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3.6地球的形状 同步学案(原卷板+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3.6地球的形状 同步学案(原卷板+答案版)

资源简介

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形状是一个球体。
(2)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2.探究目标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2)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二、知识梳理
1.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 球体 ,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一个 球体 。
2.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①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 远方来的船 ,发现总是先看到 帆顶 ,然后再看到 船身 。
② 月食时 ,人们观察到 地球 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 圆形的 。
③1519年,航海家 麦哲伦 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4.模拟实验中,船模在球面上移动时, 先看见船顶,再看见船身 ;船模在平面上移动时, 同时看见船顶和船身 。用手电筒正面照射时,我们发现正方体投射的影子是 正方形的 ,球体投射的影子是 圆形的 。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动的对比实验。
(2)探究问题:地面是球面还是平面呢?
(3)提出假设:地面可能是球面。
(4)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桌子、地球仪等。
(5)实验步骤:
①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
②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现象。
③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观察现象。
④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地球的形状。
(6)实验现象:
船模在球面上移动时,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船模在平面上移动时,同时看见“桅杆”和船身。
(7)实验结论:
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人们猜测地球是球体的假设的正确性。
2.指点迷津
如果地球是平的,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当远方来船时,观察者能够同时看见“桅杆”和船身。
1/ 1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形状是一个球体。
(2)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2.探究目标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2)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二、知识梳理
1.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 球体 ,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一个 球体 。
2.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①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 远方来的船 ,发现总是先看到 帆顶 ,然后再看到 船身 。
② 月食时 ,人们观察到 地球 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 圆形的 。
③1519年,航海家 麦哲伦 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4.模拟实验中,船模在球面上移动时, 先看见船顶,再看见船身 ;船模在平面上移动时, 同时看见船顶和船身 。用手电筒正面照射时,我们发现正方体投射的影子是 正方形的 ,球体投射的影子是 圆形的 。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动的对比实验。
(2)探究问题:地面是球面还是平面呢?
(3)提出假设:地面可能是球面。
(4)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桌子、地球仪等。
(5)实验步骤:
①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
②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现象。
③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观察现象。
④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地球的形状。
(6)实验现象:
船模在球面上移动时,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船模在平面上移动时,同时看见“桅杆”和船身。
(7)实验结论:
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人们猜测地球是球体的假设的正确性。
2.指点迷津
如果地球是平的,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当远方来船时,观察者能够同时看见“桅杆”和船身。
1/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