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记叙文专题记叙文是中考必考文章之一,所以我们应当对记叙文的考点熟练掌握,可是,你做到了吗?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整体感知的方法 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 (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芦花荡》 (2)记事的记叙文——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社戏》(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记叙文考点整理:记叙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品味生动细节、赏析精美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题目上设题1、问题目的含义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关乎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变色龙》《爸爸的花儿落了》2、问题目的作用(1)是否表明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内容,或是否为主要情节,(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3)是否为文章的线索(4)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如《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心声》——透露情感主旨。3、拟写标题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事件(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找准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概括,其中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梳理情节记叙文: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小 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3、概括情节变化,补充情节链(人物情感态度和心理变化)(1)有提示性填空(2)只给空,不做其它提示此类题要梳理全文,找准位置,抓住关键句,筛选恰当的词语填空。三、在自然环境描写上设题此类题常以考查句子作用的形式出现,答题时一般从以下4点考虑,不一定面面俱到,要视具体情况而定。1、概括出该处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萧瑟凄凉、朦胧凄清、冷寂幽静、紧张神秘、喜庆热闹等)3、衬托(烘托)了人物的什么心情4、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等环境特点,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的叙事描写做铺垫。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肖像描写 写出人物的什么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语言描写 写出人物的什么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动作描写 写出人物的什么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心理描写 写出人物的什么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2)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3)侧面衬托 (间接描写)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2、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具体的写人方法,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准确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的特点,尽可能不要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即多方面概括。3、评价人物评价人物不要架空,尽可能紧扣文中人物的行为表现,结构为:概括叙述+精当议论。五、在词语上设题1、重要词语的含义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派生义、特定义、隐含义),而不是词典义。可以试用同义词、近义词替代,解释时注意联系语境分析原因,保持词性一致,最后代入验证。2、词语的作用、表达效果(词语赏析)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注意观察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动词 人的心情、性格形容词 带句解词 +手法效果 + +人物或作者情感副词 物的特点、状态六、在句子上设题1、考句子的含义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此类考题中,句子有难易之分,但都要联系上下文,坚持“句不离段”原则。难句子,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内涵丰富、语言抽象或者有指代型词语的句子,我们的解答方式是“翻译”,容易句子的解答方式是“原因+翻译”,即要回答“为什么”2、句子的作用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1)内容上的作用要考虑句子的特点(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修辞句、句子语气、矛盾句),指出该句子写了……内容,表现了陈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的哲理。(2)结构上的作用要结合句子的特点和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考虑。具体如下:开头句 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埋伏笔、设悬念。结尾句 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线索句 贯穿全文,使文章紧凑;强调中心句、紧扣主旨,揭示中心。过渡句 承上启下 。疑问句 表达鲜明、强调,激发读者思考作用。哲理句 具有启迪作用,画龙点睛作用。引用句 故事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3、句子鉴赏(自主批注、赏析)四个抓:抓修辞、抓手法、抓句式、抓用词(1)抓修辞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理解。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能传达出作者十分鲜明的感彩。夸张 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揭示本质,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 把某事物的不同特征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条理清晰;流畅贯通,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增强气势。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以上是修辞的基本作用,在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句子时,还要联系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表达出的情感。(2)抓手法句子上使用的手法有:渲染烘托、联想想象、对比衬托、反语讽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调动感官、多种角度、虚实结合、色彩搭配等(3)抓句式主要从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来考虑。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长句与短句的错落,都使句子节奏富于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美,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4) 抓用词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效果参考前文的“词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拟声词和叠词,主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感。※批注题 要自己发现美的词句、段落、手法,批注语言要讲究文采,有时如能用名言表达感受,效果会更好。七、在段落上设题1、开头段的作用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照应标题(点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伏笔,做铺垫。(注意和说明文、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相比较)2、结尾段的作用(1)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2)先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再指出点明了(升华、深化)……主旨(主旨是指:表现了人或物……精神(品质),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道理,揭露了……现实(本质)等(3)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或开头;照应题目。3、过渡段紧承上文……内容,转入下文……内容,使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注意表达方式的转变,如由记叙转入议论,由描写转入抒情等。八、综合表达题答题方法是:1、重“联系”,巧借用。即一定要按照题干要求,联系文章、结合实际、联系连接材料;巧妙借用文章里的词句组织答案。2、用上“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条理要清楚。3、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4、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答出自己的文采。一、益思范文:(一)姥家门前唱大戏顾振威姥姥是个戏迷,只要听到我们公社有唱戏的,三里五里她去听,十里八里她也去听。姥姥住的村庄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的村子只唱过一场戏。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姥姥让舅舅拉着架子车请我们去听戏。父亲要忙农活脱不开身,在我的撺掇下,母亲坐在舅舅拉的架子车上,去姥姥家听戏。戏台就搭在姥姥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和母亲刚吃过晚饭,锣鼓家伙就“当当咚咚”地响起来了。跑出院子一看,晚饭前还空空如也的场地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姥姥一脸慈祥地说,在你们吃饭时,我早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到戏场了。姥家门前唱大戏,哪能让我的小外孙听不成戏呢?终于开戏了,我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着戏。母亲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在这听戏,千万别乱跑,我回家去找你姥姥。母亲站起来走了,我哭着撵上母亲,母亲只好拉着我的手,回到姥姥家里。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吃惊地看到姥姥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沉重的石磨。汗水像小溪一样在她身上流淌着。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姥姥一只手扶着磨棍,一只手擦着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你们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我总得让你们吃上好面吧?母亲知道为了给姥爷看病,姥姥卖光了家里的小麦,就问姥姥,咱家里不是没有小麦了吗?没小麦,我不会借吗?在村里我人缘最好,到谁家去借,谁不借给我呢?姥姥一脸自豪地说。咱俩一块推吧,磨太沉了。母亲说着就抓起地上的磨棍。你是来听戏的,哪能让你掏苦力呢?姥姥说着就放下磨棍,像是轰赶小鸡一样把我和母亲轰出了院子。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不但在姥姥家听到了大戏,还吃上了让我唇齿留香的凉面条打鸡蛋。母亲曾多次内疚地对我说,为了让咱们吃上用小麦磨的好面,你姥姥借了人家二十多斤小麦,直到两年后土地包产到户了她才把小麦还清。姥姥是个戏迷,可那年在她家门前唱的大戏她却没听成。就是那一场戏,让童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醇浓的亲情。姥姥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她坟前那经细如手指的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答:喜欢听戏的姥姥,为了能让我们吃上面条,最终没有听上家门口的大戏。(2分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答:比喻、夸张。(答出一种即可得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姥姥磨面时汗流浃背的样子,体现了姥姥勤劳和对家人的挚爱。(2分)(共3分)3.请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答:“颤”在文中指声音颤动发抖,(1分)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看到姥姥磨面时的惊讶,(1分)表现了母亲对姥姥为家人无私付出的感动。(1分)(共3分)4.选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3分)答:结构上与标题和形状相呼应,总结全文;表达上深化中心,表达了姥姥对我们深厚的爱及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结构和表达答出一方面得2分,全答出得3分)5.读完选文后,你有怎样的人生感受?(3分)答: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表达清晰,言之成理即可。(3分)益思练习:(一)瓜香不减来时路张猛①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果红瓜香。每当从卖瓜的摊前车旁走过,那缕来自大地的清香便会钻入肺腑,叫人口舌生津。那一声声熟悉的叫卖会拦住你匆匆而去的脚步,让我们循着地气向着乡土做一次深情的回眸。②乡间8月,正是香瓜开园的时候,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粘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阴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③卖瓜的都是熟稔的乡亲,看到领孙子的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听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我便跟在爷爷身后一步步蹭过去,羞涩地接过瓜,洗也不洗就咔嚓咔嚓地大快朵颐。④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古诗虽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但嘴馋胆大的孩子还是禁不住那甘甜的诱惑去偷瓜,既 为了解馋,也为了寻求一份刺激。⑤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到了瓜秧匍匐的开阔处,前面的孩子悄悄趴下去,老鼠一般探出头观察一番,如果不见人就要下手了,不管生瓜熟瓜,够得着的无一幸免。伙伴中有一人因总摘青瓜而得名“生瓜头”。此刻,如果不幸被发现,看瓜的一声断喝,孩子们就立刻四散而逃,跑丢鞋的时候也常有。⑥那一次到一偏远瓜地,老瓜头许久不在,偷瓜的孩子大摇大摆地钻进瓜窝棚去吃,跑累了吃饱了之后竟然睡去了。当我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从天而降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等着一场狂风骤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祸害’人啦!”如此骂骂咧咧地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回家去了。⑦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其实无论吃瓜还是偷瓜,那其中都流淌着一股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念的故事。童年如梦,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美梦 是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1.文中哪两处描写了乡亲的淳朴?(2分)答:①卖瓜人,看到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②看瓜大爷看到我们偷瓜,没有打骂我们,反而塞给我们两个瓜。 评分标准:(2分)甩原文回答或自己概括均可,一点1分。2.第⑥段加点词“从天而降”有什么含义?(2分)答:“从天而降”写出了看瓜大爷出现得突然,表现了我们吃惊的心。 评分标准:(2分)词语含义1分,心理状态1分。3.第⑤段画直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3.动作描写(或比喻修辞),生动地写出我们小心翼翼怕被发现的样子。 评分标准:(2分)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1分,作用1分。4.本文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答:不能删掉。本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在内容上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淳朴乡情和美好童年的怀念。 评分标准:(3分)结构1分,内容1分,表达情感1分。5.童年,那尘封在记忆中的美丽与幸福,令人难忘,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幅童年画面。(50字左右,3分)6.答:示例:草长莺飞的春日,我来到八女投江,看到花花绿绿的风筝,乘风而上。风筝在 蔚蓝的天空中像一个个精灵,翩翩起舞,越飞越高。 评分标准:(3分)画面1分,语言1分,紧扣童年1分。(二)像水晶一样的心愿矫友田(1)很多年前,在小镇的街市一角,有一家小小的书店。那时候,他只有十二三岁,却已经是个十足的书迷了。每次跟着母亲到小镇的集市上卖鸡蛋,他总要找机会到那个小书店里呆上一会儿。(2)那个小书店的老板,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长得又高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他每次走进书店的时候,那位老者总是伏在柜台上看书。见他进来,老者便把眼镜往下轻轻地一按,朝他微微一笑,而后继续埋头看书。(3)那时候的书店还不是开架售书。他就用两只小手扳着柜台,使劲跷着脚,仔细地浏览着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他就会让老者帮忙取过来翻看一阵儿。(4)那时候上学,父母从来不给他零花钱,他就把卖酒瓶、牙膏皮等废品换来的零钱积攒起来买书。可是那些书的定价,大都超过了他购买的能力。因此,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拿去。(5)渐渐地,老者便记住了那个小男孩的模样。等他再走进书店的时候,老者就会主动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些他认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然后递到那个小男孩的眼前说:“你看这些,有你喜欢的吗?”这也是老者对他说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有些时候,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看上半天,却因为衣兜里的钱不够,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小书店。而书店的那位老者丝毫没有厌烦,他微笑着起身,将那些书一本本地放回原处。(6)有一次,小男孩被书架上的一套《安徒生童话》给迷住了。然而,3.6元的定价在他的眼里是那么遥远。可他还是鼓足勇气对书店的老板说;“爷爷,这两本书可以为我留着吗?我一定会买下它们的。”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而后把唯一的那套《安徒生童话》抽出来,放到另外一个书架上去了。(7)从此,为了攒够3.6元书钱,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地捅过蜂巢,然后将它们卖给收购站。然而两个多月之后,仍差6毛钱。期间,他已经往那个小书店跑了几趟。当他看到那套书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时,他才会放下心来。然后,他就会告诉老者,他已经快要攒够书钱了。老者则微笑着说:“不急、不急,书一定为你留着。”(8)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意外在草丛里捡到一块鸡蛋大小,像盐粒一样晶亮的石头。小伙伴都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伙伴说:“这是水晶石,一定很值钱!”小男孩兴奋地问那个小伙伴:“真的吗,你说值多少钱呢?”那个小伙伴思忖了一会儿说:“至少可以换你想买的那套书吧。”(9)于是,他把捡到的那块水晶石藏好。再一次跟母亲去小镇时,他把那块水晶石偷偷带在身上。他兴冲冲地跑进那家小书店,并告诉书店的老板,他今天是特意来买那套书的。之后,他从衣兜里摸出3元钱,连同那块“水晶石”一同放在柜台上。老者点了点那些零钱,不解地问:“怎么还差6毛钱呢?”那个小男孩连忙说:“您看这是一块很值钱的‘水晶石’,用它抵6毛钱行吗?”哦,老者恍然明白过来。他拿起那块“水晶石”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这不是水晶,而是石英,不值钱的。”听了之后。小男孩的脸蛋一下 子红了。他从老者手中接过那块石英,连同那些零钱,失望地朝门口走去。老者在他身后犹 豫了一下,然后喊道:“孩子,把书带走吧,这块石英我看把它摆在花盆里也不错!”(10)从那个小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像一下子长上了翅膀,在大街上快乐地 奔跑起来。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云。(11)许多年过去了,小镇早已变为繁华的城区。那家小小的书店也成为记忆里的一个符号,而那位当年卖书的老者或许也早已过世。但那个小男孩却一直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 出版了不少自己的作品。因为,那个小男孩就是我。(12)今天,当我坐在书房里,注视着那一架架自己喜欢的书籍,忽然感觉它们不就是 一块块水晶吗?当老者收下那一块石英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送给了我一块真正的“水晶”。 或许,正是因为我拥有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生活才会闪闪发亮。1.概括文章的情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2分)①小时候“我”经常到小书店看书,想买一套《安徒生童话》。② “我”攒钱买成书,还差6毛钱的时候,捡到一块“值钱”的“水晶石”。③“水晶石”原来是不值钱的石英,但最后老者还是收下3元钱和石英,把书卖给了“我”。④ 多年后,“我”依旧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出版了自己的作品。2.第(10)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男孩子得到书后无比喜悦的心情。评分标准:3分,修辞手法1分,作用2分。3.请说说文中的老者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答:老者是一个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人。评分标准:2分,答出两个要点即给满分。4.老者的呵护成就了一位作家。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答: 略。评分标准:3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益思家作 (一)快乐的二傻陈永林(1)二傻是我饭店里的服务员。(2)当初招二傻时,妻子极力反对。妻子的反对并不是没有道理,二傻长得丑,走路一跛一跛的,左肩高出右肩一大截。而且个子矮,才一米五。妻子说:“顾客见了他,会没食欲的。”但我想帮二傻。二傻再找不到工作,会饿肚子的。另外,二傻脸上的笑吸引了我。二傻的笑同婴儿的笑一样,纯洁、简单、透亮、真实,这笑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我一见他的笑,感到很愉快,也想笑。(3)我对妻子说:“先试试,不行再说。”(4)二傻第一天端菜,菜汤就泼到一顾客的衣袖上。二傻慌赔不是:“对不起,真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您千万别生气,这是我第一次端菜……要不,我给你唱首歌……烦恼烦恼真烦恼,我办的喜事真烦恼,丈娘狮子大开口,这不能缺,那个不能少,结婚的彩礼还拼命要……”二傻边唱歌,边做怪脸。二傻的声音并不好听,但他滑稽的样子把许多顾客逗笑了。许多人鼓掌,那顾客也笑着鼓掌。他一笑,二傻就知道他原谅了自己,一个劲地说:“谢谢,真谢谢你原谅了我。要不,老板准不会要我。”他走时,二傻说:“希望我下回还能为您服务。”“行,我过两天来。”他拍了一下二傻的肩,“你真可爱。”(5)妻子说:“还是让二傻走吧,要不所有的顾客都会被他赶跑,我们这里不是慈善机构。”(6)“要不再过两天。”我也犹豫。(7)幸好后来的两天,二傻没出啥差错。而且那人,也就是被二傻泼了菜汤的顾客真的又来店里吃饭了。那人自己拣一张空桌坐下后,喊:“二傻,来杯茶。”(8)二傻应:“来啰。”二傻脸上的笑显得更灿烂了。(9)“你怎么笑得这么开心?”那人说,“我真想像你一样笑。”(10)这天晚上,店里来了一个眉心里有颗美人痣的女孩。女孩点了两个菜,一瓶一斤装的二锅头。女孩喝酒时,泪水一串串地往下淌。二傻问女孩:“啥事这样不开心?”女孩说:“陪我喝一杯。”二傻说:“喝就喝。”店里规章制度规定服务员不能吃顾客的菜,不能喝顾客的酒。可这个二傻竟然视规章制度为一张废纸。二傻从女孩嘴里得知今天是她的二十岁的生日,男朋友也在这一天与她分手了。二傻去了厨房,拿来一个酒蛊样大的蛋糕,并拿来两根比牙签稍粗的蜡烛。二傻把蜡烛插在蛋糕上,点燃了。然后对大厅里所有的顾客说:“能允许我关一会儿灯吗?一个女孩今天二十岁生日,而且她今天遇到一件开心的事,她把一个臭男人甩了。”所有的顾客都说:“行。”二傻关了灯,对女孩说:“先许愿,再吹蜡烛。”女孩吹了蜡烛,二傻用那五音不全的嗓子唱:“祝你生日快乐……”所有的顾客也跟着唱:“祝你生日快乐!……”女孩笑了,泪水却淌得更欢。(11)女孩走时,弯下腰拥抱了二傻,并在二傻的额头上亲了一下:“谢谢!谢谢你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会记住你的。”(12)几天后,二傻发现了一个脸上挂着泪水的中年妇女,那女人一个劲地喝酒,二傻走上前,站在她面前笑。中年妇女问:“你笑啥?”二傻装出一脸傻相:“笑比哭好,我就笑,不哭。”中年妇女说:“你这个二傻!你问我干吗不开心?我和丈夫已冷战一个月了,谁也不理谁。”二傻说:“我给你讲个小故事。有两个脾气很犟的人在一座独木桥上相遇了,谁也不让谁过,他们站了一天,然后坐下了,又一天,他们躺下了。”中年妇女笑了:“行,我听你的。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让他来陪我吃饭。”一会儿,一个男人来了。男人敬二傻的酒:“谢谢你让我们夫妻和好。”(13)许多顾客都喜欢二傻,二傻把他天使样的笑传染给每个顾客。二傻让他们把痛苦留下,把快乐带走。顾客都抢着要二傻服务,“二傻,给我添茶。”“二傻,给我拿个打火机。”“二傻,帮我催一下菜。”二傻乐颠颠地跑来跑去。(14)快乐的二傻让我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一个顾客对我说:“再痛苦的人一见二傻脸上的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笑。”(15)让我没想到的是,二傻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二傻得了肠癌。二傻笑着对我说:“我早知道自己得了癌。”二傻出殡那天,一两千个人来送二傻。而且这天是二傻二十五岁的生日,那个眉心里有个美人痣的女孩拿来一个脸盘样大的蛋糕。女孩把蛋糕放在二傻的棂台前,然后把二十五根蜡烛插在蛋糕上,点上了,然后自己吹灭了,然后唱:“祝你生日快乐……”在场的所有人也跟着唱:“祝你生日快乐!……”许多人都哭了,声音哽在喉咙吐不出来,变成呜咽。女孩说:“二傻准不愿我们哭,我们都别哭,我们要快乐……”女孩说不下去了,泪水泉涌样淌。(16)为纪念二傻,我把店名也改为“快乐的二傻”。(17)那个眉心里有个美人痣的女孩来到我店里当服务员,她说她要像二傻那样,把快乐带给每一个顾客。1.第(4)-(12)段主要写了二傻的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答:(1)二傻唱歌求得顾客原谅;(2)二傻宽慰失恋女孩;(3)二傻开导中年妇女。(每点2分,概括合理即可。)2.联系上下文填空。(4分)第(10)段中,“女孩笑了,泪水却淌得更欢”,这里女孩流下的是 之泪;第(15)段中,“女孩说不下去了,泪水泉涌样淌”,这里女孩流下的是 之泪。答:4分)感动 悲痛(每处2分,合理即可。)3.二傻的快乐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1)经常笑(或:爱笑。1分)(2)把快乐传染给别人(或:善待他人。1分)(3)虽然丑、残、贫、病,却依然快乐(或:笑对人生。2分)(言之成理即可。)4.品味第(13)段“顾客都抢着要二傻服务”这句话,简析句中“抢”字的表达效果及其对表现二傻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答:3分)“抢”字生动地表现了顾客对二傻的喜爱(1分),侧面表现(或衬托,1分)了二傻的善良和快乐(2分)。5.第(12)段“笑比哭好,我就笑,不哭”这句话中你悟出了什么?请联系实际简要阐述。(5分)答:评分说明,感悟2分,能写出“微笑乐观面对生活”、“不因自己的不足而自卑”、“勇敢坚强地活着”等一个方面的感悟即可,其他方面介绍合理亦可,能恰当联系实际进行阐述,3分。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指导思想1、心中有考点,脑中有思路2、答题讲技巧,用术语,会巧借3、调动情感体验,精心组织语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