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君臣关系处理得当1、经济: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妥善处理君民关系)促使经济恢复、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2、政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扩大科举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度选拔治国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完善3、民族关系: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民族关系融洽,边疆稳定,国力增强4、对外交往:第四单元第一课隋唐: 开放革新的时代图4-28开元29年唐朝疆域图讲一讲: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围说一说:当时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阿尔泰山至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唐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区设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加授渤海都督府,从此粟末靺鞨建立的政权就以渤海为号隋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显的拓展?想一想:这些拓展的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天可汗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体现怎样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以前 贵中华,贱夷狄唐朝 一视同仁现代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唐太宗一改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所以也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可汗”是西北各少数民族部落对君主的称呼,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商人旅客停留,很少出现盗贼,牢狱不闭。连年丰收,米斗三四钱。经常空闲,牛马遍布原野,住宅大门──《贞观政要》(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吐蕃族源不明,原出羌族,较为可信。活动地区在今西藏和四川西部地区,都城逻些城。在北周隋朝时期已逐渐强大,分为许多支,征战不休。629年,十三岁的松赞干布继承赞布位,削平战乱,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王国。(617-650年,Songzain Gambo)吐蕃王朝建立者。定都逻些,统一青藏高原。641年,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遣贵族子弟入长安国学,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从唐朝引入科学技术以及历法。 唐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促进汉藏文化交流。松赞干布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步辇图》题记1.文成公主入藏根据画面人物的服饰判断图中谁是唐太宗,谁是吐蕃请婚时节?颂赞干布为什么要求与唐朝和亲?文成公主(约623-680),唐朝宗室女。聪慧美丽,自幼学习文化,知书达理。641年远嫁吐蕃,在吐蕃生活近40年。请结合P92阅读卡内容,说一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主要带了哪些嫁妆和随从?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民歌: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有百匹善走骏马来接你。 高山连绵不用怕,有百头力大犏牛来接你。 大河条条不用怕,有百只黑色皮船来接你。…… 今天公主来到西藏,好像狮子进入大森林, 好像孔雀飞落大平原,好像不落的太阳升起, 西藏从此幸福又繁荣……——西藏民歌《唉马林儿》结合《公主答应来西藏》这首民歌,思考文成公主入藏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金城公主入藏经过:影响: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开元十八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讨论:为什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和亲的意义何在?唐与吐蕃的关系(1)7世纪初,文成公主入藏,加强友好和促进吐蕃经济文化发展;(2)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唐与吐蕃“和同一家”。(3)唐代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安西、葱岭,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1.唐与天竺(玄奘西行)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唐僧玄奘西行(1)西行的目的地(2)西行经历玄奘。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天竺,经指佛经。玄奘西行线路图玄奘西行天竺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玄奘西行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3)玄奘的贡献(4) 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掌握佛教理论 2、翻译佛经3、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2.唐与日本——遣唐使联系已学知识,思考:日本遣唐使来唐给日本带来什么影响?2.唐与日本——鉴真东渡鉴真:唐朝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在唐天宝年间屡次尝试东渡赴日,10多年间共有6次,直到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第六次东渡才获成功。郭沫若: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贡献:鉴真不仅在日本传播佛教,而且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鉴真6次东渡,不畏艰险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值得尊敬。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问题探究:1、佛教的发源地在哪里?什么时候传到我国?2、玄奘西行与文学作品《西游记》有没有联系?3、玄奘与鉴真的共同功绩是什么?他们的不同贡献又是什么?玄奘鉴真印度半岛(天竺)西汉玄奘从天竺取经回唐,鉴真是到日本传递佛法。通过一“取”一“送”,体现了唐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一方面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宏旨,从而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玄奘与鉴真的功绩同: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异: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与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法、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1)唐朝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称中国人为“唐人”。(2)唐太宗时,玄奘去天竺求取佛经。(3)唐玄宗时,鉴真去日本传授佛经。作为台州人,你认为进行怎样的开放与交流会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君臣关系处理得当1、经济: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妥善处理君民关系)促使经济恢复、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2、政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扩大科举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度选拔治国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完善3、民族关系: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民族关系融洽,边疆稳定,国力增强4、对外交往:⑴ 唐与天竺⑵ 唐与日本——遣唐使巩固练习1、隋唐时期,有大批日本( )到来,他们回国后很受重用,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 ) ,日本人参照( )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尽还保留着( )的某些风尚。2、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高僧( ),他( )次东渡,最后到达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3、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 ),他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巩固练习1.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2.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日本人不包括( )A.空海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吉备真备3.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4.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A.波斯 B.大食 C.大月氏 D.天竺巩固练习5.《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6.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7.下列古代高僧中,堪称“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的是( ) A.玄奘 B.鉴真 C.班超 D.甘英8.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9.下列能反映唐朝时期中国印度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 D.文成公文入藏10.下列最能见证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友好往来的是( )A.大昭寺会盟碑 B.洛阳白马寺C.西安大雁塔 D.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巩固练习11.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 )A.鉴真、玄奘 B.鉴真、松赞干布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D.玄奘、唐太宗12.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3.“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巩固练习14.“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点 (目的、到达地方、贡献、优秀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唐代对外交往.swf 唐代对外交往盛况1.flv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