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阿Q正传》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5.1阿Q正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借助工具书,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阿Q精神”。(重点)
2.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鉴赏和感知小说人物形象,掌握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鲁迅对小说人物有过这样一段评论:“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为何拼凑?——为了使人物更具典型性!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让人难忘的典型人物,比方一说到《红楼梦》,我们马上想到温柔多情的宝哥哥,多愁善感的林妹妹,精明能干的凤姐……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能在身边的人身上,看到这些典型人物的影子!这就是所谓的“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Q也是这样一位来源于生活的、极具典型性的人物!(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阿Q精神”。(重点)
2.学会鉴赏和感知小说人物形象,掌握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阅读课文《阿Q正传》,圈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不懂的字、词、句。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6分钟)
1、了解作者、背景。
2、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一章的主要事件。
自学指导(二):(6分钟)
1、分析阿Q形象
2、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为什么反而“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3、阿Q生平遭受了哪两件屈辱事?阿Q认为它们是生平两件屈辱的原因是什么?
自学指导(三):(6分钟)
1.小说中写阿Q调戏小尼姑有什么用意?
2.阿Q的主要性格是“精神胜利法”。试概括“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并探究其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一)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①,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辛亥革命之后,广大农民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用“精神胜利法”对人民进行封建麻醉教育,这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便是《阿Q正传》基本的写作背景。
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的形象,把这个人物的精神胜利法称为阿Q精神。具体表现为他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等。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的描绘,表现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病症。
2、明确 第二章:①穷得无老婆却吹其儿子阔;②进过几回城却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③头长癞疮疤被欺,由打人到怒目到自轻自贱;④赌场赢钱被打而自打耳光。
第三章:①被赵太爷打而得意许多年;②被王胡打遭遇平生屈辱;③被“假洋鬼子”打转而发泄给小尼姑。
(二)1.
2、他对来自统治者的欺压麻木健忘,以自欺来自慰。他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地“胜利”。他被赵太爷叫去打了嘴巴,可挨打之后,他想的是:“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他想到赵太爷这么一个威风八面的人物现在竟成了他的儿子,便得意起来。一方面,他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饱尝辛酸;另一方面,他又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他自认挨打是一种荣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应该感激。再者,赵太爷越高人一等,他自然就越荣耀了。
3、(1)第一件屈辱事:藐视王胡被抓住碰头。第二件屈辱事:辱骂“假洋鬼子”挨打。
(2)原因:①这两次挨打都是发生在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出了名以后,他感到大家仿佛格外尊敬他,一般人不敢惹他;②打他的两个人在阿Q看来最没资格:自己藐视的人:自己最厌恶的人。
4.调戏小尼姑表明了阿Q欺软怕硬的性格,他把所受的屈辱都怪在小尼姑身上,通过调戏她达到心理上的满足,炫耀自己强大的一面。
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①,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下列对《阿Q正传(节选)》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阿Q在未庄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尽管他“真能做”,但未庄的人们只在忙碌的时候会记起他,可见他在未庄没有社会地位,不被人重视。
B.“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表现出阿Q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缥缈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C.“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这一投降是阿Q的又一发明创造,实在打不过就自轻自贱,如果别人因此放了自己,也就获得了胜利。
D.阿Q“十分得意的笑”,酒店里的人“九分得意的笑”,“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词语,“酒店里的人”比阿Q少一分得意,说明他们比阿Q有同情心。
答案:D解析:“酒店里的人”也是个个有着肮脏的灵魂,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亲自动手动脚调戏小尼姑,因此觉得不十分过瘾,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并不能说明他们比阿Q富有同情心。
九、课后作业
1、把新授课所学的内容再看一遍。
2、把新授课所涉及的该背诵的内容背会,默写一遍,交给课代表,课代表交给老师。
3、把本节课的错题上错题本。
4、把本节课没做完的题做完。
5、把所有资料上的题做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十、教学反思:
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主备人:
第二单元第5.1课 阿Q正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探讨阿Q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重点)
2.分析课文内容,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阿Q正传》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掌握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探讨阿Q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探讨阿Q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重点)
2.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难点)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阅读课文《阿Q正传》,圈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不懂的字、词、句。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8分钟)
1.阿Q的主要性格是“精神胜利法”。试概括“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并探究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2.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了彻底的暴露与批判。他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请探讨他塑造阿Q的真正意图。
自学指导(二):(6分钟)
1.未庄革命前后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2、小说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调侃。仔细品读下列句子,体会其中的意蕴。(1)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2)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一)1.通过塑造阿Q这个典型,揭示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以及它的严重危害,写出了中国人特别是底层百姓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
2.(1)“精神胜利法”是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2)原因:①产生于愚弱国民所处的恶劣环境和屈辱地位,来源于被压迫、被凌辱的下层人民当中,是专制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国民的心理变态和人性奴化,并非来自统治阶级自身。
②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不敢正视自己的落后不幸状态的精神的瞒与骗,因此不仅东方落后的民族中会产生阿Q的“精神胜利法”,处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只要还有个人和集团处于落后地位,就有产生粉饰落后的“精神胜利法”的可能。
3.决不忍辱苟且的坚强性格。对事端和事态发展有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是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二)1. 革命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反革命窃取了革命的领导权,反过来镇压革命。革命严重脱离群众,带有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2. (1)一场打斗,双方皆胜。“闲人”的“得胜”表明这帮人在欺凌弱小上心满意足,在打斗中充分达到了侮辱的目的;而阿Q也“得胜”了,虽然实际上被欺侮,但精神上毕竟也胜利了,因为他认为是老子被儿子打了,他也占了上风。一个词语,两种讽刺,真是十分巧妙。
(2)表面上看,“不幸”与“赢”自相矛盾,但实际上表明,阿Q赢钱是幸运的,赢了反而成了不幸的根源,可见那是怎样的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倒几乎失败”,阿Q这一次面临失败的真正考验,但实际上他的精神胜利法又一次神奇地发生了作用。作者用这样的话意在表明,连这样的失败都没有使阿Q的精神胜利法失败,可见阿Q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六、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通过分析阿Q、假洋鬼子在“革命”与“不准革命”章节的种种表现,探究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感悟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鲁迅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为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不得改变原意,可以适当改动词语)
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③阿Q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农村。阿Q___________
答案:是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的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农村的破产农民的典型形象。解析:首先要从三个短句中选取一个作为新句子的主干,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其他两句作为修饰成分加入新句,可适当采用代词衔接,但不能遗漏信息。
课后作业
1、把新授课所学的内容再看一遍。 2、把新授课所涉及的该背诵的内容背会,默写一遍,交给课代表,课代表交给老师。3、把本节课的错题上错题本。4、把本节课没做完的题做完。5、把所有资料上的题做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十、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