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 1.2《微小的生命体》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 1.2《微小的生命体》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 《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 2.微小的生命体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课题 2.微小的生命体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5~6年级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阅读文字,说出微生物的共同特点和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分布极广。 科学思维 能在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形状中,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探究实践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态度责任 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列文虎克是第一位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描绘不同微生物的形状。
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PPT 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传统显微镜,广口瓶,
学生:记录册、腐烂和新鲜的树叶、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微小的生命体。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杯富含微生物的水问:“烧杯里有什么?” 学生:水 2.那除了水还有什么呢? 3.教师谈话:如果说里面还有其他活着的生物你们信吗? 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 (一)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 2.把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树叶、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进一些土。 3.把瓶子放在有阳光德窗边。3周后,用放大镜观察水里的变化。 (二)用显微镜观察 1.观看显微镜使用的微视频 2.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发现 3.在观察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显微镜使用规范 4.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画在记录单上。 5.讲解:微生物室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足、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6.阅读关于列文虎克与微生物发现的相关资料,谈感受。 (三)观察与交流 1.讲解: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 2.观察下面的微生物,说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三、研讨小结 1.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把它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2.谈谈收获。
四、拓展 了解更多的微生物。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香菇 B.紫菜 C.木耳 D.蘑菇 2、下面不是水滴里微生物的是 () A.草履虫 B.变形虫 C.感冒病毒 D.细菌 3、新冠病毒属于()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海洋生物 4、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发现 ()的科学家。 A.微生物 B.细胞 C.病毒 D.细菌 5、观察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其形状是() A.线状 B.杆状 C.楠圆状 D.扁圆状 二、判断题 1、微生物都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微生物都生活在水里。 3、菜类微生物有根、茎、叶。 4、火山、岩石里无法生存微生物。 5、微生物没有头、足、眼睛。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A 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微小的生命体 用显微镜观察“小水塘” 观察不同形态的微生物
八、课堂反思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对未知世界有很强的探究欲。同时,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的思辩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观察与阅读分析,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微生物的特点结合观察工具的变化(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引导学生由大到小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对微小生命体的观察兴趣。 通过课前教师有意地培养,提高微生物密度,以便学生用显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进而观察和归纳微生物的特征,为后续的认知冲突做好铺垫。 通过补充多种微生物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微生物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在微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并利用微课让学生认识微生物分布的广泛性 从扩大知识面和科学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渗透一些科学史的内容介绍列文虎克发明和改进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并开展科学研究的热情。引导学生从微生物的结构特点思考和辨析懂得蘑菇和木耳也属于微生物。 引导学生自制“小水塘”,鼓励学生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详细记录等实验习惯,对所观察记录的现象和阅读的文本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