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 2.6《有趣的食物链》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 2.6《有趣的食物链》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 《生物和栖息地》单元 6.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生物和栖息地》 课题 6.有趣的食物链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6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 5~6年级⑤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 空气、水、 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条件。 ⑥说出常见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科学思维 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探究实践 探究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态度责任 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研究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 准备 教师:食物链图卡贴 线
学生:记录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生物之间的关系。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1.出示鹰、田鼠、草籽图片,交流这里有哪些生物。 提问:它们分别吃什么?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如果将食物关系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把它们连接起来,你打算用什么符号?在这里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箭头朝向谁? 2.揭示概念: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鹰、田鼠、草籽是草原常见的生物同时也是学生熟悉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敌对的“竞争者”通过讨论“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激起学生对食物关系的探究,由此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揭示食物链的概念。
二、探索 (一)画出食物链 教师出示海洋生物图片,你能画出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吗? 提问:食物链一般从什么生物开始,再到什么生物结束呢? (二)草原的食物网 1.出示非洲热带草原的图片,你能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找出这些草原生物的食物链吗? 2.游戏模拟食物网的变化。 (1)选取上图中的一种生物制作名签,每个同学抽取一张并代表该生物。 (2)握住几根毛线的一头,另一头递给与你代表的生物存在食物关系的其他“生物”。以此类推,尝试使每个同学都有毛线与其他同学相连。 (3)当去除“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后,代表该生物的同学把毛线放下。 提问:连接起来的毛线像什么?去除一种生物后有多少种生物受到影响?这个活动说明食物网中的生物各起什么作用? 3.老师提供生物名签和毛线。 (1)发放生物名签和毛线,学生动手寻找自己的食物链; (2)学生汇报,自己的食物链,特别指出从什么生物开始,再到什么生物结束,自己模拟的生物在网状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在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最终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确定性。 (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揭示概念: (1)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 (2)在自然界中,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 (3)在自然界中,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提问:如果没有分解者,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2.大多数植物可以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学生利用所总结的规律画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成就感满满的同时继续分析食物链的起始与结束时的原则(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并注意箭头方向向着强者的那一方。 通过寻找更多食物链的方式,让学生感知食物链的纵横交织,从而对食物网有更具体、直观的认识。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当前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后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研讨小结 讨论: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维护生态平衡?
四、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食物链的游戏活动。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食物链中,( )是正确的。 A.鹰←蛇←老鼠←小麦 B.鹰→蛇→老鼠→小麦 C.小麦→老鼠→蛇→鹰 D.小麦→蛇→老鼠→鹰 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狼对畜牧业来说没有贡献 B.狼口脱生的田鼠、野兔等大量繁殖导致破坏草原 C.狼破坏了食物链,最终也破坏了自己和自己生活的美好家园 D.狼是凶猛的肉食动物,我们要消灭它们 3.下面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B.食物链描述的是各类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C.食物网比食物链更复杂 D.蘑菇、蚯蚓、屎壳郎称为分解者。 4.每一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 A.动物 B.绿色植物 C.动植物 D.水 5.由多条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构成网状的食物关系,被称为(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群落 D.群落系统 判断题 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 2.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 3.某一物种的消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生物的生存。( ) 4.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植物网。( ) 5.自然界同一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遭到破坏,对其他食物链没有影响。( )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B 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6.有趣的食物链(课题) 食物链 生产者 食物网 消费者 分解者
八、课堂反思
《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的第2课。通过前一课《多样的栖息地》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课继续探究栖息地内部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在食物网中各种动植物所起到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六年级的学生认识了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了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他们对部分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围绕“食物链”“食物网”两个关键概念展开,采用不同环境中学生较为熟悉的典型生物作为探究对象,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发展学生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获得对人、其他生命、环境之间关系的体验。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意识,初步体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本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谁吃谁。教材首先提出“图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吃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然后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理清鹰、田鼠、草籽等动植物间谁被谁吃的关系,知道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第二部分:利用所总结的规律进行实际训练,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食物链的起始与结束时的原则: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第三部分: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网。教材通过展示非洲热带草原里的生物,让学生找出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链,再用毛线模拟这些交接在一起的食物链,使学生形象的认识食物网,通过对食物网的分析与理解,再出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定义,思考三者的作用,并提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