本课有以下活动: 1.描述小球的位置 2.观察小球的运动形式 3.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 二、课堂反思 1.第7课和第8课不是连堂,本课活动之前要让学生重新搭建过山车,才能进行后续活动。为了节省时间,除了第一个班级需要自己搭建,后面的班级都用上一个班搭建的过山车,这样可以留出更多时间进行后续活动。 2.过山车搭建好,学生还要进行调试,才能让小球从起点滚到终点。调试过山车是一个细致活,需要学生找到找到问题,逐步解决问题。活动中需要提醒学生不要急,慢慢去解决,也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3.大多学生都能运用方向盘描述小球的位置。方向盘比较大,搭建的过山车很容易散架,需要提醒学生动作慢点。 4.学生搭建的轨道大多是曲线轨道,小球的运动形式比较单一。我想如果将第3课的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和本课的材料组合,应该可以搭建一个更加有趣的过山车。 5.学生大多知道相同时间比距离或者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式来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活动中,我是将2个小组的过山车放在一起,比较哪个组的小球最先到达终点这样的方式来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比赛时,老师采用投屏的方式,方便其余学生观察。比赛后小组还可以再次调试,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