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4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42(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42期)
文化知识篇
语法知识六
语法与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在古代汉语中,原属于甲类事物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可以临时用作乙类词,或词性未变,但临时具有一种新的语法功能,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数词、代词有时也可以活用,所以,词类活用又叫做“实词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通常意义是名词,义为“刀锋”,刀锋能杀人,“刃”后带了宾语“相如”,就活用作“杀”的意思。再如:
①凡吏于土者——吏于土:在地方上做官。后带补语。
②二月草已芽——芽:发芽。前有副词“已”。
③非能水也——水:游水。前有能愿动词“能”。
④范增数目项王——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
⑤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用网捕捉\"。前有结构助词“所”。
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怎样”意思。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但这个表使动的名词同宾语并没有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动作的对象或变化的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的名词。它实际上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主+动+兼+动+宾(或无宾),现在则简化为主+动+宾,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应恢复成兼语式。如“先入秦破咸阳者王之”中的“王之”就是“使他为王”。再如:
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以……为”的意思。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按这个格式:主+以(或“把”)+宾+为(或“看成”或“当作”)+表意动的名词。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其父”,就是“以其父为宾客”,或“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
4、名词直接作状语。
现代汉语,除时间、处所名词有时可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却很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表示比喻或对人的态度,可把“状谓宾”的格式变成“谓宾如状”的格式。如:
蚕食诸候,使秦成帝业——“蚕食诸侯”即“食诸侯如蚕”。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待之”即“待之若客”。
猱进鸷击,或能免乎?——“猱进鸷击”即“进之如猱击之如鸷”。
吾得兄事之。——“兄事之”即“事之如兄”。
②表示方位或处所,可把“状谓宾”的格式变成“谓宾于状”的格式。如:
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北定中原”即“定中原于北”。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廷见相如”即“见相如于廷”。
操军破,必北还。——“必北还”即“必还于北”。
③表示工具或依据,可把“状谓宾”的格式变成“谓宾以状”的格式。例: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养之”即“养之以笼”。
失期,法当斩——“法当斩”即“当斩(首)以法”(按照秦法应当杀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运(之)”即“运(之)以箕畚”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中的“至”,本来是动词,这里放在“其”字之后,共同充当主语,作“来到这里的人”解。再如: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财物。
②惧有伏焉。——伏:伏兵。
2、动词作使动用法。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例如:
①可烧而走也。——走:使(之)逃跑。
②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蹶:使……受挫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使之活。
④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之)发出声音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如:
①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坚韧的盔甲;锐:锐利的武器。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少:很少的人;众:很多的人。)
③四美具,二难并。——美:美好的事物,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难得的贤主嘉宾。
④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长:长处;短:短处。
⑤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旧:旧交情。)
2、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不是用作“使动”、“意动”,就是作一般的动词。例如: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跟……交好,用作动词。
②山多石,少土。——多、少:都用作动词。
3、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使[江南岸]返绿。(《泊船瓜州》)
②大王必欲急臣——急:使臣着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足以荣汝身。——荣:使你荣耀。(《孔雀东南飞》)
4、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例如: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师:以从师学习为可耻。(《师说》)
②且庸人尚羞之。——羞之:把这件事当作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数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四:成为四个人。(《唐雎不辱使命》)
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解作“使[其德]二三”,即不专一,变化多次。(《诗经氓》)
作文素材篇
文化主题作文素材一
16个精选标题
《文化兴盛,激活现代中国之魂》
《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
《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
《文化自信似长河、高山、大海》
《腹有“文明”气自华》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莫将文化传承束之高阁》
《文化传承不能浮于表面》
《文化自信怎自信?》
《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
《旧调换新曲,炎黄谱华章》
《在文化原乡筑牢文化自信》
《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为文化传承插上翅膀》
《文化是我们的地基》
《寻找文化的根》
10个名言金句
1.岁月失语,为石能言。(冯骥才)
2.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林清玄)
3.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北岛)
4.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
5.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
7.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张涛甫)
8.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柴静)
9.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重回汉唐》)
10.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之上,仰望浩瀚历史的星空,居于中间的“人”,是为赓续千年的薪火所在。
3个典型人物
单霁翔:唤醒故宫的“掌门人”
事迹回放:
故宫博物院保管的珍贵文物一共是168万件,占全国定级的珍贵文物的41.98%。
为了不让99%的文物沉睡在库房里,单霁翔认为“我们必须开放更多区域,举办更多展览”。慢慢地,从过去只开放30%的区域,故宫如今,已经开放到80%,那些“游客止步”纷纷解禁。
“人们可以在里面尽情欢笑,这就是博物馆的责任。”
在展示更多藏品后,单霁翔还在故宫举行“元宵灯会”,这是故宫第一次大规模夜间开放,紫禁城的夜间风光展现人前。
不仅如此,在他的带领下,品类繁多、玩法新奇的故宫文创纷纷上线,人们得以亲近那些曾被“束之高阁”的文物藏品。
单霁翔曾许下心愿,“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如今,故宫已拂去了历史封尘,焕发活力,以更平易近人、青春生动的形象为大众所熟悉。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事迹回放:
樊锦诗曾是北大的天之骄子,却在1963年毕业后奔赴了这座位于西北荒漠中的小镇,与她的老师段文杰一样,开始了与敦煌几十年的“厮守”时光。
当时在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下,莫高窟一度岌岌可危。樊锦诗为了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得更久,大胆构思了“数字敦煌”。
“数字敦煌”是一项敦煌保护的虚拟工程,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存储敦煌石窟文物信息。樊锦诗和她的团队利用数字技术,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樊锦诗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到莫高窟保护、研究事业中,只要一说起敦煌,已是高龄的她,仍似孩子般手舞足蹈,眼里透着光亮。
樊锦诗
白先勇:昆曲义工
事迹回放:
白先勇自称“昆曲义工”,他在《细说牡丹亭》的发刊词中动情地说,他觉得上天留他,是因为他有事情没有完成,而推广昆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位列第一。而在当时,和许多传统戏种一样,昆曲也存在着演员老化、观众老化、演出形式老化、乏人问津的危机。2004年4月,白先勇老师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让年轻人也爱上昆曲的作品就此诞生。
可以说,正是昆曲版《牡丹亭》的推出,才引发了近年来两岸三地乃至世界范围的昆曲热。
热点事件
《唐宫夜宴》火爆出圈
2021年农历新年伊始,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爆出圈,霸屏热搜多日。
14名身着齐胸衫裙,体态丰腴、神情娇憨的年轻舞者是《唐宫夜宴》的主角,她们仿若唐装仕女从古画中走了下来,用活泼俏皮的舞姿展示了仕女从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
为了体现唐朝女性的丰腴身姿,十四位舞者穿着塞有海绵的连体衣,嘴里还含着棉花。而她们的月牙型妆容“斜红”,以及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更是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1300年前的唐朝。
现场运用了先进的3D和AR技术,让虚拟影象与现实舞台交相呼应,演员们动作俏皮,穿梭于妇好鸮尊、莲鹤方壶 、贾湖骨笛 、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影像之间,整场演出给观众们留下了身临其境的深刻印象。
2021河南春晚同样“出圈”的还有体现太极智慧的武术节目《天地之中》,炫酷的视觉包装,让太极智慧与航天梦跨界结合,大胆创意吸睛十足。
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3月20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现已出土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全世界为之震惊,并在网上引发刷屏浪潮。
有专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堪比著名的秦兵马俑,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1000 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考古过程全程直播,网友可以实时见证考古过程。网友热情关注和激烈讨论也让与三星堆有关的词条屡屡登上热搜。
“三星堆上新”掀起网友考古热的背后,除了三星堆遗址文物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外,也反映了国民对国家文物发掘、保护、传承的重视,折射当今国民文化自信的提高。
精彩语段
1
黄河之畔,华夏文明历经霜雪千年、盛世岁月而延续至今,炎黄子孙何以将这悠悠千载的积淀传承,裨益当下、福泽后世?
学者陈更,漫溯诗词世界,体悟古人境界,钩沉古典文艺之美。故宫院长单霁翔“唤醒”紫禁城,使古物不再尘封、历史不再褪色,一抹娟秀瓷花、一记遒劲笔墨,得以向世人诉说华夏传奇。而本为异乡人的高佑思,深扎中国的土壤,甘做桥梁,为世界还原沉蕴又纯粹的中华文化。
2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河浩荡,在时间的轴线上,把握住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山巍峨,在精神的维度中,把握住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大海空阔,在世界的尺度上,把握住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3
看那卷轴铺陈,墨迹淋漓,更有连绵的后人品鉴、续题诗文,合璧来看,面前的山水、人物、钤印一一活了起来。宫廷墨宝珍存,奉百姓清赏;青史遗文面世,恍词客有灵。我们仿佛有幸穿越千年,和不同朝代先贤团团揖坐,如见先人伏案时毫端蕴秀,如嗅先人泼墨处芝兰之气。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仍然能与当代中国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仍然可以用“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4
中华文化如香茗,只需浅尝,便有无穷之韵味。千年沉淀,大国底蕴,让人静从心生。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亘古流芳;一腔一调,唱出国粹之经典,文化之瑰宝;一拳一脚,打出威风英姿,中华武术海外名扬。衣袂翩翩,华须飘荡,那是孔夫子传扬孔儒家经典,涤荡思想;驼铃声声,蹄踏万丈,是张骞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海风阵阵,是鉴真东渡日本促文化繁荣。古文化的魅力在发扬中传承,泱泱华夏之经典,将在传承中开启新篇章。
5
新时代有着新时代的特点,传统将何去何从?我们需要担其相应的责任来。白先勇将《牡丹亭》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让《牡丹亭》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这是当代艺术家的历史担当;学校因地制宜,把农民画,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纳入校本课程,这是当代教育学者的历史担当;央视推出《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让无数百姓走入传统文化的学术殿堂,这是当代媒体的历史担当。这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让其在新时代具有了“新”的诠释,是给传统文化,也是给我们自己最好的礼物。而我们青少年,能给自己怎样的传统化“新”礼物呢?
实战训练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原谅我也是第一次为人子女
林一芙
①上一次和我妈吵架是在快要毕业的时候。那时我在医院实习,每天来来往往的都是重症病人及他们的家属,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病人的出气筒。我习惯了和颜悦色地面对每个病人,在他们歇斯底里时思考最妥当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医院老师们面前做最听话的乖学生。
②那段时间,我频繁地跟我妈吵架。有时我回到家里,身心俱疲,直挺挺躺在床上。我妈是个老洁癖,从客厅进来随口唠叨了一句:“怎么也不把床单拉平再躺。”(A)我顷刻间就炸毛了,从床上坐起来吼她:“你没看见我刚回来,床单皱一点有什么关系,我才刚刚准备睡,又被你吵醒了!”
③或许,人在低谷时,不亲手把责任推给另一个人会活不下去,而归罪于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成了最便捷可行的方法。我在外越是乖巧,回家越是任性,并且自以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可以被原谅的。
④渐渐地,我妈对我说的每一个字都开始小心翼翼。她对待她的女儿,像对待一个在门口挂着“请勿打扰”的生客。她会偷偷在我包里塞小点心,晚上和我一起讨论电视剧。我想,她一定在暗地里准备了一百种试图让我变得愉悦的方法,却找不到一个奏效的。
⑤那一阶段,我在医院常常吃闭门羹。有时候会向我妈提起,自己好不容易做好了消毒,病人瞥到我实习生的胸牌就要换人。
⑥我妈是个特别怕疼的人,后来有一次,她体检回来很兴奋地给我看她手上的针孔:“我今天去体检,人家给我扎了四针才扎进去。”我说,怎么就傻傻让别人扎了四针,可以让她换个人来。“我今天遇到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实习生,她问我能不能让她试一下。我看到她就想起你了。我想啊,我现在多给别人一点机会,以后别人可能也会给你机会。”我当下听得鼻头一酸。
⑦我们全家没有人在医疗行业,谁都不清楚这个领域是怎样的环境。我妈就用这样笨拙无效的方法,暗自期待着世界能对她的女儿好一点——就让妈妈痛一点吧,或许有千分之一的机会,上天可以看见,然后回报在你身上。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在为人子女这件事上,我是这样的不合格,甚至是零分。
⑧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习惯把父母当成最后的堡垒。(B)以为自己在外怂成一个草包,扎一身长短不一的刺,就可以转过身来,扎在父母身上。总觉得在外面受的委屈需要找到一个途径发泄,这时我找到了父母,因为那是我发泄情绪最低成本的方法。
⑨心理学上说,人有一些内在不可见的想法,这被称作潜在信念。我们在潜在信念里认为,在社会上我们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全部责任。而父母就像海绵,只要不吸纳到极限,他们就会将一切无论好坏地照单全收。
⑩曾经看过台湾童星杨小黎的一个访谈,她说小时候拍哭戏,刚开始导演们都告诉她“你要是再不哭,妈妈就丢下你走了”。但这招越到后面越没有用处,因为她发现每次都说要走的妈妈,总是偷偷在旁边帮她拍照。聪明的孩子从小就知道,父母说两百遍的“你要再哭,我就让大灰狼把你抓走”是永远不会实现的谎言。倘若真的有大灰狼到来,他们只会挡在最前面。
⑾洞察了父母的软肋就是自己,忍不住恃宠而骄地撒泼任性;用妥协的眼光看世界,却用挑剔的眼光看父母,大概是天下为人子女者的通病吧。我妈总是说,很抱歉,没能够帮助你什么,因为我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可是妈妈,请原谅我也是生来第一次为人子女。
1、请简要概括文中的母亲为了女儿都做了哪些事。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我顷刻间就炸毛了,从床上坐起来吼她。(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B)以为自己在外怂成一个草包,扎一身长短不一的刺,就可以转过身来,扎在父母身上。(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文章以“原谅我也是第一次为人子女”为题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
4、文章第①段写台湾童星杨小黎的一次访谈这一情节,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应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与解析篇
1、①小心翼翼地对“我”说的每一个字;②愉偷在“我”包里塞小点心:③和“我”一起讨论电视剧:④为了让世界待她的女儿,在体检时让实习生在她手上扎了四针。(意思对即可))
2、【A、示例:“炸毛”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牌气极大“吼”准确传神地写出“我”的蛮横无理。(意思对即可)
【B、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在外面受到伤害”比作“扎一身长短不一的刺”,生动形象地写出人们在外面受到委屈后,将这些不良情绪发泄到至亲身上,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和疼痛。
3、别致新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原谅”揭示主旨,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表达出“我”对自己将情绪发泄到母亲身上的愧疚;暗示文中为人子女者的许多不妥的做法,会给父母造成伤害。(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4、不能删去。台湾童星杨小黎的故事生动地写出孩子从小就洞悉父母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爱着自己,正因如此,为人子女者才敢任性撒泼、毫无顾忌;这个故事点明了父母的伟大和子女的任性:这个故事是“我”的经历的重要补充,也是“我”剖析子女将情绪发泄在父母身上的原因的有力证据,因此不能删去。(意思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