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全民守法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 全民守法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9.4《全民守法》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标准;理解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3.通过学习,明确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与标准。
2.教学难点:理解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知识梳理】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 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要求
(1)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 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 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①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
② 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4)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①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 的手段,理性维权。
② 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 手段。
二.推进全民守法
1.要着力增强全民 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 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 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 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
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核心梳理】
1. 维 权
(1)维权是指维护个人或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权的范围可能包括人身损害、土地纠纷、医疗 事故、婚姻、家庭、继承等民事纠纷,以及所进行的行政及司法诉讼。
(2)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 进行维权。
2. 提升全民法治观念
(1)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 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指宪法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理念、 意识与精神,
(2)法治观念是法治体系运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制度规范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增强 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基础,对于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素养提升】
1. (2021 湖北仙桃中学等重点高中高一联考)2021 年2月.某微博博主仇某为博取网民关注,发表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引发公众强烈愤慨。2021 年3月1日,南京检察院依 法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仇某批准逮 捕,同时决定开展公益诉讼调查工作,以法为据为英雄烈士正名。这一事件告诉我们 ( )
①检察机关行使监察职能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 公民在法律上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
③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④法律反映了民众意愿,应得到全社会的遵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2021 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期中)有关法律规定,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以及工作日12时至14时 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等扰民作业。市民王某在装修房子 时未按规定时间施工,严重影响邻居周某的生活。周某多次与之交涉未果后将之诉至法院,王某被判赔偿周某 精神损失费5000元。这一案例启示我们 ( )
①及时公开司法程序和结果能够保证公正司法
②诉讼方式是解决争议和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④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2021 天津南开高三二模)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 践,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 ( )
①贯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法治精神
②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③营造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
④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4. (2020湖南长沙一 中高二阶段考试)霸车、霸座、 霸路等各种“霸”字霸屏,“我霸我有理”“别人都这样 做我为什么不可以”的心态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这种行为迅速受到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和严厉 批评,有关部门迅速回应民意,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则,并及时惩处了有关人员。这体现了 ( )
①有权力不可任性,越界必然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 制 裁
② 公民要自觉捍卫自身权利,管理社会秩序
③ 公众责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相关规则制度的完善
④ 公民要树立责任意识,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序良俗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 (2021 福建厦门高二期末)新修订的《上海 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明确指出,乘坐上海市轨道交通 工具的乘客,在车内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使用外放功 能。让地铁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载体,需要公民( )
①提高自身素质,践行文明进步要求
②弘扬公序良俗,通过立法来促进文明行为
③提高规则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④ 增强法治观念,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1年10月7日,网民“罗某平”在新浪微博发表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已经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其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这表明( )
①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线
②英雄烈士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③公安机关要公正司法,维护法律的权威
④网民应自觉守法,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终环境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 (2020山东临沂平邑、沂水高一期中联考)材料一 周六晚上,小辉请同学到他家小区的空地开生日晚 会。他们高谈阔论,大声喧哗,直至深夜,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为此,小辉很困惑
(1)请从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为小辉解惑
材料二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 建内容。依法治国“从娃娃抓起”,让法治意识、法治思 维、法治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一开始就植根于 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
(2)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说说青 少年应如何提高自身法律修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4 《 全民守法 》
同步学案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一.1.依法
(1)社会主义法治 (3)义务 (4)合法
二.1法治 宪法 2.依法治国
【素养提升】
1.C 【详解】 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①表述错误。公 民在法律上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仇某有在网络上自由发 表言论的权利,但也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诋毁贬损卫国戍边 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引发公众强烈愤慨”“以法为据为英雄烈士正 名”,体现了法律反映了民众意愿,应得到全社会的遵从,②④正确切 题。材料不是在强调立法,③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2.D 【详解】 材料未涉及司法公开的问题,而且“公开司法程序和结果能够保 证公正司法”也夸大了公开司法程序和结果的作用,①表述错误且不 合题意。诉讼方式是解决争议和化解矛盾的途径之一,②中“最佳途 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对装修等扰民作业的时间加以法律 限制,启示我们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周某 多次与之交涉未果后将之诉至法院”启示我们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时公民应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③④正确切题。
3.A 【详解】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增强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依靠法律 解决问题,②④正确切题。“贯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法治精 神”的主体是执法机关而非公民,①不合题意。“营造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的法治环境”的主体是国家,不是公民,③不合题意。
4.D 【详解】 材料强调公民应自觉履行义务,树立责任意识,遵守公序良俗;有 关部门迅速回应民意,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则,体现了公众责任意识的 觉醒,推动了相关规则制度的完善,③④正确切题。有权力不可任 性,强调的是拥有公权力的单位或个人不可滥用权力,不是指普通公 民的权利,①不合题意。管理社会秩序的主体不是公民,②排除。
5.B 【详解】 《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规定乘客在车内禁止使用外放功 能。让地铁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载体,需要公民提高自身素质,提高 规则意识,践行文明进步要求,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①③正确切 题。公民没有立法权,②错误。公民没有执法权,④错误。
6.C【详解】①:材料强调公民要增强义务意识,不是权利意识,①排除。
②:公安局吉阳分局已经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其平刑事拘留,说明英雄烈士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②符合题意。③: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不能公正司法,③说法错误。④:网民“罗某平”在新浪微博发表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说明网民应自觉守法,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终环境。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7. 答案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辉和同学们有权使 用小区公共空间,但不应影响周围居民休息。
(2)①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② 增强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树立法律信仰,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解析 (1)我们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要 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要以合法的适当 的方式行使权利。
(2)青少年提高自身法律修养,主要涉及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 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等方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