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初二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禁毒先驱 D.变法志士2.(2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界”阶段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展虎门销烟C.创办新式学堂 D.组建新式海军3.(2分)“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2分)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5.(2分)小刚跟旅行团到了中国东北地区,他站在黑龙江南岸对旅行团团员说:“如果在160多年前,我们是可以随便去对面的。”请问造成不能去的条约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6.(2分)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开始了推翻清朝的革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7.(2分)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B.《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C.日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大屠杀D.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8.(2分)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 )A.勒索战争赔款,增开通商口岸B.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河航运C.以商品输出为主D.掀起瓜分中国狂潮9.(2分)如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2分)“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的内容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 B.开放言论C.兴办新式学堂 D.废除科举制11.(2分)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A.引进了西方技术 B.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实现了中国富强12.(2分)“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大清一统靖江山。”出现材料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B.清政府的统治腐朽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13.(2分)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评论了( )A.洋务运动的背景 B.戊戌变法的内容C.辛亥革命的影响 D.五四运动的成果14.(2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④赔款2100万银元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15.(2分)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他们说的话不符合当时的事实是(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16.(2分)“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17.(2分)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人民的抗争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近代化的探索18.(2分)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代史上,导致台湾及钓鱼岛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9.(2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20.(2分)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护国战争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复辟帝制④中华民国成立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21.(2分)“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率先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新文学语言的学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22.(2分)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国闻报》23.(2分)云南省昆明市的护国桥与护国门、护国路均建于1919年,被称为纪念护国战争胜利的三大工程。“护国战争”一词中“护国”指( )A.维护封建帝制 B.维护共和制C.维护君主立宪制 D.维护国会24.(2分)如表中反映的现象,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帝国主义的疯狂瓜分C.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 D.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25.(2分)2021年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央视的介绍词如下:“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16年至1921年间,以《新青年》杂志为基本叙事线索( )A.《觉醒年代》 B.《西安事变》C.《挺进大别山》 D.《建国大业》二、辨析改错题(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26.(2分)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老将关天培率众抵抗判断: 改正: 27.(2分)186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判断: ;改正: 。28.(2分)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光绪帝下诏即位,清朝统治结束。判断: 改正: 29.(2分)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判断: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此大题共有两小题,30小题16分.31小题12分,共28分)30.(16分)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经的世界历史和如今的国际形势都告诫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的开发和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摘编自《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有谁,试举一例?为了捍卫中国的海上主权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虚有其表。——李鸿章(2)材料二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在这场运动中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李鸿章的这句话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清史稿》(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条约中割让了哪些领土?“藩篱尽撤”说明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如何“建设海洋强国”。31.(12分)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把握着时代的命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1)依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材料二:(2)图1说明中国进入哪一黑暗的历史时期?为抵制图1尊孔复古逆流,以图2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了哪两面大旗?(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四、探究题(14分)32.(14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某中学决定去六朝古都——南京进行游学活动。请一起来参加此次的游学之旅吧!游学地点一:静海寺材料一:静海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其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之一。静海寺屡遭战火,扩建终成今制。此地还是中英《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议约地——摘编自网络游学地点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材料二:“太平天国历史陈列馆”有4个展厅,介绍了太平天国历史的全过程。陈列馆在内容上采用了简史和专题相结合的新的展览理念。其中,简史部分分为金田起义、建都天京(和)B,天京事变、挺进苏浙、天京失陷六部分,各部分以精练的文字资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前后18年的悲壮历程。——摘编自百度百科游学地点三:中山陵材料三: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主体建筑为祭堂。祭堂有三座拱门,门楣上分刻“民族”“民权”“C”字样。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摘编自百度百科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三则材料中A、B、C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 。(2)①根据材料二、三,请写出近代史上在南京建立的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 。 ②它们分别颁布了哪些文件?(3)通过这次探究,请回答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从中你有何启示?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初二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禁毒先驱 D.变法志士【解答】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被誉为是“中国禁烟第一人”。因而“国际禁毒日”是为了纪念林则徐。故选:C。2.(2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界”阶段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展虎门销烟C.创办新式学堂 D.组建新式海军【解答】根据题干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主动融入世界。其中“被迫融入世界”阶段始于鸦片战争。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符合题意。故选:A。3.(2分)“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解答】由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可知。1856年10月,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一路烧杀,还闯进圆明园。为掩人耳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故选:D。4.(2分)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解答】根据“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在1851年1月11日,建号太平天国。故选:B。5.(2分)小刚跟旅行团到了中国东北地区,他站在黑龙江南岸对旅行团团员说:“如果在160多年前,我们是可以随便去对面的。”请问造成不能去的条约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尼布楚条约》不是在160多年前;中俄《北京条约》使清政府确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排除C,排除D。故选:B。6.(2分)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开始了推翻清朝的革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解答】依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刺激了清朝的统治者开始了维新变革,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故选:B。7.(2分)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B.《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C.日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大屠杀D.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解答】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选项ABC是历史现象;选项D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故D符合题意。故选:D。8.(2分)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 )A.勒索战争赔款,增开通商口岸B.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河航运C.以商品输出为主D.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解答】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符合题意。故选:D。9.(2分)如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答】观察题干图片“1895﹣﹣1913年设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及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特别是日本设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激增。故选:C。10.(2分)“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的内容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 B.开放言论C.兴办新式学堂 D.废除科举制【解答】1898年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路矿总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广开言路,改订律例,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议政;文化上,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D废除科举制在1905年。故选:D。11.(2分)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A.引进了西方技术 B.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实现了中国富强【解答】“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在经济的上作用,说明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故选:B。12.(2分)“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大清一统靖江山。”出现材料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B.清政府的统治腐朽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解答】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从1898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故出现材料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故选:A。13.(2分)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评论了( )A.洋务运动的背景 B.戊戌变法的内容C.辛亥革命的影响 D.五四运动的成果【解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据“天子已退位,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及所学知识可知。故选:C。14.(2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④赔款2100万银元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解答】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③开放苏州、沙市;④赔款2100万银元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B。15.(2分)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他们说的话不符合当时的事实是(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解答】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03年”“北京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美、英、日、俄、德、法、意,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C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899年,清光绪帝正式下令,故张三、赵六说的话符合当时的事实,与题意不符。故选:C。16.(2分)“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攻陷北京。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7.(2分)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人民的抗争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近代化的探索【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反封建社会,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同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题干体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选项A符合题意、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近代化的探索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故选:A。18.(2分)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代史上,导致台湾及钓鱼岛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答】在近代史上,导致台湾及钓鱼岛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导致了台湾及钓鱼岛与祖国分离。故选:C。19.(2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解答】“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处的“解放”指的是思想的解放。A项民主科学为新文化运动口号;B项结束君主专制是辛亥革命;C项自强求富为洋务运动口号,错误。20.(2分)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护国战争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复辟帝制④中华民国成立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1916年护国战争;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④②③①。故选:B。21.(2分)“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率先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新文学语言的学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建设新文学;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鲁迅写出《狂人日记》,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排除C项。故选:D。22.(2分)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国闻报》【解答】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的阵地是《新青年》、李大钊、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故选:C。23.(2分)云南省昆明市的护国桥与护国门、护国路均建于1919年,被称为纪念护国战争胜利的三大工程。“护国战争”一词中“护国”指( )A.维护封建帝制 B.维护共和制C.维护君主立宪制 D.维护国会【解答】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极。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维护共和制度,筹划讨袁,李烈钧,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1916年3月。6月,护国战争结束,B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4.(2分)如表中反映的现象,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帝国主义的疯狂瓜分C.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 D.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解答】仔细阅读题干可知,题干是1914﹣1919年出现的情况。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故选:A。25.(2分)2021年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央视的介绍词如下:“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16年至1921年间,以《新青年》杂志为基本叙事线索( )A.《觉醒年代》 B.《西安事变》C.《挺进大别山》 D.《建国大业》【解答】1915年,陈独秀、胡适和鲁迅等,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经过五四爱国运动、陈独秀、周恩来,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的力量,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这些体现了据“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16年至1921年间,有效串联起了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等热血青年追求真理探索新知的历史过程,热血青年追求真理探索新知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觉醒,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二、辨析改错题(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26.(2分)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老将关天培率众抵抗判断: × 改正: “关天培”改为“陈化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老将陈化成率众抵抗。故题干表述错误,要把关天培改为陈化成。故答案为:判断:×;改正:“关天培”改为“陈化成”。27.(2分)186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判断: × ;改正: 京师大学堂改为京师同文馆 。【解答】洋务运动期间,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故答案为:判断:×;改正:京师大学堂改为京师同文馆。28.(2分)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光绪帝下诏即位,清朝统治结束。判断: × 改正: 光绪帝改为宣统帝 【解答】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威逼下。清朝260多年统治的结束。故答案为:判断:×;改正:光绪帝改为宣统帝。29.(2分)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判断: √ 改正: √ 【解答】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等多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联合其他几个政党。题干正确。故答案为:√。三、材料解析题(此大题共有两小题,30小题16分.31小题12分,共28分)30.(16分)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经的世界历史和如今的国际形势都告诫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的开发和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摘编自《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有谁,试举一例?为了捍卫中国的海上主权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虚有其表。——李鸿章(2)材料二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在这场运动中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李鸿章的这句话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清史稿》(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条约中割让了哪些领土?“藩篱尽撤”说明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如何“建设海洋强国”。【解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有林则徐、陈化成等,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中进行的,筹建了福建、南洋和北洋海军,学习海防知识。根据材料“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海军也,虚有其表,李鸿章的这句话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实质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一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条约中割让了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有海无防”。(4)结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科技。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关天培等。(2)洋务运动;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广东,同时派人出国留学,培养海军人才。(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4)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实力;加强海军建设等。31.(12分)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把握着时代的命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1)依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材料二:(2)图1说明中国进入哪一黑暗的历史时期?为抵制图1尊孔复古逆流,以图2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了哪两面大旗?(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解答】(1)由材料一“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呼吁变法维新,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可知。《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也唤醒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观察材料二图1“袁世凯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图2《新青年》为阵地,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新文化运动。(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介绍外来文化、思想启蒙等。故答案为:(1)《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也唤醒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和科学。(3)介绍外来文化、舆论宣传四、探究题(14分)32.(14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某中学决定去六朝古都——南京进行游学活动。请一起来参加此次的游学之旅吧!游学地点一:静海寺材料一:静海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其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之一。静海寺屡遭战火,扩建终成今制。此地还是中英《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议约地——摘编自网络游学地点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材料二:“太平天国历史陈列馆”有4个展厅,介绍了太平天国历史的全过程。陈列馆在内容上采用了简史和专题相结合的新的展览理念。其中,简史部分分为金田起义、建都天京(和)B,天京事变、挺进苏浙、天京失陷六部分,各部分以精练的文字资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前后18年的悲壮历程。——摘编自百度百科游学地点三:中山陵材料三: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主体建筑为祭堂。祭堂有三座拱门,门楣上分刻“民族”“民权”“C”字样。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摘编自百度百科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三则材料中A、B、C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南京条约 、 西征 、 民生 。(2)①根据材料二、三,请写出近代史上在南京建立的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太平天国 、 中华民国 。 ②它们分别颁布了哪些文件?(3)通过这次探究,请回答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从中你有何启示?【解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51年的金田起义;1853年,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政府,军事上达到鼎盛;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C处是民生。(2)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1853年3月,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1911年12月。1912年2月1日,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公历,成立临时参议院。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3)通过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弱国无外交,哪里就有反抗、富有抗争精神的民族。故答案为:(1)A:《南京条约》;B:西征。(2)①材料三:太平天国;材料四:中华民国;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反帝反封建;落后就要挨打;哪里有侵略,中国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自强不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