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画家凡·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画家凡·高》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7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是学生四年级之前从未出现过以画家为专题的人物欣赏课。按照《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即“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者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其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凡高绘画的魅力,我将教学环节加入了使学生动手画星空的过程。力图用此方法拉近学生和艺术大师的距离,让学生贴近艺术,感受艺术,热爱艺术。二、学情分析本学段的学生已经在前一段的学习中欣赏过数位中外画家的作品,对绘画题材、绘画形式及风格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但本课首次出现以画家为专题进行的欣赏活动,学生在领悟、理解、文化艺术积累上还需要教师逐步搭建欣赏评述的阶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开展专题性欣赏学习。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语言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提高审美素养与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提升对艺术的热爱,同时努力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画家凡·高的生平,认识画家的绘画风格,用语言或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2、教学难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从内容、色彩、笔触等方面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五、教学用具准备课件、范画、彩砂纸、油画棒等。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问题导入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画家,他就是19世纪荷兰画家凡·高,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画家凡·高)(三)共同探究1、凡·高生平(1853——1890年)(1)看幻灯片,这是他的自画像,同学们喜欢这幅画吗?(2)你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概括一下凡·高的一生?2、早期绘画:分析《吃马铃薯的人》。3、巴黎时期:印象派。(1)介绍印象派小知识。(2)感受凡·高作品在色彩上的变化。4、阿尔时期。(1)创作巅峰时期作品欣赏。(2)小组讨论,分析《向日葵》。(3)割耳事件。5、 圣雷米时期。(1)名作《星月夜》的欣赏。(2)对比凡·高早期作品《播种者》,这两幅作品的笔触有什么不同?(四)课堂实践1、教师示范。 2、学生体验笔触带来的乐趣。3、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五)课堂小结1、出示不同画家的作品,请学生挑出凡·高作品,并说出依据。2、最后的作品《麦田上的乌鸦》欣赏。3、针对凡·高传奇的一生,学生补充新的想法。(六)延伸拓展欣赏高科技技术下凡·高作品《当凡·高的画动起来》,让我们在感动中向这位大师致敬!(七)板书设计画家凡·高(1853-1890)作品特点早期作品 后期作品色彩暗淡 变 色彩鲜艳笔触细腻 笔触粗犷有力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