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2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知识结构二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课程标准三“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核心素养目标010203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知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理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课程导入1.唐朝的建立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时间:建立者:都城:618年李渊(唐高祖)长安唐高祖李渊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2.玄武门之变唐朝建立后,李渊立长子李建 成为太子。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626年7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李世民即唐太宗。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3.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②唐太宗正确认识君民关系,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③唐太宗以民为本,重视发展生产。史料证实《贞观政要·论求谏》: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政要》:“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3.贞观之治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3)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史料证实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资治通鉴》视频:李世民的爱民思想二、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其人2.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打击旧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2)经济上:1)政治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3.武则天统治的贡献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武则天基本上继承了贞观之治的措施,发展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她的统治具有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重要地位,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武则天的业绩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二、女皇武则天史料证实武则天时期重用的人才贞观遗风三、“开元盛世”1.唐玄宗其人712年,李隆基即皇帝位,是为唐玄宗,年号开元。唐玄宗是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影视资料:唐玄宗登基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2)实行一系列改革: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三、“开元盛世”2.唐玄宗的治国措施3.唐玄宗统治的影响史料证实想一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唐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共同点:改革内政、重用人才;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等......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等......启示:(1)重视国家统一;(2)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3)要善于用人等.....合作探究材料中叙述的状况是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诗中描绘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1.【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出现过“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盛世局面,它们具备的共同历史条件是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对外交往密切,海外贸易发达C.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D.君主专制加强,民族政策开明C2.【历史解释】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中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进科举取士 B.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A3.【史料证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并说秦二世、隋炀帝之所以暗,在于偏信谗佞,太宗听了很满意,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可见唐朝初期政治的清明表现在唐太宗( )A.减省刑法 B.注重发展生产力 C.善于纳谏 D.减轻百姓负担C4.【史料证实】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出土戍边将士文书883件,文书中多次出现“开元四年”的表述。通过该遗址可了解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A5. 《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A.减轻劳役,发展生产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A6.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下列对与唐太宗有关的史实描述正确的是 ( )A.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B.知人善任,任用宋璟等贤臣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誉为“一代天骄”D.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开元盛世”A9.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绘的繁荣景象出现在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C.唐玄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C10. 下列材料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描述:“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 这段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D谢谢观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视频】唐玄宗登基.mp4 【视频】李世民的爱民思想.mp4 【课程引入】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情境导入.mp4.mp4 玄武门之变.mp4 第 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