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鸿门宴》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鸿门宴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3、理解和把握第一部分重要的文言字、词、句。(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列宁曾经打过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一个人想进人一大串房间中的某间,却阴差阳错地进了另一间。这句话的意思是偶然性因素和细节有时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年刘项争霸,项羽起初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后来为何会“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呢 其中偶然性的因素是什么 这和项羽的性格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让我们重回“鸿门宴”,去认识“西楚霸王”项羽。(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3、理解和把握第一部分重要的文言字、词、句。(教学重、难点)
第一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一
阅读导学案P28中助读资料的知识讲解。(2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3分钟)
①简介作者 ②介绍《史记》
③古代座次以什么为尊?君臣坐的位置叫什么?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
①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12)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70)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第二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二
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分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决以下字词的读音。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3分钟)
飨 鲰 卮 郤 玦 桮 哙 戟 瞋 眦 跽 彘 俎 芷
欲王关中 为击破沛公军 崤山 好美姬 说我 熟与君少长 数目项王
沛公之参乘 切而啖之 如恐不胜 何辞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二.
Xiǎng zōu zhī xì jué bēi kuài jǐ chēn zì jì zhì zǔ zh wàng
Wèi xiáo hào shuì zhǎng shuò shēng dàn shèng wéi
第三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三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事件的发展脉络。(2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三(4分钟)
1、速读课文,分几部分, 2、主要阵营及人物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三
1.本文共七段,可按“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宴后三个部分。
宴会前(1、2)起因:第一部分,写鸿门宴的缘起,这部分交代刘项双方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宴会中(3、4)经过:第二部分,写宴会中双方激烈的斗争,揭示了刘胜、项败的趋势和原因。
宴会后(5~7)结果:写宴后余事
2.阵营:刘营 项营
主帅:刘邦 项羽
谋士:张良 范增
武士:樊哙 项庄
内奸:曹无伤 项伯
第四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四
学生自读第一段。(1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四(3分钟)
翻译第一自然段,并回答:
1、记叙了哪几件事情?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2、曹无伤为什么告密?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四
1.共记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曹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
第二件事是范增劝说项羽。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至此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曹无伤根据刘项两方的对比,认为项羽称王是迟早的事,那时必灭刘邦,为前途着想,曹无伤告密,希望日后能成为项羽的有功之臣。
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1、矛盾的“导火索”_____________ 。
2、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明他有
“_________”,劝项羽“急击忽失”,火上添油,激化矛盾。
3、项伯夜访张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项伯被收买,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 _________________”留下伏笔。
答案:曹无伤的密告 天子气 以身翼蔽沛公
九、教学反思
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 主备人:郭美华
鸿门宴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把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句。(教学重点)
2、梳理文章的情节,把握文章情节安排的意义。(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鸿门宴》一文。(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理解和把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句。(教学重点)
2、梳理文章的情节,把握文章情节安排的意义。(教学难点)
第一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一
学生自读第二段。(1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3分钟)
翻译第二自然段,并回答:
1、写了哪几件事情?对故事发展有什么作用?
2、作者特意交代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
1.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是张良献计。这是情节变化的关键,项伯被拉过去,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埋下伏笔,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
第三件事是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2.这句话交代了项伯的身份,说明项伯在项羽集团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却在项羽要对刘邦采取军事行动之前,擅自离开军队,为了朋友的安全,而不惜将军事秘密泄露出去,项伯的行动既暴露了集团内部的弱点,也为后文矛盾的转化埋下了伏线。
第二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二
学生自读第三段。(1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3分钟)
翻译第三自然段,并回答:
“项庄舞剑”在情节上展开的作用。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二
项羽“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将故事推向高潮。
第三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三
学生自读第四段。(1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三(3分钟)
翻译第四自然段,并回答:
1、第3、4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2、“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一人物的 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三
1.一起: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一落:项羽“默然不应”
二起: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二落: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三起:樊哙闯帐,怒斥项羽
三落:刘邦如厕逃脱
2.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凸显了紧张的形势,使樊哙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这些动作描写把樊哙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气概表现得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虽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这段情节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六、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项羽“东向坐”以及刘邦“北向”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看出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1、项羽居尊位的原因。
①出身高贵(名门、名将之后)
②巨鹿一役后成为反秦主力,诸侯皆臣服之。
③实力强大。(刘邦当时不是他的对手)。
“居尊不让”的心理意蕴表现出他“自衿功”、“欲以武力经营天下”,善斗勇的性格特点。
2、刘邦居臣位(卑位)的原因。
①实力不济(“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灞上。”)
②先入咸阳,且得民心。项羽对之怀恨在心。(“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刘邦在不利的形势下善于采取积极退让的应变之策,展现了老练成熟、老谋深算的性格。
九、教学反思
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 主备人:郭美华
鸿门宴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把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句。
2、品味文中描写人物的细节,分析概括文中人物形象特点。(教学重点)
3、总结本课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故事的高潮,三起三落,分别是什么?好,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后事是如何发展的。(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理解和把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句。
2、品味文中描写人物的细节,分析概括文中人物形象特点。(教学重点)
3、总结本课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第一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一
学生自读第5--7段。(1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3分钟)
翻译5--7自然段,并回答:
1、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
1.共写了三件事 刘邦脱身逃走 张良入谢 刘邦诛杀内奸。
2.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
第二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二
学生再次通读课文并思考人物性格(1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3分钟)
所谓“性格决定成败”,透过《鸿门宴》,我们看到了项羽、刘邦二人的争斗与较量,你觉得刘邦胜在哪里?而项羽又败在何处?
关于刘邦:1、刘邦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是如何应付的?
2、刘邦在宴会时,对项羽说了什么话?他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3、刘邦逃离敌营时,对张良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既然是辞谢,为何不立刻让张良去?
4、从刘邦对项伯、鲰生、曹无伤的态度来看,你觉得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于项羽:1、当初下令杀刘邦,最后放走不杀刘邦,从“大怒”到坦然接受刘邦的礼物,为何有这样的转变?
2、在宴席上项伯护刘,樊哙闯帐,刘邦逃走,项羽的反应如何?
3、项羽的座次?对范增示意有何反应?对主动告密的曹无伤的态度又如何?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二
关于刘邦:1、求救张良,拉拢项伯
2、谦虚恭敬,唯恐不周
3、周密部署,成功脱险
4、拉拢利用;为隐瞒自己的错误而嫁祸;对背叛者毫不手软
关于项羽:1、因胜利果实被夺,尊严受损而怒;因刘邦刻意奉迎,尊严得维护而放过敌人
2、熟视无睹;大为褒奖;无动于衷
3、自大轻敌;默然对待劝谏;不重视誓死效命者
第三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三
学生通读课文,自主梳理本文内容。(1分钟)
四、出示自学指导三(3分钟)
1、再次梳理本课内容。
2、总结本课艺术特色。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三
1.本文共七段,可按“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宴后三个部分。
宴会前(1、2)起因:无伤告密、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张良定计
宴会中(3、4)经过:刘邦请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宴会后(5--7)结果:刘邦离席、张良献礼、无伤被诛
2.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①矛盾集中,人物个性鲜明
1、宴会前,战与不战问题
2、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
3、宴会后,追与不追问题
②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1、项羽欲击刘邦——刘邦被放
2、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诛
3、范增劝说项羽——范增怒骂项羽
③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六、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刻画人物形象:
1、通过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过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表现人物性格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总结本课文言知识
通用假借:距、内、蚤、卻、倍、要、不、坐
偏义复词:出入
古今异义:山东、非常、河北、河南、婚姻、去、所以、今、细说
一词多义:幸、辞、军、奉、属、如、故、胜、为、之
词类活用:夜、兄、上、翼、间、军、籍、目、道、刑、前、王、活、从、破、故、小、细谨、善
特殊句式: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被动句、固定句
成语典仪: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九、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