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 2.8《适应生存的本领》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 2.8《适应生存的本领》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 《生物和栖息地》单元 8.适应生存的本领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生物和栖息地》 课题 8.适应生存的本领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6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 5~6年级⑤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 空气、水、 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条件。 ⑥说出常见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知道生物的迁徙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科学思维 能结合查阅资料,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探究实践 探究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态度责任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气温与降水量的数据,分析动物迁徙的原因。
教学 准备 教师:动物越冬图卡 迁徙资料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 2.板书:适应生存的本领。
二、探索 (一)动物的迁徙 1.出示动物迁徙视频,交流它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 讨论总结: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 2.阅读书本22页,想一想它们的这些行为都说明了什么? (二)分析东非大草原的气温与降水特点 出示东非大草原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气温与降水量数据。 (1)说说两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气候特点。 (2)分析每年六七月角马、水牛等迁徙的原因。 课件出示角马迁徙原因视频。 (三)动物的生存本领 1.有些动物不长途迁徙,也不洄游,它们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也有自己的适应办法。 教师出示图片:蜜蜂封巢、潮虫的食物、冬眠方式过冬的动物、松鼠储藏食物、属兔备干草、非洲两栖动物“夏眠”、帝企鹅扎堆取暖等。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 2.出示羚羊迁徙故事。 提问:你认为母羊迁徙生育的原因是什么?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藏羚羊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1600公里,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因为母羚羊的产羔地主要在 乌兰乌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仔,然后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迁徙过程。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觅食,善于奔跑。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胎1仔。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通过视频和教科书资料阅读,学生分析发现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以同一种动物迁徙到不同的地方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也会做出相应变化。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发现东非高原气候区是存在着干、湿季节的。在六七月份时盖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温度低是干旱季节少雨甚至无雨,而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却是温度适中多雨的季节。角马、水牛的迁徙是根据水源和季节性进行周期性的迁移。同时经过讨论分析发现动物迁徙是经过长时间的进化,根据自身繁殖和季节性因素一起促成的周期性迁徙。
三、研讨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你举例说说动物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四、拓展 收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资料。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小丑鱼与海葵在栖息地方面的相互关系是(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无关系 2.我国珍稀物种长江白鲟濒临灭绝。长江白鲟是一种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的动物,它在长江流域少有天敌。栖息地被破坏、过度捕捞、河流污染,是造成它灭绝的主要原因。长江白鲟在动物分类上属于( )。 A.两栖类 B.哺乳类 C.鱼类 D.爬行类 3.藏羚羊生活在(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白山 4.下面动物中会迁徙的是( )。 A.鸡 B.蚯蚓 C.燕子 D.麻雀 5.大马哈鱼洄游是为了( )。 A.捕食 B.产卵 C.旅行 D.锻炼 二、判断题 1.拉马克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届的巨著《物种起源》。( ) 2.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生物离不开合适的环境,动植物的生存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 ( ) 3.生物学上把竹节虫保护自己的本领称为“拟态”。( ) 4.迁徙是动物群从一个区域或栖息地到另一个区域或栖息地的移动行为。( ) 5.近年来,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有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渡狩猎和采伐,栖息地的环境被污染和开垦。( )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B 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8.适应生存的本领 迁徙动物适应环境 不迁徙动物适应环境
八、课堂反思
这节课继续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本课安排了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动物的迁徙。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以同一种动物迁徙到不同的地方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也会做出相应变化。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 分析东非大草原的气温与降水特点。教材出示塞伦盖蒂动物保护区和马赛马拉动物保护区的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分析每年六七月份角马、水牛等迁徙的原因。 动物生存的本领。有些动物不长途迁徙,也不洄游,它们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也有自己的适应办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物因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第四部分,拓展藏羚羊迁徙之谜,这一内容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拓展,让学生继续关注大自然选择使得生物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