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4(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4(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64期)
文化知识篇
新高考高中课本40首诗词必背(四)
将进酒
李白 〔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大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将进酒:劝酒歌,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黑发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高堂:高大的厅堂。一说指父母。青丝:黑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金樽: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被世人冷落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纵情任意。谑:戏。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主人:指宴请李白的人,元丹丘。言少钱:一作“言钱少”。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裘:皮衣。尔:你。销:同“消”。
燕歌行
高适 〔唐代〕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御史大夫张守珪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烟尘:代指战争。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ī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jié)石间。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摐:撞击。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伐:敲击。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碣石;山名。
校尉羽书飞瀚(hàn)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极:穷尽。凭陵:仗势侵凌。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半死生: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
腓(一作衰):指枯萎。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主将身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铁衣远戍(shù)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ì)北空回首。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边庭飘飖(yáo)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 一作:飘摇;无所一作:更何)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边庭飘飖: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飖:随风飘荡的样子。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一夜:即整夜,彻夜。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血:一作“雪”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作文素材篇
作文审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类各种文字体系中,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其集形、音、义三者于一体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品味汉字,不仅有趣,也会引发人的思考和领悟。例如:
韧:由有皮革之义的“韦”和“刃”组成,本义指柔软而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变形而不易折断。后来指意志坚韧不拔具有顽强持久的精神。
燃:本字是“然”,底部本来就有“火”,意指燃烧,引火点着。后来又在左侧加了一个“火”,成了现在的字形。后来引申出热血,激情之意。
责: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求取、索要。后来引申出责任、职责的意思。
请从以上三个汉字中任选一个,完成下面写作任务
学校为纪念“五四运动”举办“我们正青春”演讲比赛,请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题材料选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试题材料由导语、示例两部分组成。
导语部分。明确指出“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其集形、音、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具有独特的魅力",然后用“品味汉字,不仅有趣,也会引发人的思考和领悟"不仅引出对示例汉字的解读,也体现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的命题立意。
示例部分。示例汉字共三个,即韧、燃、责。选取这三个汉字作为示例材料,是很有深意的。
(1)韧。“韧性”是目前各种媒体频频出现的高频词,诸如“我们国家经济的韧性”“我们国家政治的韧性”“我们民族的韧性”等等。这表现了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时坚强的决心和自信。韧,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面对困难时都应该具备的精神特质。选择“韧”作为写作的对象,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思考,对于加强文化自信,培育考生以坚韧不拔、顽强持久的精神面对个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民族的困难具有重要作用。
(2)“燃”是一个最近很流行的字。中国移动为冬奥会定制的主题曲,歌名就是“燃”,其激情洋溢的歌词、奔放铿锵的旋律,让人热血沸腾。在5月4日新华社发表青年节时评题目,就是《年轻就该“燃”起来》,文中“这种'燃'是顽强拼搏、实力担当”“这种'燃'是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这种燃,是脚踏实地、勤劳奉献”等语,更是赋予了“燃”字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选择“燃”作为写作的对象,可以引导考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以怎样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担当使命。
(3)“责”字由求取、索要的本义到责任、职责的引申义的发展,表现了人们对权利与责任的认识发展过程。选择“责”作为写作的对象,对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意义与价值,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
写作思路指导:
(1)选择“韧”作为写作对象的立意角度:从其“柔软而结实”可引发出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柔能克刚等立意;从其“受外力作用时虽变形而不易折断”可以引发出外柔内刚愈挫愈奋、坚韧不拔等。
(2)选择“燃”作为写作对象的立意角度:从“燃烧”可引发出心中有火,目中有光,积极进取,心态阳光;从“引火点着”可引发出从我做起,以自己的行动向周围输出正能量,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从“燃烧”和“引火点着”可以引发出内因是“燃烧”的根本动力,外因是“燃烧”的诱发条件等思辨性的立意角度;等。
(3)选择“责”作为写作对象的立意角度:从“求取,索要”可引发出要大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对于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要敢于发声;从“责任、职责”可引发出国家(时代、社会、岗位)有我,勇于担当;从字义由“求取,索要”到“责任、职责”的发展,可引发出对索取与奉献、权利与义务、得到与付出等方面辩证关系的思考;等。
立意:
1.坚韧——民族的品格。
2.做新时代的“燃”青年。
3.勇担时代责任,我辈责无旁贷。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一生往往设定了各种各样的“目标”。有人说,没有目标,就没有了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也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一切皆有目标”。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本则材料可以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关于目标与方向的讨论,意思是人应该有一定的目标,有一定的人生追求,或是有梦想有理想,否则就可能因没有目标方向而误入歧途。这一层肯定了目标的积极意义。第二层把“一切皆有目标”认定为是人生最大的悲剧,过分关注目标,人生就会变得功利化,过分急功近利,而忽视了人生过程中的美好。这是对唯目标论观点的否定。因此,这一层想表达的观点主要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一切皆目标,最根本的幸福是一切皆过程”。
对此,写作过程中应当对目标与过程进行思辨性讨论。首先可以肯定目标的重要性:天道酬勤,只要全心付出,有时候结果就不会令你失望,因此目标对于人生成长才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于某些“唯目标论”的极端行为展开批判,并指出过程也同样重要:但我们决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比如学习中直接给你一百分,而不需你学习,这个一百分有意义吗?此外,当我们一心想达到某个目标时,反而有可能因为承受太多压力而失利。所以,放下包袱,享受过程,有时候也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立意:
1.目标明确容易成就人生。
2.明确目标,勇往直前。
3.享受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带着悲壮的激情,在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搏斗。——路遥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鲁迅
所谓“激情”,就是做一件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可以感染自己,感染别人。但当下不少人耽于安逸,缺乏激情,不愿循着梦想的路“向上走”。
身为年轻学子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路遥的话告诉我们,人生艰难,需要我们用激情去进行人生的搏斗;鲁迅先生则寄望于中国青年,希望他们能用激情面对人生,积极向上。第三段阐述了激情的含义,也指出了当下某些人缺乏激情的现实。
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人们不畏艰难,逐浪前行,需要搏斗的激情。激情对个体生命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是人们全身心投入事业并实现梦想的内在动力,是家庭、社会、国家呼唤你时的担当和奉献精神,更是引领人们奋发图强、勇闯天下“向上走”的昂扬斗志,它具有感染、激励、带动他人,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但当下人们安逸享受逐渐成风。梦想缺失,激情缺乏,学习不专注,工作不热情,对不关己事漠不关心……针对此类现象,青年学子应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建议写成层进式议论文,先概述材料提出观点,然后可以分析激情究竟是什么,是对事业的执着,是做事的投入,是一种人格魅力;可以论述为何要有激情,拥有激情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事业的憧憬和信心,有承担责任的自豪;可以论述如何拥有激情,要摆脱安逸,积极向上,要敢于追求,不负青春,要有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参考立意:
1. 激发激情,向梦想前行。
2. 点燃激情,照亮未来。
3. 身处平凡塑激情,攻坚克难显担当。
4. 激情在我,心有家国。
5. 激情前行,追求卓越。
6. 虽处安逸,不减激情。
四、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的人格追求,“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责”的品格修养,“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责任担当……都是中国精神的内涵。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精神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如生命至上、永不止步、勇于探索等等。
当今青年应传承精神,追逐梦想,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
校团委举行“传承精神,追逐梦想”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列举了坚守正义、良知,勇于担当,心怀天下等几类中国精神,并指出它们都属于中国精神。而结尾的一个省略号,则表明中国精神内涵丰富,而且在不同的地域、身份、时代中,都有着各自丰富的内容。如古代的士大夫精神,到近代的红船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再到当代的深圳精神、抗疫精神、登山精神、探月精神,以及如今的三牛精神,无数种精神汇聚成了“中国精神”。这种种不同的精神也彰显了材料第二段的主题:中国精神的内涵随时代发展被不断丰富。而材料第三段讲述的则是当今青年应该如何传承好中国精神的问题。
写作时,可以从中国精神的发展趋势、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中国精神的传承发展、中国精神的现实成就等方面确定立意。考生在论证时,选取论据的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自由选取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中国精神”的代表精神进行延伸写作,考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迹来阐释核心内容的具体内涵,也可以联系亲身经历,谈感受和认识。
明了中国精神内涵后,则重点要从“传承”这一角度出发,论述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传承怎样的“中国精神”,考生注意不可否定中国精神。而在论述“追逐梦想”时,要注意不能仅论述“梦想”本身,而必须与中国精神结合起来,坚守正义之梦想,追求中国之发展。
立意:
1.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2.传承中国精神,圆我辈梦想。
3.砥砺中国精神,续写梦想华章。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
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根据你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提供的两则材料,从性质上可分为言语材料与事实材料两类。
第一则材料,引述牛顿的话,隐含着一个判断: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因为吸取许多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则材料,引述李祖洪对北斗研发评价的话语,共两句话。第①句,强调北斗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表明靠我们自己,只要干,只要奋斗,也能制造北斗类的大国重器,也能成就巨业;第②句,化用牛顿“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句话,强调“自己成为巨人”,告诉我们如何找到在技术落后或人生不利条件下崛起的途径,此句隐含成为巨人的必要性,也暗示如何看待巨人。
两则材料围绕“巨人”,从需要巨人、让自己成为巨人两个维度分别阐述,主题集中,逻辑分明。
写作时,我们可以把作文安排成层进式的结构:第一部分写什么是巨人;第二部分写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巨人,我们的社会有什么样的巨人;最后一部分写怎样才能成为巨人,阐述清楚成为时代巨人的必要性,就是符合要求的作文。
立意:
1.处巨人时代,做时代巨人。
2.自强不息,成为自己的巨人。
3.提升内在本领,做真正的巨人。
4.奋斗创新之魂,铸就巨人臂膀。
实战训练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访草
陈冠学
我很少访人,却常访草。朋友们都有工作,各忙各的,而草则永远安详地在那儿。我自己便像一株草,总在家里,朋友们来,很少找不到我。
这个世界若没有了草,人便无法活下去。一个地方若望不见草,对于我来说就成了牢狱。此时我活在草种多到让我有选择的地方,就像食品多到让我只选取佳肴珍馐一般,故我感到十分幸福——虽然对于我自身以外的世界我感到十分不幸。
我的围墙门,就像陶渊明所说的“虽设而常关”,门闩经常蒙着一层锈,偶尔开门时(有客来时,到村子里去买吃食时,上城市买书时,出去访草时),就粘满了手。
单是庭面上便有三四十种草,其中如碎米知风草、小画眉草、线叶飘忽草,便可爱得有如小天使,又如天真稚气的小女孩。有了这些草,我实在可以不必再去拉动那生了锈的门闩到田野去。可是一如家里虽有几橱架的书,时而忍不住还是要出去买几本,这庭面边的草就好像是我的另一橱架的书,每日阅读着、摩挲着,给了我无上的快乐与安慰,然而既已知道外边还有些橱架上没有的,就忍不住要出去。
各个角落有各个角落的草。有时我不出门,就在屋角边访草,或者反过来说,草到家来访我了。一连下过一二十日的雨之后,那大树底下的屋基或后墙上,就不期然有一片新绿吸引住我的目光,苔藓和小冷水花不知几时来家了。
萧、艾、蒿是草原三姊妹。艾、蒿庭下就有,萧则已随童少年时光一起消失了,于是它成了我的童少年时光的象征,每怀念起童少年时光就想起萧,怀念起萧就想起童少年时光。那一年我在近山脚的荒地上发现了一小片萧,仿佛见着童少年时光返转。不久再去,已了无踪迹。一个小学生在那里放羊,问我何所寻。我说寻萧。小学生笑着说:“搬家了。”我问:“搬哪里去了?”小学生说:“搬到无人的地方去了。”的确,这个时代有人的地方万物就不好存活。最近我在绝对无人到的山脚溪床沙地上发现了一大片萧。啊,但愿这个地方永远不会有人到,好让我的童少年时光跟萧草群落一起长驻!
十一月起,小金英(兔儿菜)遍地都是,随着朝日的升起,满田野绽开千千万万黄金似的小花,灿烂地闪烁着千千万万点的金光,仿佛随着季节来到,那土层中含蕴着的金质就凝聚着开成了花,要来增饰南台湾美丽的冬春二季一般。这个季节一到,我就频频拉动门闩,门闩再也不生锈了——而且雨季也过去了。小金英随着日出展蕊,直开到晌午便一齐闭合萎谢,第二天晨光到来它又随之而开。这半年花期的田野,上下午截然是两样世界。下午在田野间走着,会觉得上午直似幻境。但是这一两年来遭村人当药材无保留地采拔,景观已经衰残。
春天一到,满路满阡陌的黄蝴蝶,一忽儿停在草尖上,一忽儿飞起,千点万点,明明灭灭,起起落落,停下时是蝴蝶花,飞起时是花蝴蝶——我一直将它看成是世上唯一会飞舞的花,是异常珍贵的景观,而它却也已随着童少年时光消逝了。今年年初,我在一处已枯的豆田看见了约五十只的小景观,谛视良久,看到惨淡而且褪了色的童少年时光,不由感到一阵凄然。
村里每个人都记得全村人的名字,在村道上遇见,不单是点点头或挥挥手,而且还唤名。田野里的草,对于我,就跟村里人一样,在路旁田畔遇见,我总要唤唤它的名字;有的,我甚至会站在一旁告诉它,你晓得吗?你有许多名字,也唤这个,也唤那个。比如萧,也叫香蒿,又叫青蒿,又叫茵陈蒿,台湾农人还叫它蚊子香——农家大量用它来为牛熏蚊,这使得萧很快趋于绝灭;而现在农村没牛了,萧看着可能复苏了。
英国伟大散文家乔治·吉辛喜欢遇见不认识的植物,借着书本的帮助,下一次看见它在路旁闪耀时叫出它的名字。能够叫出原是不认识的草的名字固然快乐,但熟悉的草,唤着它熟悉的名字更加亲切。
我不是食草的动物,但我没有草便跟食草动物一样活不下去。我固然喜爱孤独,但若不是天上有千万点星星,地上有亿兆根青草,我一刻也无法孤独下去。其实我有这么多的伴,我并不曾孤独过。我所谓孤独,只是求脱出世尘的熏染而已。
(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文中看似普通的草有哪些实用价值和精神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与解析篇
1.①是全文的线索,以作者对各种小草踪迹的追寻贯穿全文;②暗示主题,寄托了作者对草与清静的自然的喜爱;③用拟人(或“象征”)手法,在作者眼中,草是值得敬重的生命,标题寄托了作者对草的独特的情感。
2.①语言风格: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着童趣,如“一忽儿停在草尖上,一忽儿飞起”这样带着朴实风的句子;②句式特点:句式整句和散句结合,既有“明明灭灭,起起落落,停下时是蝴蝶花,飞起时是花蝴蝶”这样对称整齐的句子,也有随性而长短不一的抒情;③运用比喻手法,将小金英菜比作花蝴蝶,在田野里自由的翩飞,文句充满了想象力。
3.实用价值:①增饰季节之美,②日常生活中很实用,如用萧熏蚊子。
精神意义:①让人活下去,②让人感到幸福,③陪伴“我”,使“我”不曾孤独,④象征着“我”幸福的童少年时光。(答出任意3点即可)
4.①对自然深沉而真挚的欣赏和热爱。②对已然消逝的童少年的无比怀念,以及对青春已逝的感慨。③对一些美好的事物遭到社会和时代的侵害而逐渐消失的感叹。④对逃脱世尘的熏染,做个完全的自然之子的渴望和希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