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课件-修辞手法(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课件-修辞手法(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修辞手法
  新高考中把修辞手法考查放到语言运用具体语境中,考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相较以往,新颖、具体、直观。我们复习时需要高度重视,不仅要准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辨清易混、易错的修辞手法,更要在文学鉴赏及写作中强化运用。这样,既可以扮靓我们的语言,又强化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了我们的审美素养。
考卷 2022新高考卷Ⅰ 2022新高考卷Ⅱ 2022全国甲卷 2021新高考卷Ⅰ 2021全国甲卷 2021八省联考 2020新高考卷Ⅰ 2020新高考卷Ⅱ
考点 20题 (设问、排比) 22题 (比拟、排比) 21题 (借代、比喻) 21题 (对偶) 21题 (拟人) 19题 (比喻) 19题 (比喻) 20题
(比喻)
种类 特征 例句
明喻 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暗喻 又叫隐喻。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词,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 例如:生活是海洋。
借喻 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以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比喻
表达效果:将…比喻作……,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的……特点。
(2021八省联考)……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棋形”,喻体为“水墨画”,相似点为黑白交融。A.借代,“丝竹”代指乐器、音乐,“案牍”代指文件公务。B.比喻,梨花喻指雪花。C.拟人,把“风”比拟为人,“怒号”“卷”原本是人的行为动作。D.借代修辞,“汗青”借代指书卷、史册。
真题演练
(2020新高考卷Ⅰ)……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真题演练
种类 特征 例句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 例如: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例如: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以人拟物)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以物拟物)
表达效果:运用比拟,可使叙述形象生动,使感情褒贬分明,使气氛更加浓郁。
比拟
(2021全国甲卷)……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1.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真题演练
(2022佛山二模)……离乡在外的我,也常常会在网上买上几斤裹满泥土的折耳根,重拾故乡的味道。每每打开包裹,那沁人心脾的泥土香和野草香,总会带着一缕缕乡愁,悄悄从折耳根的根底爬上叶尖,再爬上我的心尖。
20. 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解析] 文中画横线句“悄悄”“爬上”把香气人格化,使用的是比拟修辞手法。A.“三千尺”“银河”运用了夸张和比喻;B.“帆”代指“船”,运用了借代;C.“放春愁去”运用了比拟;D.“梨花”喻雪,运用了比喻。
种类 特征 例句
特征代本体拟人 用人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替具有这种特征的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 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
专名代泛称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处所代本体 用人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替具有这种特征的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 例如:“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借代
种类 特征 例句
部分代整体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眉”代“头”。
具体代抽象 例如: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
“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材料、工具代事物。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该事物。 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
借代
表达效果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多位专家分析,“大食物观”内涵更加丰富,要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也就是守好“米袋子”的同时,要拎稳“菜篮子”,还要端牢“油罐子”,实现整个食物的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根据语段内容,简要分析“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可以引人联想,使“大食物观”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真题演练
种类 例句
扩大夸张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缩小夸张 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超前夸张 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夸张
表达效果: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表现强烈的思想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
种类 特征 例句
严对 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宽对 与“严对”相对。形式上无须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同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 例如: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
表达效果: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语句来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021新高考卷Ⅰ)……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真题演练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
表达效果: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2022新高考卷Ⅱ)……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排比(1分)表达效果(4分):①按顺序写了从早到晚三个时间的三种景色,在铺叙堆叠中突出作者对小城满满的回忆;②通过细数露珠、向日葵、红霞等记忆深刻的事物,渲染了自己的怀念之情。
评分参考:修辞1分,表达效果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真题演练
种类 特征 例句
连续反复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 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表达效果:反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增强语气;反复咏叹,以此来抒发作者的强烈情感;反复这一修辞还能使诗词的格式更加整齐,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反复
设问是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例如: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他是来观察物候,做科学研究的。
表达效果:突出某些内容,提醒人们思考。
设问
《觉醒年代》不仅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的精准还原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拓宽。导演张永新说:“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手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该句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轨迹比作车辙,凸显留下的印迹之深,展现《觉醒年代》这部剧作的冲击力;②还采用设问手法,先提出问题再给出回答,凸显“觉醒”的必要,提醒读者注意并引发其思考。
真题演练
种类 例句
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例如:①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③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培育的用共产主义的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
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 例如:①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②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表达效果:反问修辞可以加强语气,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还可以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激昂的感情基调。
反问
七十岁的老艺人张书社带着东杨庄村的常山战鼓队走南闯北,从广东、广西等的田埂街头到吉林、黑龙江等的庙会庆典。
常山战鼓响起来了,哪能没有“高照”的身影呢?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那在风中妖娆摇曳的雉鸡翎,妩媚多姿;一面面龙凤小旗缠在高高的中幡竹竿上,猎猎生风。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常山战鼓响起来了,不能没有“高照”的身影。从结构上来看,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常山战鼓过渡到下文对“高照”的描写。从表达上来看,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表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也极具魅力。
真题演练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2022新高考Ⅰ卷)
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设问:强调内容,增强了感情,引出对研发失败产生的重要影响的思考;排比:三个“意味着”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突出航天研发过程的艰难,侧面烘托出航天工作者的坚韧顽强和航天工作的重要性。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2022全国新高考卷Ⅱ))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①以时间为序,运用对比手法,“我”与祖父的年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不断长大而祖父不断老去。
②反复使用“我……,祖父……”的句式,不断强化祖父由衰老至死亡与“我”由出生至成长的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
【参考答案】 排比。
①.丰富内容意蕴,增强感情,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
②.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式,写出了“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
③.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爷爷去世后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2021全国卷甲卷)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①.将棉花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写出棉花吸收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
②.丰富了语句的内容意蕴,增强了感染力和艺术表达效果。
读文字,回答问题。(2021新高考1卷)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①.对偶构成: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仄起平收。
②.表达效果: 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更凝炼,句式更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时代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