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1.7.《我们的“过山车”》(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1.7.《我们的“过山车”》(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 《物体的运动》单元 7.我们的“过山车”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物体的运动》 课题 7.我们的“过山车” 课时 1
核心概念 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及要求 13.3 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3~4年级 ⑤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科学思维 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探究实践 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态度责任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务,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合理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一座过山车。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制作过程中轨道铺设及曲线轨道的调整。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塑料积木套件(或铁架台和 2 米长的保温塑料管、防撞条)、小球、设计图纸(带小方格)、直尺、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探索我们的“过山车”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聚焦: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ppt播放实际运行的“过山车”的图片] 1.播放“过山车”的实物图片。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过山车”有什么特点吗?(预设:“过山车”为什么会运行?“过山车”运行的动力呢?) 2.师生分析原因 “过山车”由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坡度等组成,还有一个底座。(预设:让学生知道我们自己设计的“过山车”也要有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坡度,同时底座要稳固) 3.揭示课题:我们的“过山车”(板书)
二、探索 [材料准备:每组设计图纸一张、学生活动手册、简单的积木] 1.探索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拼接。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小组内学生建造一条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教师要巡视指导,让学生熟悉材料,熟练掌握拼接技巧。 提问:“过山车”的轨道主要由哪几种?我们在制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2.小组设计自己的“过山车”。 (1)观察教材中小实践中的设计图,仔细观察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设计的: 提问:如果让我们自己去设计一辆“过山车”,你们准备怎么来设计?(预设: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注意:为小组内准备设计什么样的“过山车”,自己小组内的“过山车”有什么特点作铺垫?) (2)小组内进行设计前的讨论并推荐一名工程设计师。 根据小组内的意见,由工程设计师来设计小组内的“过山车”,要考虑“过山车”的实用性和制作材料的成本。提问:设计时要注意选择什么材料后进行?(预设:根据材料进行设计) 3.出示活动手册,明确设计要求,画设计图。
三、小实践 设计和制作自己的“过山车”(预设22分钟) [材料准备:设计图一张、每小组所选择的材料、铁架台、软尺或细线等] 1.学生反馈交流:对自己小组设计的“过山车”图纸进行了说明? 由工程设计师介绍设计情况,其他成员补充说明。 这一环节要求:小组间可以相互进行提问或设计情况解释,并针对其他组提出修正建议。 2.提问:制作“过山车”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有什么制作顺序呢? (预设:让学生知道“过山车”的制作从低到高拼搭,即从位于“过山车”最低处的终点开始,沿着设计的轨道路线,搭建到“过山车”的起点,这样的搭建操作会更规范、更科学。) 3.学生搭建制作自己的“过山车”,小组内设计师指导制作,其他成员协同具体制作,对制作中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告知设计师调整设计? 4.初步评价:制作完成“过山车”后,小组内先进行初步测试,检验“过山车”整体的稳固性,并尝试用小球进行检测。 (预设:要按照教材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要求进行,测量长度、检查轨道情况、坡度等。)
四、研讨拓展 [材料准备:制作完成“过山车”、秒表、小球、细线、软尺] 1.由几个小组上来进行展示,先测量“过山车”的长度,并进行测试比赛。 2.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3.对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正建议。 4.小结:通过初步测试结果和其他同学的建议,小组内设计工程师进行优化调整,为下一课准备真正测试做准备。 (预设:评比活动中要考虑各个小组制作“过山车”的实用性和成本核算。)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制作“过山车”的步骤正确的是( )。 ①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 ②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 ③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 ②→③→① ①→③→② ①→②→③ ③→②→① 2.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 A.独立设计,独自制作 B.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分工合作 C.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 D. 自己做自己的 3.小明特别喜欢过山车,打算自己制作一个“过山车”模型。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先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再进行制作 B.制作过山车时,可以不参考设计图,直接制作 C.制作完过山车模型,可以进行测试、评价、修改 D. 制作过山车要多做测试 4.下列不符合“过山车”设计要求的是( )。 A.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B.小球要脱轨滚完全程 C.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D. 过山车完成要进行测试 5.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 )。 A.制作——设计——评价 B.边制作边设计 C.设计——制作——评价 D. 制作——设计 二、判断题 6.小球在“过山车”中的运动速度是有变化的。( ) 7.小球在“过山车”上的运动方式既有直线运动,也有曲线运动。( ) 8.整座“过山车”不需要稳固,摇摇晃晃可以增加刺激感。( ) 9.在搭建“过山车”的活动中,画设计图的用处是展示小组的想法。( ) 10.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C 6.√ 7.√ 8.× 9.√ 10.√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学生因为比较小,一般没有坐过“过山车”,对过山车的路径和轨道缺乏直接体验,但他们大多在生活中见过过山车并非常感兴趣。 本课主要是先通过观察过山车图片聚焦过山车的运动,然后熟悉现有材料并明确设计要求,最后设计、制作和评价自己小组的“过山车”。本课有以下活动: 1.了解过山车组成部分 2.画出过山车设计图 3.搭建过山车 二、教学反思 1.第7课和第8课的内容都是“过山车”,如果学校有2节连堂的科学课,就可以一次性完成教学内容。我们一周只有2节课,只好分开教学。 2.通过图片和视频,学生很容易发现过山车的特点:如有直线轨道、曲线轨道、有坡度、还要有支架和底座等等,为了让学生搭建过山车更加顺利,活动前可以让学生先用软管试着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为后面的搭建活动做好铺垫。 3.学生设计图纸前,要让学生明白“过山车”的设计要求,这样能给学生指明设计方向。虽然学生设计了图纸,也要求按图纸去搭建,活动中还是发现学生没有完全按照图纸去完成过山车的拼搭,需要老师提醒。对于搭建有困难的小组教师要给予指导。 4.教学第一个班,我直接把材料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图纸拼搭,发现学生进度很慢。后面的班级老师先演示,让学生明白每种材料的用途,再小组活动。这样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拼搭起来更容易。 5.搭建过山车比较费时间,我都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题,为后面的搭建活动留出更多时间,就这样到下课都还有小组没有搭建成功。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后面还是要给学生更多时间去完成。 6.本课的零件特别多,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弄丢了;零件大多都是塑料制品,容易弄坏,提醒学生力度小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