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村晚1.3本课内容:诗人介绍诗歌介绍诗歌鉴赏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诗人介绍-观察下面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雷震晚年隐居村野,在一个暮春的傍晚,于乡村中看到的一幅场景。即景即兴所创作,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诗歌介绍--诗歌朗读-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诗歌鉴赏-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陂】池岸。【漪】水中的波纹。-诗歌鉴赏-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解释: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陂】池岸。【漪】水中的波纹。-诗歌鉴赏-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腔】曲调。【信口】随口。-诗歌鉴赏-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解释: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腔】曲调。【信口】随口。-诗歌鉴赏-首句“草满池塘”四字,不只是给人眼前一绿的视觉冲击,而且还巧妙地点明了时序。芳草萋萋,正是暮春时节。适逢多雨之际,雨水丰盈,所以才涨满池塘。两个“满”字,充满了动感与活力,让人感觉到暮春时节,万物生长的蓬勃生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诗歌鉴赏-第二句诗人继续围绕着池塘这一方小场景展开。接着描摹了倒映在水中的远山和落日,紧扣题目中的“村晚”二字。进一步指明时间是“山衔落日”的傍晚时分。用一个“浸”字来衔接倒影和涟漪。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凸显了诗人炼字锻句的高超技巧。让整个池塘一下子就充满了灵动飘逸的气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诗歌鉴赏-第三句诗人视线一转,从对周边景物的描写,转移到对归去牧童的刻画。“归去”二字,再次围绕“傍晚”这个时段来描写。因为天快黑了,牛也吃饱了青草,所以小牧童才自得其乐地骑牛吹笛而回。而且,这牧童并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跨在牛背上,却是随心所欲地横坐在牛背上。一个“横”字妙处无穷。使得牧童那活泼、调皮的形象立即清晰而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诗歌鉴赏-最后,诗人用欣赏的眼光继续追随着牧童而去。他看到的不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场景。而是牧童横坐牛背,信口胡乱地吹着不成腔调的短笛,从诗人面前施施然走过。“无腔”、“信口”,使得小牧童顽皮可爱、无忧无虑的形象,跃然纸上,更加丰满,立即鲜活了起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诗歌鉴赏-诗人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们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下课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